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如何体会诗人的内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9
/ 2

古诗教学中如何体会诗人的内心

方红春

炎陵县城南小学,湖南 株洲 412500

摘要:古诗是古代诗人留给现代人的巨大财富,也是现代学习语文知识时必须学习的一部分,诗歌往往可以使用很简练的语言来将诗人的内心活动描写的十分细致,值得深入思考。诗歌中的每一个词语往往都是诗人内心活动的细致体现,因此可以通过古诗教学来体会诗人的内心,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就是讨论如何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来深入了解诗人的内心。

关键词:古诗教学、诗歌、语文教学

从古至今,大量的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活动,通过诗歌阐述自己的志向,为后人成长学习留下了十分重要且珍贵的资料,在学习这些古诗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纸面上的文字来体会与了解诗人想要真正表达的意思,深入了解诗人当时的内心,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探讨方向。

一、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带入时代背景来理解古诗

由于诗人撰写诗歌的时代与现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如果不了解当时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往往很难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只有真正的处在诗人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体会当时的时代洪流,才可以真正的与诗人达成共鸣,与他一样思考,真正了解诗人的内心。

比如: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来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伟大的诗人杜甫所写,这首诗全文都充满着一种欢喜之情,全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诗人刚刚听到喜讯的后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展开想象,对以后美好的生活的希望,对自己以后生活的向往,显示出诗人急于返回家乡洛阳的急切与欢快之情。 “喜欲狂”,“白日放歌纵酒”等等词汇都能体现出他们的那种狂喜,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喜欲狂”?这就跟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这首诗的编写背景正好是唐朝安史之乱结束的时候,爆发于唐玄宗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经过唐王朝军队七、八年的努力,才初步平定,原本强大无比的唐朝也有这个时间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在经历了唐朝大起大落的杜甫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内心的高兴与喜悦是当代没有经过战乱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所以这首诗全文都充满着诗人的那种欢喜,那种控制不知自己的激动之情。要想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感情,就要想到唐朝安史之乱的惨烈,只有这样了解了这个动乱的时代背景,才可以更好的了解诗人当时得知战乱结束的欢喜。此时可以将这首诗歌与杜甫在安史之乱初期写的另一首著名诗歌《春望》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诗人在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时候内心的感情是真的很激动。

二、了解诗人的故事与经历,将自己想象成诗人

一个人所书写出来的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他自己的经历往往都是紧密相关的,一个人的经历会影响到他的各个方面。因此如果可以提前深入的了解诗人的经历,了解他的生平,将自己想象为诗人,自己设身处地的思考,那么肯定就可以更好的了解诗人的内心。

比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所作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中第一首诗,满文都流淌出一种英雄暮年的悲凉之感。其中第二首诗,表达了大好河山沦落在敌人手中,充满了一种无力感,一种失望但是又充满希望的矛盾对立之情。如果想要在这样的文字里体会诗人的内心,就要去了解一下陆游的生平,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多次起落,得到过重用,但是往往又因为很多其他的原因不得志,在偏安的南宋中,和他一样的主战派往往都得不到重用,南宋时期战乱频频,陆游的一生都希望为国家征战,收复失地,一雪前耻,但是终其一生,事与愿违。尤其是在当时的太师韩侂胄北伐失败后,他甚至因为这件事情,身染重病,在这个时候他写下了《示儿》这首诗,这里面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哪怕死了也关心,学生只有在了解了陆游坎坷的一生之后,才能知道他在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时候内心的失落,失望,无力等等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那种复杂内心活动。

三、从诗人当时所处的实际环境出发,了解诗人的内心

一个的内心活动往往会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在一个充满着欢乐的环境中,心情自然会好,反之在一个充满抑郁的氛围中,心理自然也就很难快乐。因此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可以模拟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让自己融入诗人所处的环境来体验诗人当时的内心。

比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王昌龄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善于描写景色,在描写景色的同时将自己的想法渗透在诗中。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他在撰写《从军行》的时候就是在一个边境的军营中,受当时军营环境的影响下写了《从军行》。以其中第四首为例,这首诗描绘将军出塞,进取西域的场景,将军率领军队走到了距离边塞玉门关不远的一处要塞,即将到达玉门关。站在城墙上遥望远处的玉门关,发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开头两句话,就直接将那种大战的气氛描写的十分紧张,压抑,让人产生一种激动,紧张,压抑但是有充满着血性的感觉,紧接着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将战争中戍边战士的形象、戍边恶劣的环境以及戍边的时间都描写了出来。这个时候如果可以真实的在那种环境下体验一下,感受那种紧张、激动的环境,肯定就可以很快与诗人共情,感受诗人所感受,了解到他的内心。

四、结语

通过多种手段去感觉诗人在写诗的时候的内心,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了解古诗含义的关键步骤,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文字中体会到文字背后所隐藏的大量情感与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人的情感,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感,进而更全面的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寻求诗意课堂——统编版小学语文不同学段古诗教学建议[J].周爱华,范春荣.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07)

[2]寻一路花开——古诗“四步一核心”教学模式初探[J].彭胄.小学生(下旬刊).2021(07)

[3]创新教学提升古诗教学效率——小学语文高段古诗教学探讨[J].周冰瑜. 新课程.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