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培养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尖子生培养之我见

王磊

宜宾市第三中学校

尖子生的培养,小到影响一个家庭的荣辱兴衰,大到关乎学校的生存发展。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尤为重要,通过对他们的培养,让他们顺利进入一流院校,为未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尖子生虽然是一块美玉,但同样也需要教育者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本文主要就高中阶段如何培养尖子生的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意见。

首先明确何为尖子生?尖子生的培养是个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成,须提前谋划布局。尖子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良好的学习习惯;沉稳向上的性格特点;有较强的个人能力;成绩优秀且稳定。这四个特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真正让全方位发展的学生脱颖而出。一个见过世面,有良好的思维习惯,面对问题不骄不躁,并且有强烈学习欲望,能自主探索学习的学生很难不考出优异成绩。不以一次或者是暂时的成绩下结论是对选拔尖子生的最起码要求,只有综合考量,全面把握才能真正选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明确了哪些是尖子生后,就需要制定他们的培养策略和培养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模式的探索和转变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领域,不管是什么基础的学生都要抓住课堂。只有课堂四十分钟利用好了,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传统课堂的模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一堂课满堂灌,让学生应接不暇,下来后就是练题训练,知识缺乏自我生成过程。这种由讲到听再到练的形式,培养的大多是思维机械固化,没有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学生。对尖子生而言,这是大忌。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日常课堂,彻底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

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多样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脑手口,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比如课堂上对费曼学习法的引入。对学生基本掌握了的题,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整理同类题型,然后由尖子生充当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这极大地发挥了尖子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同时,课堂中常用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也可以运用,融会贯通,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争取充分地调动学生,才能保护尖子生思维的敏捷度。

当然,课堂更加开放,师生平等对话,课堂就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之前的教学是由教师充任主体,教师可以预设一节课的生成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当课堂由以教师主体变为了以学生主体的时候,教师必须吃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拓展延伸,甚至对知识点生发的多种问题进行预设,才能应对学生天马行空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做拉着风筝的人,不管课堂多么活跃,教师始终要引领课堂,让课堂真正落实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尖子生的学习习惯肯定是要优于一般学生的,但是青春期的学生,很难做到

心无旁骛全程投入,所以从进入高中起,仍然要主抓尖子生的几个学习习惯,它们分别是:自主学习、时间管理、勇于反思、查漏补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不仅能独立高效地完成老师的任务,还能安排时间自主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探索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尖子生脑袋里需要时常有自我完善意识和自主安排时间这两个概念。比如尖子生对自我有清醒认识后,知道哪些科目相对还比较薄弱,哪个章节,哪个知识点还有纰漏,每天完成作业后需要安排多少时间来进行自我修复。另外,老师传授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要有一桶水,那么尖子生上课的时候听到了一碗水,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理解和自主探索,去还原老师给予的那一桶水。

时间管理是尖子生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重中之重。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但是怎么有效地利用时间,怎么提高学习效率,怎么利用碎片化时间都是衡量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并不是没日没夜学习,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就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时间,恰恰相反,某些极端做法可能会磨灭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尖子生在疲于奔命中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悟性。所以指导学生做时间的主人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最大化利用整块时间,提高效率。晚自习这种成块时间要进行科目划分,高效完成各科作业,同时尖子生还需要留出时间进行预习复习和拓展,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做到学得要会,会得要用,用得要活,活得要深,才能真正地让学习落到实处。 第二,整理并优化碎片时间。比如概念性问题、单词、思维导图等就可以用这些不成块的时间进行背诵记忆。当学生学会利用碎片时间,那就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留有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第三,劳逸结合。学习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尖子生在努力学习时,也需要花时间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和进行体育锻炼,以保证有最佳状态投入每天的学习。

勇于反思指的是学生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整理分析反思。学习的道路是曲折的,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尖子生要大胆提问,小心论证,遇到问题要及时求教并勇于反思,不能骄傲自负,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也不能盲目悲观。比如尖子生花了很多时间在某一学科上,但都没有得到突破和提升,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积极反思,是内容的问题还是方法的问题,必须随时有这种批判意识才能让自己随时保持清醒,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整。

尖子生的查漏补缺均衡发展最为重要。很少有学生能做到各方面均衡发展,特别是尖子生,必须每一科都出类拔萃,非常不容易。一旦有些科目没有做到最佳,就会影响整体水平的提升,对冲刺名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面对这些不是差科的弱势科目,应该怎么做呢?一是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突破。二是精力分配,多花时间多花心思,甚至在某一段时间可以重点突破。比如我班上小L同学,数学较弱,每周周天专门花一上午时间对上周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再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坚持一段时间后,数学有了明显的提高。第三,找到学科兴趣点,才能真正的学好它。学好一个科目的根本方法就是喜欢上这个学科,发现学科的魅力,从能更深入地去研究它,有了研究之心,成绩自然就进步了。


  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尖子生的成功除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这颗心要能经受挫折,看淡成败,要能持之以恒,不畏艰难,正确面对荣辱。

尖子生是教师的宠儿,也容易受到同龄人的追捧,过多的关注难免会让尖子生抗挫能力受到影响。同时,尖子生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中,要承受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虽然说压力就是动力,但一旦压力超出了心理的承受范围,就会滋生出很多不良情绪,比如紧张、恐惧、自卑、嫉妒、怨恨等。所以在尖子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转移矛盾,释放压力,引进专业的教师团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尖子生团队,让学习差不多的几个同学形成学习兴趣小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首先让他们摆脱精神上的孤独感。其次教师也可以多开展健康新颖的活动,比如在音乐课上学习手指舞,体育课上进行体能锻炼,让他们找到兴趣点,转移注意力,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因为学习而精彩。再次学校或者年级可以多举办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帮助尖子生建立心理防卫机制,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最后家校合作很重要,教师多和家长沟通,帮助尖子生进行合理定位,让家长全程关注孩子的心路历程。其实孩子在父母面前更加真实,更加能暴露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双方相互配合,及时发现,果断处理,一定能让尖子生心理更加强大。

尖子生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合力。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

为每个尖子生量身定制具体的培养措施,建立特优生档案,一对一跟踪调查,才能真正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