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开展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开展现状研究

汤祖婷

广西军区幼儿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2

【摘要】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注儿童就是关注未来,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早期教育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三岁左右的小班幼儿动作不精细,行动不灵敏,情绪不稳定,自我照料能力差,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可以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游戏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观察生活常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改进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开展现状

前言

生活常规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基本流程及规范,生活常规教育是小班幼儿入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目前,小班幼儿在生活常规中存在情绪不稳定、不了解一日生活流程、自我照料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教师、家长及幼儿园制度建设上提出如下策略: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熟悉一日生活流程;加强保教队伍管理,健全生活常规教育制度;家长树立生活常规榜样,言传身教;教师增强生活常规教育意识,提升保教素养。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现状

(一)幼儿不熟悉生活常规流程

小班幼儿刚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不熟悉幼儿园中各种活动的顺序及每种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具体规定,这种状况非常影响幼儿的学习。幼儿需要安全的环境,包括物质和心理的安全环境,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安全氛围。只有处于安全及受尊重的群体环境中,幼儿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与发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除非个体的身体及心理两方面的安全感能被满足,否则不可能产生学习行为。幼儿的心理是敏感而脆弱的,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他们的身体需要才能得到满足,心里才有安全感。

(二)家长没有为幼儿树立榜样

家长在家庭中的言行不一,生活不规律等,会对幼儿树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中态度敷衍,也会给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带来消极情绪。有些家长经常带着幼儿迟到早退,不利于幼儿入园和离园常规的培养;有的家长在接送幼儿时经常给幼儿吃大量的零食,不利于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有的家长在送幼儿入园时,与幼儿过度道别,一步走,三回头,还不断地与幼儿亲亲抱抱,极大地勾起了幼儿的不舍情绪,导致幼儿哭闹;有的家长从未要求幼儿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过度替代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不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常规教育意识不足

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要求高,职业压力大,部分幼儿教师因此产生了职业倦怠,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差的情况下,不愿意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教育理念落后也是造成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未能清楚地认识到生活常规教育的本质,也不清楚生活常规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片面地认为没有必要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四)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健全

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常规管理水平的考核限制了教师对幼儿生活常规的教育,幼儿园将教师的常规管理水平纳入幼儿园年度教师考核评优评先指标的规定中,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形成了无形的压力,迫使教师相对于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而言,更加重视整个班级秩序的好坏。同时,幼儿园对教师关于幼儿生活常规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幼儿园开展的培训大多数是关于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幼儿园教师的礼仪规范、幼儿园课程以及幼儿园家长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比较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而涉及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方面的培训较少,使得教师缺乏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方面的知识,难以对幼儿进行优质的生活常规教育。

二、小班幼儿开展生活常规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让幼儿熟悉日常生活流程

游戏能为幼儿营造低风险的、心理安全的环境。当幼儿游戏时,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活动本身、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目标或结果上。在游戏中,幼儿更愿意抓住机会,主动、积极地尝试做新的或有难度的活动。游戏也为幼儿提供了广泛学习的机会,小班幼儿可以在游戏活动中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例如,小班幼儿可以在角色游戏中模仿入园活动,扮演教师安慰假装哭闹的幼儿,扮演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扮演晨检教师给其他幼儿晨检,以此来熟悉入园活动。

(二)让家长树立生活常规榜样

家长在幼儿心目中占据权威地位,作为家庭中幼儿最主要的交往者与教育者,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家长从观念、价值选择到言行举止,从心理行为特征到外表着装特征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且有力地影响着幼儿,父母应努力给幼儿树立生活的榜样。在家庭进餐前后,父母应教会幼儿正确使用碗筷,正确用餐,饭前和幼儿一起摆碗筷,饭后还应和幼儿一起收拾碗筷,培养幼儿正确的用餐习惯。父母应给幼儿树立节约水资源的榜样,培养幼儿正确的洗手习惯,给幼儿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提醒幼儿不要浪费水资源,不要浪费肥皂和洗手液。

(三)强化生活常规教育意识

幼儿教师应当掌握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掌握一日生活安排的知识与方法,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科学照料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教师要引导小班幼儿树立良好的入园常规意识,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关爱,使幼儿能愉快地和家人道别,高高兴兴入园。幼儿教师还应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整理好自己的服装,能随着音乐节奏做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开展户外活动时,幼儿教师要有培养幼儿不乱跑、不乱叫、不打闹的户外常规教育意识。

(四)加强保教队伍管理

幼儿园应注重教育宣传,让全园教职工意识到做好生活常规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牢记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增强服务意识,立足岗位,做好为幼儿服务和为家长服务的工作。幼儿园应建立系统完善的培训机制,开展多方面的生活常规教育培训。例如,定期举行骨干教师、教育专家的专业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着重开展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语言沟通等知识的培训。

三、结语

教育者要充分认识生活常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注意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使生活和教育一体化,要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能力,进行养成教育。幼儿教育生活化,也需要教师提高教养技能,提高组织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的能力。幼儿园可结合进餐等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培养教师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教师具备适应今后生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冰冰. 小班常规教育培养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 教育观察,2020(4):44-45.

[2] 于俊霞.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课程,2021(16):63.

[3] 陈杰.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外交流,2021,28(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