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幼儿园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魏传慧

济南市市中区泉泽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是儿童密集的生活活动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后,不仅影响在园幼儿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为家长带来困扰,还影响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且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的时期,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相对较差。因此,做好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幼儿园保教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传染病;原因;预防措施

引言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幼儿园儿童传染病的关注程度是极高的。

幼儿园幼儿年龄较小,身体免疫系统较差,同时根据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可以发现在该阶段的患病率是比较高的,故幼儿园的儿童保健护理是极其重要的。根据昌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 年 1 月 -12 月网络直报数据显示幼儿园常见的小儿传 染病前四位的是:猩红热(全年报告 194 例:其中幼儿园 104 例,占 53.78%)、手足口病(全年报告 373 例:其中幼儿园 173 例,占 49.3%)、流行性腮腺炎(全年报告 97 例:其中幼儿园 38 例,占 39.39%)、水痘(全年报告 326 例:其中幼儿园 37 例,占 11.18%)。以上四类传染病发病率最高,并且对于小儿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均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1]。因此做好小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幼儿身心健康,降低整体人群发病率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幼儿常见传染病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2],现具体报告如下。

1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

1.1猩红热

1.1.1 发病特点

猩红热病的传染源是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5-15 岁为高发年龄。

猩红热表现为发热、咽炎、杨梅舌、帕氏线、口周苍白圈、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红色皮疹,疹退后脱屑。

1.1.2 预防措施

猩红热的发病主要以托幼儿童为主,首先学校应加以重视。猩红热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疾病。所以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在家中都要保持通风透气,每日做好活动室、寝室、玩具及餐具的清洁消毒。活动室及寝室每天通风三次以上,每次不少于十分钟。

坚持体育锻炼,借此来增强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合理安排幼儿饮食,务必保证营养摄入足够均衡,全面合理的饮食习惯更加有利于预防猩红热的发生。患病幼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

1.2 手足口病

1.2.1 发病特点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可经胃肠道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

途径传播,多发生于 5 岁以内的婴幼儿,一般 5-7 月为高峰期。幼儿园及其他幼儿密集场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急性起病,发热,在幼儿的手和脚部位可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3]。

1.2.2 预防措施

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手足口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教育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坚持锻炼,增加户外运动,保持均衡营养,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手足口病的发病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 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必须加强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发放《幼儿园致家长一封信》、线上公众号疾病宣传等多种宣传材料和途径,宣传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工作,积极落实缺勤追查制度。儿童活动室、寝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倡议家长假日期间不要带幼儿到室内密集公共场所活动, 尽量避免群体性聚会。

1.3 流行性腮腺炎

1.3.1 发病特点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传染源是流行性腮腺炎病儿和隐性感染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

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多见。病愈后可有获得持久免疫力。

1.3.2 预防措施

幼儿园应该积极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等健康监测制度,发现疑似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立刻与家长联系,送医院治疗或居家隔离治疗,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方可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幼儿。

确保幼儿园或其他托幼机构卫生清洁,保证教室、寝室等重点场所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严格落实各项消毒措施。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全面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流行期间建议幼儿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培养幼儿养成勤换洗衣服, 勤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同时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办法。

1.4 水痘

1.4.1 发病特点

水痘传染源是水痘患者。在幼儿园里会通过呼吸道传播及共同使用玩具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该病传染性强,通常在幼儿园出现一例水痘患儿,多数情况会传染给同班级的其他健康幼儿。病后可获终身免疫。幼儿水痘表现初期常见幼儿额头、发际线处出现丘疹,一到两天躯干部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 四肢处较少,皮疹往往很痒,皮疹发展快是该病待征之一 [4]。在患病儿童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

1.4.2 预防措施

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积极落实“一日三检”和缺勤追查制度;对可疑水痘的幼儿应进行隔离。本病流行季节,儿童活动室、卧室在温度适宜、 空气质量较好的情况下保持持续开窗通风方式,每日对幼儿水杯、餐具、玩具等物品进行严格清洗消毒,幼儿要坚持体格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喝水,保持均衡营养,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目前接种水痘疫苗,提高免疫覆盖率,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5]。

2 措施

在幼儿园儿童生长的早期做好传染病控制管理,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幼儿园的控制效果好,既可以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管理中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制定针对性,系统性的防控预防措施,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开展幼儿园儿童防护工作,并取得比较理想预防控制效果。同时因为幼儿园幼儿生长速度较快,消化系统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情况,这就要求幼儿园保教人员对幼儿的饮食上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餐点规划。在提供日常饮食的过程中,可增加水果蔬菜的数量,确保均衡摄入营养,鼓励幼儿多吃杂粮,减少患病机会,增加免疫力。需每周搭配均衡营养的食谱供其使用,伙委会成员需对其膳食情况定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采购、验收食品关进行严格监督,采取多项举措保障膳食安全[6]。

2 结论

幼儿园保教人员需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从环境,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并定期对幼儿园特殊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托幼机构必须严格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如给家长发放宣传资料、“家园桥”、“宣传栏” 、“家长 QQ 群、微信群”、“健康教育宣传专栏”、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向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以增强家长的卫生保健意识和防控能力[8]。加强重点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加强“一日三检”和缺勤追踪制度。

家庭中通过接种疫苗来有效提高幼儿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需要帮助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以实现对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有效控制。

通常情况下,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如果幼儿园内有儿童已经确定是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为了避免病情影响到其他更多幼儿,需要将发病幼儿进行隔离观察。在发病过程中,该儿童需要多休息保持良好温度,湿度及充足的营养。从而加快身体恢复,对于幼儿园的保教人员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提高专业能力,这可以在短时间内监测到疾病的发生,并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施兴华 . 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 [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6(13):25-26.

  2. 徐峰 , 杨慧 . 小儿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其预防探究 [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6):131-132.

  3. 陈 冬 华 , 杨 徐 静 , 杨 兆 安 , 等 . 颈 阔 肌 肌 皮 瓣 联合颊脂垫修复颊部及口底组织的护理 [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0):921-922.

  4. Singh G, Mishra M, Gaur A, et al. Collagen Membrane

  5. Over Buccal Fat Pad Versus Buccal Fat Pad in Management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A comparative prospective study[J]. Journal of Maxillofacial and Oral Surgery,2018,17(4):482-487.

  6. 秦秦彦珉,孔东锋,唐秀娟.深圳市2012-2014年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905: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