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

邢立伟

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 10220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糖尿病老年病人的低血糖症状的临床措施。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糖尿病老年病人进行试验,根据预防方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预见性组和常规组,每组有48例。常规组病人选择常规干预,预见性组选择在常规组病人的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实施干预,分析引发糖尿病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因素,并比较预见性组和常规组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结果:引发糖尿病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因素包括进食太少、超量服用降糖药物、不合理使用胰岛素、以及运动量过大等因素,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不合理使用胰岛素和超量服用降糖药物因素;预见性组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存在比较意义(P<0.05)。结论:引发糖尿病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因素包括进食太少、超量服用降糖药物、不合理使用胰岛素、以及运动量过大等因素。而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糖尿病老年病人的预防低血糖护理中,能极大预防和降低病人出现低血糖的现象,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糖尿病;预见性护理;预防措施;低血糖

为了探讨预防糖尿病老年病人的低血糖症状的临床措施,本文对糖尿病老年病人开展了预见性护理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糖尿病老年病人进行试验,根据预防方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预见性组和常规组,每组有48例。常规组中女有31例,男有17例;年龄66-83岁,平均年龄为(67.51±5.61)岁。预见性组中女有33例,男有15例;年龄66-84岁,平均年龄为(67.43±5.72)岁。全部病人信息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能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均详细了解后,遵循自愿原则参与研究,并签署相关文件,审批通过。

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受损严重者;精神意识障碍。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病人选择常规干预,包括指导用药、饮食干预、以及监测血糖、低血糖相应治疗等干预。

1.2.2预见性组

预见性组选择在常规组病人的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实施干预。(1)加强饮食和运动干预。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饮食以及运动方案,饮食可在三餐之间加餐,要保证定时定量,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对于夜间低血糖患者,晚餐摄入量更不能过少,可以让病人在睡前半小时摄入一些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餐前剧烈运动,并防止运动过度而发生低血糖的情况。(2)嘱咐病人要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并加强监测血糖。针对用胰岛素的病人,应嘱咐其在正确的时间内进行注射,并不能过快注射,以防病人血糖有着过快下降的情况。同时,还应让病人家属监督病人的用药情况,防止发生误服、漏服等情况。指导病人对血糖进行正确的检测,并做好记录。据血糖值及时调整用药剂量。(3)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由于此类病症属于慢性疾病,所以长时间的控制治疗极易让病人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所以应对病人实施积极地交流和沟通,及时对病人的心理进行了解,并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解。同时,应通过播放视频、口头宣教、以及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来对病人讲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饮食和用药禁忌、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并告知病人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并讲解正确控制血糖的方式,防止和减少病人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另外,还可以随身携带一些饼干和糖块,以便若发生低血糖的情况能及时对能量进行补充[1]

1.3观察指标

分析引发糖尿病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因素,并比较预见性组和常规组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全部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62b00a5a95e0a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表示,采取t检验方式: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引发糖尿病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因素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引发糖尿病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因素包括进食太少、超量服用降糖药物、不合理使用胰岛素、以及运动量过大等因素,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不合理使用胰岛素和超量服用降糖药物因素。

2.2 比较预见性组和常规组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

由表1数据可知,预见性组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存在比较意义(P<0.05)。

表1预见性组和常规组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发生低血糖率

预见性组

48

2(4.17)

常规组

48

10(20.83)

x2


6.095

P


0.014


3.讨论

糖尿病病人出现的低血糖症状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出现此症状的病人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四肢乏力,有饥饿感、心慌、出汗、以及颤抖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视力模糊、精神恍惚、易怒暴躁、昏迷、癫痫甚至危及生命。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可不明显,仅表现为失眠、多梦等,低血糖会诱发心肌梗死、脑梗赛等。长期严重的低血糖可能还会使病人的脑细胞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2]。所以,预防糖尿病老年病人发生低血糖的情况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引发糖尿病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因素包括进食太少、超量服用降糖药物、不合理使用胰岛素、以及运动量过大等因素,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不合理使用胰岛素和超量服用降糖药物因素;预见性组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存在比较意义(P<0.05),由此可知,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糖尿病老年病人的预防低血糖护理中,比常规护理更能降低病人的发生低血糖率。

综上所述,引发糖尿病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因素包括进食太少、超量服用降糖药物、不合理使用胰岛素、以及运动量过大等因素。而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糖尿病老年病人的预防低血糖护理中,能极大预防和降低病人出现低血糖的现象,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付新爱.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3):119. 

[2]郭海燕,柯欣欣,康秋凤.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和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