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对不良情绪的调节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对不良情绪的调节作用

杨春涛 杨小玲 通讯作者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对不良情绪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0例,分别应用常规健康教育,以及实施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前者纳为对照组,后者纳为观察组, 每组各30例,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将两组孕妇的不良情绪进行对照。结果:在焦虑症状(HAMA)、抑郁症状(HAMD)总评分对比中,干预前,两组孕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该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后,其不良情绪明显改善,从而有利于孕妇保持身心平衡。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不良情绪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妊娠24周后,产妇血糖不稳定,可能造成患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情况发生。目前大多数患者需要健康教育,因为首先GDM治疗的首要前提是让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认知,并且提高对健康行为的遵守程度[1-2]。持续性关爱式健康教育不仅关注对患者的宣教服务,同时还重视对患者心理情感的关心,从而达到消除错误认知、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促进临床治疗疗效的大大提升。因此,为了探究实施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本研究随机抽选在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在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0例,分别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24.62±3.22)岁;观察组中,平均年龄为(24.15±3.20)岁。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向怀孕后患者分发GDM的相关材料,指导患者用药安全,定期向患者指导饮食和生活习惯,存在明显不良情绪的患者,予以心理疏导。

1.2.2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1)住院当天:由科室成立分关爱小组,向患者进行住院环境、治疗方法等宣教,并且在与患者的互动过程中,对患者的认知能力、不良情绪状态、个人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随后,关爱宣教小组成员为患者制定膳食菜谱,详细计算孕妇每日饮食的每日热量,并且为患者准备图表和食物模型,方便其掌握食物的数量和大小。

(2)第二天:放松训练。 例如进行腿部按摩,上肢肌肉、关节的适当拉伸;或者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冥想,引导产妇想象自己自然、自信的形象,以及感到幸福的时刻,从而让自身心情变得轻松。另外,在于患者互动时,可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血糖的正确检测。(3)第三天:向患者训练低血糖的正确应对方法,指导患者在参考自身体质量指数和日常饮食的摄入量,进行相应运动饮食干预。(4)第四天,关爱宣教小组成员纠正患者自身饮食搭配的不足,并说明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讲述 GDM 良好妊娠结局的案例,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5)出院时:予以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宣教,告知其注意事项,并且随访患者至产前1周。

1.3观察指标

焦虑症状(HAMA)、抑郁症状(HAMD),HAMA量表共14项,总分值大于等于7分,提示其存在焦虑症状;HAMD量表共24项,总分值大于等于8分,提示其存在抑郁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62aaec17d574a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表示,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在焦虑症状(HAMA)、抑郁症状(HAMD)总评分对比中,干预前,两组孕妇均无明显差异(P>0.05);2周后,观察组该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评估两组产妇的焦虑症状(HAMA)、抑郁症状(HAMD)(62aaec17d574a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分)

组别

例数

HAMA

HAMD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0

7.16±1.68

3.29±1.23*

8.61±1.32

4.61±1.36*

对照组

30

7.39±1.25

5.63±1.36*

8.93±1.53

6.36±1.42*

t


0.173

6.989

0.867

4.875

P


0.863

0.000

0.389

0.000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3.讨论

 GDM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孕妇体内胰岛素的降低,从而导致糖代谢不均衡所造成的。临床发现,虽然通过胰岛素等治疗可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是该疾病也与患者自身的健康行为有关[3]

因此,为了让患者顺利度过妊娠期,以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本研究选择了实施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该干预模式是在充分评估患者的身心两方面后,从而建立综合的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干预计划等,有利于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焦虑症状(HAMA)、抑郁症状(HAMD)总评分对比中,干预2周后,观察组该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关爱式健康教育方式在患者住院当天即通过医疗成员予以患者实际关切,并且对患者的烦恼表示出理解,从而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并且在患者的住院期间,本次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先为患者准备食谱、血压检测等方面的指导,可以有效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合作。同时对于存在焦虑、情绪低落的患者,指导患者通过放松想象、肌肉放松训练等方法来相应地消除不良情绪。此外,在后续的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下,宣教人员还注重对患者在怀孕阶段的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从而避免常规教育方法中出现的短处[4]

综上所述,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干预后,其不良情绪明显改善,从而有利于孕妇保持身心平衡。

参考文献

[1]缪玲玲,夏东霞,励晶,叶春燕,施一真,陈奋.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4):5803-5806.

[2]闫琨.早期护理干预结合PBL式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情绪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71-1373.

[3]段莹.知信行护理宣教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1):194-195.

[4]梁洁.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饮食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8):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