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对新入科规培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对新入科规培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

夏青莹,秦娟,石瑶蓓

乐山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 目的研究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对新入科规培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在2019年3月-2021年10月时间段内,随机抽选60例本院重症医学科新入科的规培护士,将其分成2组,30例给予传统教学的对照组,30例给予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的观察组。评估两组规培护士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知识、问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得分等评分组间相对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对新入科规培护士,可有效增强护士的问题分析能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字 反馈机制;重症医学科;新入科规培护士;综合能力

重症医学科主要是接收危重急患者的重要场所,临床监护技术、特色的专科护理和专业理论构成该学科的基本体系,专业的医护人员决定着该学科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培养一些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护士至关重要。在短期的规范培训期间,规培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重症医学科所需的专业技能、知识,还应增强自身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其沟通能力,达到重症医学科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要求[1]。基于此,本研究针对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对新入科规培护士的效果展开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3月-2021年10月时间段内,随机抽选60例本院重症医学科新入科的规培护士,将其分成2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4例,年龄最大26岁,最小19岁,均龄(22.24±1.61)岁,本科生17例,大专生13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3例,年龄最大25岁,最小20岁,均龄(21.97±1.59)岁,本科生18例,大专生12例。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方式,将重症医学科的专业知识特点和教学大纲相结合,为护士制定带教护理计划,护生新入科前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基础操作、基本技能训练、科室规章制度等,并为其分配一对一带教老师,对护士进行护理实践指导,纠正其不足之处,以讲授法定期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授课。

观察组: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具体内容是:(1)组建带教小组,制作带教计划并实施:护理部首先评估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个人教学水平、技能水平等,并对其进行考核,挑选高于N2级且具备带教资格的护士成为带教老师,由规培带教组长,带领组内带教教师实施带教计划,护士长对带教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将重症医学科的专业知识特点与教学大纲相结合制定教学方案,计划实施阶段是让带教老师对新入科护士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查、监督,促使护士能快速了解、熟悉重症室的性能和工作特点。利用一对一教学的方法,定期开展专业理论知识授课,使护士学习的临床知识更全面。(2)反馈:带教老师每天评估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实践操作能力等,并给予指导,告知护士主动观察学习、学会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和护士长每天抽查教学效果,例临床查房时检查疾病情况、布置相应护理操作作业、向规培护士提问有关的问题、检查护生的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定期对规培护士掌握的操作、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分析并总结考核中发现的问题。(3)完善:根据反馈中出现的问题,小组组长组织成员共同商讨,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措施,并重点实施在教学中。定期开展小组会议,分析、讨论护士在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分享护理经验。鼓励新入科护士积极参与讨论,带教老师给予指导,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规培护士的教学效果,主要包含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知识、问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得分,满分是100分,分值与实习效果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式

所有相关资料搜集后以表格录入,SPSS20.0处理,本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量资料),以α=0.05为设定值,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知识、问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得分等评分均更高(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教学效果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实践操作能力

理论知识

问题分析能力

综合能力得分

观察组

30

94.27±4.05

93.58±4.12

90.46±4.53

91.47±5.25

对照组

30

81.70±3.86

83.11±3.54

79.33±3.24

80.62±3.61

T


12.306

10.557

10.946

9.327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在短暂的规范培训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提升带教效率,让新入科规培护士能熟练了解并掌握重症室的相关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增强护士的问题分析能力,使其成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护理人员,需要对带教老师提出较高的要求[2]。传统带教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集体观摩,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新入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带教效果并不理想。而随着社会文化的我进步,临床上带教工作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例基于“品管圈”的护理教学法、PDCA循环管理理论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等。而基于反馈机制的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法也是新型的一种带教模式,其可有效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带教质量。以反馈机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不断分析、发现教学期间护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讨论进行解决,促进带教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引起较差的教学效果,增强护士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对护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考核,不断给予纠正和相应指导,定期召开小组会议,鼓励护士积极分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培养护士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综上,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对新入科规培护士,可提高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芳,秦慧玲,祁中兰.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ICU护理带教对ICU实习护士综合能力及带教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

[]2刘芳,胡晓丽,吴宇超,等.行动学习法提升规培护生综合能力带教模式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