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4
/ 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吴月

松阳县财政局 丽水松阳 323400

摘要:不同行业的经济运行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不断进行变革,才可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改革。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都应该定期对自己的管理体制进行审视与创新,这是保证自身良好运行发展的一大前提。财务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强化会计服务体制,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为单位提供更有效的信息。高质量的会计服务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多详细的财务信息,有利于事业单位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竞争趋势也在逐渐地加大,而随着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隐藏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逐一解决,势必会影响自身经济利润和社会收益,也难以在变化莫测的市场行业竞争中立足。所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也希望通过分析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一、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价值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更为完善的调整,这既是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同时也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其或者是与其他机构在国家资产合理应用基础上开展的经济活动,或者是由国家直接主办[1]。通过分析上述活动可以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如果不对其所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在国家财政政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创新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评估资金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当前国家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单位要取得实质性的改革成果,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事业单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变革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方式,这样就能够全面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与市场接轨,贴近社会现实需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规范资金使用的方式,对国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和规范,帮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查找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避免出现贪污和浪费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更加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合理科学的成本控制手段

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其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政府,财政、审计部门一般较注重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带来的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绩效导向使得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忽略成本控制。虽然事业单位预、决算为年度的重要工作,预算报计划,决算复盘执行率,但是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不高。一是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单位整体对预算不重视,编制预算时并未经过详尽的科学测算得出预算数;二是对资金使用的审核并不严格,资金支出缺乏有效控制,成本控制手段单一;三是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的事情,全单位上下未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氛围,成本控制未落实到部门、科室;四是财务核算也受制于管理精细化的问题,部门费用未能完全核算至对应部门,大部分费用仍以单位管理费用入账,作为公共费用列示账面,不利于树立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五是资产管理不够细致,没有对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未能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领用、盘点、报废等工作。综上,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资金得不到合理的使用,资金利用效率低,存在国有资本流失风险。

2.2审计监督力度较为薄弱

监督机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主要由内审部门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是在财务部门下设内部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工作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内部审计的频度低、覆盖面窄,监督严重缺位,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外部监督主要由政府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第三方执行,基本都是事后检查,无法实施经常性动态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训练

随着事业单位发展规模的逐渐扩大,隐藏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而以往由于财务管理人员不充足,致使财务管理效率低下,所以要想在竞争趋势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要打造一支专业的财务队伍,进而满足财务管理工作需求。第一,事业单位应对内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其工作能力能够满足财务管理工作需求,同时在前期招聘上也要对应聘人员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样才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第二,也要加强财务人员道德品质培养,因为只有职业素质较高的人员,才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本身财务管理就是综合性较强的作业,所以只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才能够获得绝佳的管理效果。

3.2加强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为了及时发现并纠正单位内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逐步分析审计对象的风险、问题,紧密查找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问题,提高审计人员发现重大错误的能力,避免审计随意性。其次实时审计和离任审计并重,规范经济管理行为,及时发现经济责任问题,积极有效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减小单位资产损失。最后,实施管理绩效审计。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效益,在审计过程中要加强成本核算,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提高投入产出比。

3.3加强日常管理,健全财务工作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大部分是日常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有效性的提升,对于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制度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对预算制度进行完善,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制度,保障制度体系的规范性。预算编制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现实状况而定,管理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情况,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4]。专项资金专项使用,结合项目进度合理进行预算安排。完善预算执行制度,确保现金的支出以获得审批的预算为基础,避免现金的无效流出,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完善跟踪审计制度,监控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比较低下,所以为了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我们还需要增强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并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同时也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训练及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这样既可以解决以往财务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也能够为单位节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从而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且更好。

参考文献:

[1]刘艳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9):221-222.

[2]徐磊.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J].现代商业,2018(21):101-102.

[3]尹晓艳.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159-160.

[4]廖耀焜.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浅析[J].知识经济,2017(2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