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白清华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院前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接到急救电话直接派遣急救人员前去急救,观察组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进行派遣任务同时对电话报救者进行指导救治,并将患者基本情况告知医务急救人员,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接到电话至现场治疗时间、现场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可以为患者争取最佳救治时间,避免错误操作带来的伤害,提高急救质量,有利于术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因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阻塞,心脏肌肉因突然间缺血发生坏死,心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坏直接危及生命安全,此病是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围[1]。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中50%的死亡患者发病都在1h之内,而大多数都发生在院外,因此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本研究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效果不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院前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45-72)岁,平均(61.44±2.57)岁。观察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45-72)岁,平均(62.02±2.15)岁。

1.2 方法

对照组: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院前急救人员前去救治,到达现场后首先指导患者处于平躺状态保持周围空气流通,不免不必要的活动,对患者进行吸氧操作,与此同时对患者的患病史及发病前行为进行详细询问通过心电图数据做出初步诊断立即将患者的静脉通路建立好。在静脉滴注之前对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35),对于病情严重患者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对于躁动不安,情绪异常患者予以镇静、止痛措施[2]。初步急救措施后将患者小心抬至救护车内送往医院。

观察组: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派遣救治任务的同时,电话指导报救者平复情绪保持镇静,然后询问患者病情,针对病情指导报救者对患者避免错误操作,使患者处于平卧姿势,对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处理,条件允许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吸氧、测量血压、心率,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指导报救者进行心肺复苏,然后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1.3 观察指标

(1)接到电话至现场治疗时间、现场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

(2)并发症及转运率情况。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62b2dc206530b_html_715b2abb80bfa779.gif )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接到电话至现场治疗时间、现场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接到电话至现场治疗时间、现场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接到电话至现场治疗时间、现场急救时间及转运成功率比较(62b2dc206530b_html_715b2abb80bfa779.gif

组别

接到电话至现场治疗时间(min)

现场急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

观察组(n=60)

13.65±10.61

14.38±6.89

16.22±1.83

对照组(n=60)

29.53±15.45

21.65±7.25

7.74±1.67

t

9.354

6.547

9.264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及转运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及转运率比较[n(%)]

组别

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脑卒中

总发生率

转运率

观察组(n=60)

4(6.67)

5(8.33)

2(3.33)

11(18.33)

56(93.33)

对照组(n=60)

9(15.00)

11(18.33)

6(15.00)

26(43.33)

45(75.00)

62b2dc206530b_html_3140749409f0df4a.gif




5.774

5.647

P




0.039

0.041

3 讨论

时间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要素,但在患者发病时家属或现场人员由于缺乏急救知识与技能,或者由于发病急促一时反应不过来惊慌失措,注意力集中在患者的危险情形中,完全失去救人意识[3]。拨打120电话后没有任何急救措施,错失了抢救的最佳时间点,增加死亡率。本研究采用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患者平躺、吸氧,口服阿司匹林等急救措施有效抑制血小板,改善心肌血液灌注,为医护人员救治奠定基础。结果显示观察组接到电话至现场治疗时间、现场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1内就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造成严重病理性伤害,本研究通过电话指导有效缩短AMI患者心肌缺血时间,稳定病情,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脏复苏,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4]。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可以为患者争取最佳救治时间,避免错误操作带来的伤害,提高急救质量,有利于术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长霞, 王保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价值——评《解读欧洲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18》[J]. 中国医学装备, 2020, 17(12): 211-212.

[2]徐彬, 方杰, 周飞,等. 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PCI术患者救治效果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 21(10): 1908-1911.

[3]冼少萍, 王敏芳, 郭淑芬,等. 关键环节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实施效果[J]. 上海护理, 2021, 21(10): 60-62.

[4] You J , Condon J R , Zhao Y , et al. Incidence and survival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Indigenous and non-Indigenous people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1992-2004.[J]. 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020, 2009年190卷6期:298-3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