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互通AK0+500~AK1+020岩溶路基工程物探勘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3

某互通 AK0+500~ AK1+020岩溶路基工程物探勘察分析

秦昌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〇七核地质大队 广西贵港市 537100

摘要:工程物探作为一种高效、无损、低成本的勘探方法,在岩溶路基勘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某互通AK0+500~AK1+020岩溶路基工程物探勘察为例,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查明了岩溶的分布范围、埋深和发育情况等,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关键词:岩溶路基工程;物探勘察;方法

1 前言

1.1 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起点位于宜柳高速公路洛满镇附近,同在建的三柳高速公路顺接,并设洛满枢纽型互通实现高速公路之间的交通流转换,经里高后进入来宾市境内,经过思练、果遂、合山、三里、澄泰、巷贤后进入宾阳县境内,经思陇、昆仑(设二级公路连接线同昆仑镇连接)后进入南宁市境内,经三里、七塘,到达终点南宁五塘镇,与南宁外环高速公路交叉,并设五塘枢纽型互通实现高速公路之间的交通流转换。

1.2勘察目的、范围及物探方法

勘察目的为:1、探查勘察范围地下50m深度范围内岩溶、裂隙破碎及土洞等发育与分布情况、规模、形态、埋深等;2、覆盖层的成因、类型、分布、厚度、土质名称、地层结构;3、基岩的埋深和岩面起伏变化情况;4、评价场地安全与稳定性。

勘察范围:按勘察设计要求,主要是XX互通AK0+500~AK1+020岩溶路基段范围内岩溶物探探测。

物探方法:本工点岩溶路基勘察采用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

1.3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工程物探勘察执行现行国家(或行业)适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规范的名词、术语。

(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行业标准《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 C22-2009);

(4)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5)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JT C20-2011)。

1.4物探工作完成情况及工作量统计

项目工作人员于X年X月X日进场开展岩溶路基工程物探勘察工作,至X月X日结束。按设计要求共完成3条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图1),线距为10m,完成的物探工作量见下表1。

62afc4e8ed250_html_ac498c3e06d08aa6.jpg

图1 勘查区测线布置示意图

1工程物探工作量统计表

工作方法

剖面长度

附注

剖面测量

1935m

点距20.0m

高密度电法(四极测深)

1935m

点距5.0m

2 测区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勘查区属岩溶峰丛谷地地貌,谷地为第四系溶余堆积层覆盖,植被较发育,主要为旱地作物。

2.2地层岩性

勘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溶余堆积层(Qcl)及二叠系下统(P1m)。

第四系溶余堆积层(Qcl):灰褐色含砾砂质黏土,主要由细砂、黏土等组成,含较多灰岩、燧石等碎块,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二叠系下统(P1m):浅灰色灰岩、燧石灰岩,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燧石结核。

2.3地质构造

调查区内未见活动性断裂构造和构造破碎带存在。

2.4测区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测区内地表水以溶洞(地下河)溢流为主。

(2)地下水:测区以地貌为溶蚀峰丛谷地为特征,岩溶漏斗发育,测区南西及中段发育有三个落水洞,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层裂隙水和岩溶水,以岩溶水为主。

岩层裂隙水:水量丰富。岩层裂隙水主要是接受大气降雨的渗入补给,岩石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渗入,大气降水以面流形式排入低洼处或渗入岩石裂隙,通过裂隙下渗到基岩深处,补给溶洞或溶隙等,因此基岩中赋存的裂隙水量极少。

岩溶水:水量丰富,并形成地下河,来源于地表水及裂隙水补给,主要赋存于溶洞、地下河、溶蚀裂隙中,水量丰富,受季节影响明显,丰水季节,水位较高,并形成管流,枯水季节水位降低。北东及南西灰岩峰丛山脚有溶洞及落水洞。

3 地球物理前提及工程物探方法原理

3.1地球物理前提

测区内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基岩不同风化层间、岩溶体(充填物或未充填)与其周边岩土体间等均存在明显的电性(如介电常数、电阻率、电导率等电性参数)差异和弹性纵波波速差异,形成明显的电性界面及波速界面,为该区开展物探勘察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

3.2 测量放样

本次物探测线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8°50′,1985国家高程基准。使用华测X93及M600型RTK测量系统,依据物探勘察设计线,以20.0m间距放样。

3.3 工程物探方法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方法原理是:当A、B电极在供电时,M、N电极在测量电位差,经过供电电流、电位差和装置系数的运算,得出每测点的视电阻率值。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MN始终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图2)

62afc4e8ed250_html_a978d5fd56d26395.png

图2 高密度电法工作示意图

本次勘察使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电极极距为5.0m,电极数60-90个,观测21层,最大AB/2=127.5m。

4 资料解释与勘察成果分析

4.1资料解释

将野外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后,编汇成册,并结合地质测绘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各勘测剖面推断地质断面图(如图3)。

62afc4e8ed250_html_60610c806cd63eed.jpg

图3 右线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成果图

高密度电法资料解释: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利用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等值线剖面图、对称四极电测深解译的深度取其拐点所对应极距(AB/2)的50%~60%,综合地质调绘工作成果进行确定。

岩溶发育区的圈定,根据岩溶发育区(段)高密度电法的视电阻率在垂向及水平上变化规律,结合地面地质调查来综合确定。浅部(岩面)岩溶发育的特征:高密度电法测深曲线上呈“A”型及“H”型;深部岩溶发育的电性异常特征:在高密度电法测深曲线上呈“A”型、 “KH”型尾支小于45°上升,视电阻率等值线剖面上等值线突变、变稀疏,等值线低阻呈闭合圈(带)的相应地段。

