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浅谈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刘石情

贵州省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550003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心理特征,并探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性基础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与负性情绪发生率。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不良情绪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晰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进预后,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极有可能滋生一系列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即聚焦于此,在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观察研究的对象来自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6例患者,遵循随机性原则将之划分为33例常规组与33例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处于17~68岁区间,年龄均值为(39.42±4.18)岁,病症类型为外科手术23例、复合外伤25例、消化道疾病6例、其他12例。一般资料方面,2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同观察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性基础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依从性与不良情绪发生率方面的情况。

1.3 心理特征

入医院重症监护室予以治疗的患者其疾病多事发突然且严重,心理波动剧烈,容易滋生一系列负性情绪,如对自身病情的深度忧惧、强烈的紧张感、焦虑、抑郁、自卑等,且患者还会因其病症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而表现出差异化的心理特征。部分危重患者在意识情形后其负面情绪更易产生并持续发展,加之医护人员与之沟通交流有限,家人探视受限,会使得患者产生严重的孤独感,并进一步演变为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此外,还存在部分患者因其病症较重致使自理能力相对薄弱,对恢复健康的渴望十分强烈,由此易产生较重依赖心理,表现在治疗过程中即以自我为中心,同医护人员简易产生冲突。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2.0作为处理所观测到数据的分析软件,选择62aaf23083b52_html_27872701c4fc1a37.gif 为计量资料相应的表达方式,[62aaf23083b52_html_565ca25e03e625a2.gif (%)]为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观察组与常规组之间依从性、负性情绪发生率比较则采取62aaf23083b52_html_12ecad290e0a56e7.gif 检验,P<0.05视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观察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6.97%(完全依从21例、整体依从11例),显著高于常规组57.57%(完全依从12例、整体依从7例),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重症监护室患者依从性情况比较[62aaf23083b52_html_565ca25e03e625a2.gif (%)]

组别

完全依从

整体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率

常规组(n=33)

12(36.36)

7(21.21)

12(36.37)

19(57.57)

观察组(n=33)

21(63.64)

11(33.33)

1(3.03)

32(96.97)

62aaf23083b52_html_12ecad290e0a56e7.gif




3.878

P




0.039


2.2 常规组与观察组负性情绪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负性情绪发生率为15.15%(抑郁2例、自卑1例、过度恐惧0例、焦虑2例),显著低于常规组75.75%(抑郁11例、自卑4例、过度恐惧3例、焦虑7例),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重症监护室患者重复性情绪发生率对比[62aaf23083b52_html_565ca25e03e625a2.gif (%)]

组别

抑郁情绪

自卑情绪

过度恐惧

焦虑情绪

负性情绪发生率

常规组(n=33)

11(33.33)

4(12.12)

3(9.09)

7(21.21)

2(75.75)

观察组(n=33)

2(6.06)

1(3.03)

0(0.00)

2(6.06)

5(15.15)

62aaf23083b52_html_12ecad290e0a56e7.gif





4.579

P





0.002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与一般住院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其发病急促,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致使其在治疗过程中心理状态发生转变,易滋生诸如抑郁、焦虑、过度恐惧、自卑等一系列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易导致医患矛盾催生,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干扰。有基于此,本研究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征予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对之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心理护理干预立足于患者本位,通过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其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予以及时疏导,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病魔的积极乐观心态,促进其身体康复。此次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不良情绪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明晰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进预后,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冯亚婷,邱昌翠.间歇氧驱动湿化缓解重症监护室胃肠道术后病人口渴感的效果[J].护理研究,2021,35(19):3526-3529.

[2]张龙,张春梅,禹美花.重症监护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因素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1,16(03):359-362.DOI:10.13350/j.cjpb.210325.

[3]张雯雯,冷敏,魏丽丽,魏玉玲,杨华,张晓英.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1,35(03):402-406.

[4]叶飞,方芳,周瑜枫,沈佳琦,魏鲜,魏青青,周丹玲,沈敏丽.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10):1116-1119.DOI:10.16506/j.1009-6639.2020.10.009.

[5]王凌颖,何林,邓丽静,安琪,张金梅,张凤鸣,陈丽君,罗玉兰,冯梅,罗冰茹,唐梦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通重症监护病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紧急推荐与实践[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0,27(04):38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