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留守中学生家校共治的有效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面向留守中学生家校共治的有效策略研究

雷萍

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

摘要:目前,我国留守中学生教育问题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家校共治对解决留守中学生教育问题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留守中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使得留守中学生由隔代监护人照料,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使得部分留守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由于监护不力,学习受到影响。家校共治意识薄弱,共育意识不强,家庭教育弱化,导致家庭和学校信息沟通不畅,矛盾频发。如何突破困境成为促进留守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留守中学生;家校共治;家庭教育

家校共治是指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责任主体应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家长应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学校也应对家庭教育作出帮助和指导,加强家庭和学校双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对于留守中学生来说作为特殊群体,孩子的父母因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通常由家里的爷爷奶奶临时照顾,但是很多爷爷奶奶只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对于其学习情况没有过多关注,导致很多留守中学生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为了不断提高留守中学生自身综合素养,需要教师注重家校共治,积极开展关爱留守中学生教育工作,全面分析留守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和家长沟通交流,并制定完善的教育策略,有助于共同促进留守中学生的全面成长,并对于留守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家校共治形式,建立家校共治制度

学校应深入了解家校共治内涵,致力于打破家校共治的常规界限,更广泛地服务于留守中学生,创新家校共治的形式,成立以家长为主要学习主体的线上家长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宣传国内外先进的家教经验,以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学校可通过区内教育部门协助,调动全区资源,定期邀请区内优秀教师开展网络家庭教育宣讲。名师网络讲座应渗透家校共治的重要性、家校共治的方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外出务工父母从思想上感悟到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行动上推动家校共治的发展。学校要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比如通过贫困地区教育基金会资助、企业捐助等方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留守中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下乡支教,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家校共治制度。首先,各学校要为家校共治制定长期规划,建立家校共育制度,用制度规范家校共治工作的开展。其次,强化全体教师家校共治意识。留守中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对留守中学生付出更多的爱,要携手家长共同关注留守中学生成长,营造和谐的家校共治氛围,让家校共治为留守中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建立家校共治监督机制。将家校共治成果作为评估教师工作的一项指标,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家校共治监督员,主要负责评估教师家校共治工作成果,汇总家校共治工作记录,依据教师工作成果评优评先。

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升家长教育能力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家校共治的另一方,要从思想上让他们正确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首先,学校应选择在家校共治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家长作为典范,通过网络家长学校向家长分享家校共育的正确方法和实际做法,以启迪其他家长产生共鸣,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责任的缺失,体会到家校共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其次,集社会、政府的力量,对留守中学生成长进行追踪,对考上好大学的进行奖励,通过奖励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教育与帮助家长要正确看待与教师的关系,本着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断提升自信心,积极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学习教师的教育方法,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反馈,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

三、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教师在家校共治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对待工作的尽职尽责不仅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质,也会对家长产生积极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师资力量向地区倾斜,缓解地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以便教师有更多精力开展家校共治。鼓励年轻教师下基层,为学校注入活力,用年轻教师的新想法、新观念引领家校共治。学校要定期开展家校共治活动,从活动中使教师明确自身责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留守中学生教育面临着家长没时间教,没能力教的问题,而教师面临着没时间指导家长家庭教育的问题。为促进家校共治工作持续开展,提倡各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全体教师轮班担任,主要负责对留守中学生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重点倾向于问题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为提升教师家庭教育的指导效果,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著,认真学习国内外家校共治的先进理念,潜心研究,撰写学习心得和体会,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应明确自身责任,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使家校共治取得良好效果。

四、合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开展家校共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开展关爱留守中学生教育时,需要教师通过网络的方式打破在时间以及空间上存在的限制,积极开展家教讲堂、家长课堂以及反馈和讨论等相关家校共治方式。教师合理对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多给予正确的指导,同时给家长及时分享相关家庭教育资源连接,确保留守中学生家庭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以及科学性。此外,教师和学生家长可以合理运用微信、QQ等多种聊天工具,及时对学生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有利于更好的落实家校共治,并有效保障教育质量。

结语

家校共治是一项长期工程,而地区留守中学生家校共治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家校双方明确自身教育责任,探究家校共治方式,拓宽家校共治渠道,提升留守中学生父母教育能力,才能使家校共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注:此文是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环境下渝东南民族地区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策略研究》(批准号2019-02-59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钟子文.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共治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7.

[2]朱永新.我国家校共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21,42(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