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处理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处理与疗效观察

任露

武汉亚心总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2000

摘要:目的:分析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在术后的处理以及应用疗效的观察。方法:将医院在2021年-2022年间收治的100例鼻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都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接受治疗,对接受治疗的患者采取细致的术后处理,其中包含了术后用药,以及换药处理、并发症等,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患者在接受术后治疗的一年内,治愈患者为81例,治愈率为81.00%,好转患者为8例,比例达到8.00%,11位患者在治疗之后无效,比例为11.00%。结论:患者在接受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之后,大部分的临床症状都已经改善,并且达到了临床治愈的目的,增加术后处理与疗效的观察,可以减少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避免产生更多不适感。

关键词:内窥镜;鼻窦;术后处理;疗效观察

前言:

在传统的鼻窦治疗方法中,无法将内部存在的病变组织清除,并且对患者鼻腔内黏膜与解剖结构造成损伤,患者在完成治疗之后还会出现较高的复发概率,在现今临床医学中,太冗长选择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方式。该方法现今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相关器械的推广,以及相关技术方案的延伸,促使临床手术应用特征得以扩展,相对于传统的鼻窦手术来讲,使用鼻窦内窥镜开展手术看,其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微创性以及安全性等多种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医院在2021年-2022年间收治的100例鼻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都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接受治疗,对接受治疗的患者采取细致的术后处理。其中男性患者为59例,女性患者为4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5-8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2.6±6.3)岁,患者的病程在2-21年之间,术后随访的时间在1-3年之间。

1.2方法

患者在手术之前需要使用相关药物,根据医嘱使用2-4周的抗生素药物,同时使用鼻用激素喷剂喷鼻子[1]。患者在住院的对9天,手术结束后的第4天,需要进行术后用药,在手术之后常规使用的是抗生素加激素静脉滴注的方式,在手术结束后的2天,将患者鼻腔中的填塞物抽取出来[2]。患者在手术后的第6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内镜换药,从而按照医嘱出院,在出院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需要按照规定服用罗红霉素,在使用的一周之后改变计量,同时加以使用激素喷剂喷鼻,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使用意邦冲洗器对鼻腔内部加以清洗[3]。患者在出院3个月之后,需要不定期的进行鼻内腔镜检查,及时有效的预防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4]

1.3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21.0软件加以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加以表示,当P<0.05时,表示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相关标准,对接受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最终得出100例患者中治愈患者为81例,治愈率为81.00%,好转患者为8例,比例达到8.00%,11位患者在治疗之后无效,比例为11.00%

表1 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1年临床疗效分析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100

81

8

11

81.00

表2 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并发症分析

复查时间

息肉发作

术腔有脓性分泌物

嗅觉有恢复

术腔粘连

术腔出现未完全上皮化

术后2周

2

3

14

0

0

术后3周

4

5

18

1

1

术后1年

16

19

19

20

21

3、讨论

对鼻窦黏膜上皮结构与功能的破坏与修复,这是慢性鼻窦炎发病与治疗感染的关键所在。在患者术后合理的使用药品,恰当的进行术后处理操作,定期的开展随访时保障手术治疗的关键,坚持术后换药与不坚持术后换药的患者,其疗效有着较大的差异[5]。患者在术后使用常规抗生素、皮质激素等,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鼻息肉复发,所以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喷鼻剂冲洗患者鼻腔,减少对患者鼻窦黏膜上皮造成破坏,促进人体鼻窦黏膜上皮进行有效的修复,提升临床治疗开展效果

[6]

韩德民等人在研究中表示,进行术后随访对于提升临床治愈率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结合现今的临床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患者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内容[7]

首先,患者在手术后的一周时间内,需要坚持清理术腔内的凝血块与纤维渗出物,同时加强对患者新生上皮的保护[8]

其次,患者术后第二周比较容易出现各类炎症,呈现出黏膜水肿的现象,并不是息肉前期的改变,为了更好的恢复黏膜,并不需要将其摘除,只需要及时的进行痂块清理,保障患者术腔内部的引流通畅[9]

再者,患者在手术之后的第三周时,就会开始出现息肉前期改变以及息肉复发的情况,应该尽快的使用切割器将其病变的组织切除,此时患者已经恢复了大部分的嗅觉功能,在鼻腔内部的操作中,要尽可能的避开嗅裂区,避免对嗅裂区造成损伤,同时在不影响术腔引流操作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嗅裂区暴露[10]

最后,患者在手术后的4轴-1年时间中,主要是处理其黏连与复发的息肉,可以选择使用微波治疗仪实现对患者粘连部分的松解,结合使用切割器对患者已经复发的息肉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样一来患者在治疗中出血量较少,且造成的损伤也比较小。如果没有正确的操作鼻中隔偏曲矫正,那么在术腔引流或者是术腔反复黏连无法解除的情况,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可以考虑选择进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随着现今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使手术适应症的范围得以扩大,现今鼻窦内腔镜技术的使用,可以对眼科、颅底以及外科等方面的治疗技术加以更新,掌握更加丰富的鼻炎与鼻颅底相关影像学技术,更好的为接受手术的患者提供预后服务。

结语:

总的来讲,在患者接受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使用常规的抗生素、皮质激素等可以提升手术疗效,在完成手术之后通过鼻内窥镜随访,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远期鼻息肉复发的概率,以此提升术后工作开展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代丽丽,汤维,解道宇等.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嗅觉改善不佳的预测模型构建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02):246-250.

[2]袁存立. 分析慢性鼻窦炎伴中耳炎患者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生活质量状况[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36(04):46-48.

[3]潘林军. 微创手术对难治性鼻窦炎伴复发性鼻息肉的效果[J]. 西藏医药,2021,42(03):49-51.

[4]隋国峰.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5):95-96.

[5]周虎军,胡国勤. 内窥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黏膜结构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7(06):149-152.

[6]袁俊刚.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黏膜完全上皮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0,35(06):562-564.

[7]窦勤峰,张敏,蔡慧仙. 鼻内窥镜下彻底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2020,35(11):1842-1845.

[8]汪睿.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20,26(33):19-21.

[9]陈炜,周林路,叶刚,张莉. 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手术中切除与保留中鼻甲对手术效果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20,33(20):83-85.

[10]陈东,余红,李洋等. 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粘连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0,34(04):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