4.2勘察成果分析

覆盖层厚度:根据高密度电法资料解释,勘察区段第四系覆盖层解释厚度约在10.0~26.0m之间。

综合现场地质调查、本测区物探资料成果推测:AK0+637~AK0+640、AK0+667~AK0+670、AK0+715~AK0+720、AK0+739~AK0+742、AK0+737~AK0+742、AK0+769~AK0+772、AK0+814~AK0+816、AK0+734~AK0+736、AK0+659~AK0+662、AK0+688~AK0+693、AK0+714~AK0+716、AK0+734~AK0+737、AK0+764~AK0+767、AK0+779~AK0+781、AK0+794~AK0+796岩溶及裂隙破碎带发育。异常特征和推断结果见表2。

表2 异常特征和推断结果

线号

里程

桩号

异常编号

剖面异常中心位置

异常中心

位置(坐标)

异常规模

异常埋深

物探异常特征

及推断

(高×宽)m

(顶-底)m

右线

AK0+659~

AK0+662

RD5

207.5


5×3

30-35

视电阻率等值线下凹,等值线变稀,呈低阻半闭合圈型态,电测深曲线呈H型。推断异常可能为溶洞发育引起。

AK0+688~AK0+693

RD6

237.5


5×5

30-35

视电阻率等值线下凹,等值线呈低阻闭合圈型态,电测深曲线呈H型。推断异常可为溶洞发育引起。

AK0+714~AK0+716

RD7

262.5


5×2

30-35

视电阻率等值线下凹,呈低阻半闭合圈、闭合圈型态,电测深曲线呈H型。推断异常可能为溶洞发育引起。

AK0+734~AK0+737

PS6

282.5


10×3

20-308

视电阻率等值线下凹,等值线变稀,呈低阻半闭合圈型态,电测深曲线呈H型。推断异常可能为破碎发育引起。

AK0+764~AK0+767

PS7

312.5


20×3

20-40

视电阻率等值线下凹,等值线变稀,呈低阻半闭合圈型态,电测深曲线呈H型。推断异常可能为破碎发育引起。

AK0+779~AK0+781

PS8

327.5


10×2

30-40

视电阻率等值线下凹,等值线变稀,呈低阻半闭合圈、闭合圈型态,电测深曲线呈H型。推断异常可能为破碎发育引起。

AK0+794~AK0+796

PS9

342.5


20×2

20-40

视电阻率等值线下凹,等值线变稀,呈低阻半闭合圈、闭合圈型态,电测深曲线呈H型。推断异常可能为破碎发育引起。

5 路基稳定性评价及建议处治措施

物探推断测区岩溶强烈发育(AK0+637~AK0+640、AK0+667~AK0+670、AK0+715~AK0+720、AK0+739~AK0+742、AK0+737~AK0+742、AK0+769~AK0+772、AK0+814~AK0+816、AK0+734~AK0+736、AK0+659~AK0+662、AK0+688~AK0+693、AK0+714~AK0+716、AK0+734~AK0+737、AK0+764~AK0+767、AK0+779~AK0+781、AK0+794~AK0+796),覆盖层厚度10.0~26.0m,岩溶发育形态主要为基岩中的裂隙破碎及个体溶洞,推断发育区域位于岩溶漏斗及溶蚀洼地区域,强降雨时为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地表水与地下水变动频繁,对路基稳定性影响较大,属路基不稳定区段。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应预留出足够的排水通道,避免因封堵而引起本路段地表发生内涝,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固处理。

其它区段为岩溶中等发育或岩溶弱发育,推断浅部岩体溶蚀、节理裂隙较发育,深部岩体较完整。岩溶发育形态主要为下伏基岩浅部发育的溶蚀裂隙及溶沟(槽),对路基稳定性影响较小,路基较稳定。

6 结论与建议

1、地层岩性:测区内地层为第四系溶余堆积层(Qcl)及二叠系下统(P1m);覆盖层为第四系黏土,厚度多为10.0~26.00m之间;下伏基岩层为灰岩,山体基岩出露。

2、地质构造:物探推测测区未发现较大断层构造,区域地质稳定。

3、综合物探及地质资料,推测本测区有两个岩溶强烈发育区段:K75+439~K75+514、K74+934~K75+076。

4、路基稳定性:结合地质和物探资料分析,物探推断测区有岩溶发育区段(AK0+637~AK0+640、AK0+667~AK0+670、AK0+715~AK0+720、AK0+739~K0+742、AK0+737~AK0+742、AK0+769~AK0+772、AK0+814~AK0+816、AK0+734~AK0+736、AK0+659~AK0+662、AK0+688~AK0+693、AK0+714~AK0+716、AK0+734~AK0+737、AK0+764~AK0+767、AK0+779~AK0+781、AK0+794~AK0+796),覆盖层厚度10.0~26.0m,属路基不稳定区段。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应预留出足够的排水通道,避免因封堵而引起本路段地表发生内涝,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固处理。

5、物探异常验证情况:物探异常RD5验证钻孔ZK2揭露二叠系下统(P1m)以微风化灰岩为主,在钻孔深度27.00~27.50m、31.60~32.40m为褐黄色、饱和、软塑状黏土充填溶洞,34.60~34.90钻具自重掉钻,为空洞。

6、存在的问题:由于物探勘察工作范围有限及物探异常的多解性,特别是对无充填空洞引起的高阻异常,可能导致有遗漏,因此建议在下一阶段勘察加强地质调查和钻探验证,以便更详细查明路基地质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亚龙,李成武,张海东,孙东岭.高密度电法结合超前钻探在某岩溶地基勘察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20(05).

[2]黄斌.高密度电法在某公路岩溶路基勘察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