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促进患者康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颅内出血 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促进患者康复的研究

杨帆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研究颅内出血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2年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颅内出血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房管理、技术操作、文书书写、职业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颅内出血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内出血;预见性护理;护理质量;康复效果


引起颅内出血的原因包括:高血压、血管畸形、外伤等等。颅内出血后的患者病情危重,多数患者治疗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如:语言、认知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鉴于此,我院提出了预见性护理措施,通过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方法,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2年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颅内出血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7例。

对照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16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62.5±3.2)岁。

研究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14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62.6±3.3)岁。74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结合患者病情分诊,辅助各项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将检测结果上报至主治医生。叮嘱患者科学用药并给予健康指导,纠正错误想法,稳定心态。做好病房内环境管理,保持良好通风、适宜温度湿度。

研究组:预见性护理:第一,评估患者身体情况、病情发展、护理风险,做好家属沟通,引导正视病情。结合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备好应急药品和设备,便于发现异常快速抢救。第二,预见性健康指导。除了常规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外展开预见性教育,如:介绍病情发展情况、护理过程、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预见性意识,交代发现异常立即上报,介绍负面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注意患者心理、情绪变化,鼓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第三,预见性生命体征监测。监测生命体征,结合临床指标评估再出血风险并上报主治医师。预见性调整体位、头部抬高30°,限制活动。同时保持病房内安静,避免噪音刺激。第四,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间隔2h翻身1次,避免压损。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顺畅,如有需要可给予雾化治疗,预防肺部感染。注意个人卫生,清洗尿路。第五,严格根据医嘱用药。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预防肾损伤。保持每日充足饮水,监测排尿。第五,鼓励坚持运动,如不能下床可指导床上锻炼,如拧毛巾、洗脸、擦脸等。当患者可以下床后鼓励爬楼梯、慢走等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1.3评价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显效、有效、无效。(2)从病房管理、技术操作、文书书写、职业素养方面评价护理质量。每项各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数据处理

通过SPSS22.00统计学软件显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62a6e6b008ae3_html_96ae58edf23272e.png ±s),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

研究组康复情况(97.3%)优于对照组(78.38%)(P<0.05),详见表1。

表1,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7

16

20

1

36(97.30)

对照组

37

11

18

8

29(78.38)

X2

-

-

-

-

6.20

P

-

-

-

-

0.01

2.2观察不同护理方法护理质量

研究组病房管理、技术操作、文书书写、职业素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观察不同护理方法护理质量

分组

例数

病房管理

技术操作

文书书写

职业素养

研究组

37

83.41±10.00

84.51±8.71

82.01±9.48

85.41±5.20

对照组

37

76.39±5.81

77.11±4.19

70.81±5.30

80.11±2.00

t

-

3.69

4.66

6.27

5.79

P

-

0.00

0.00

0.00

0.00

3讨论

颅内出血的病因脑部血管病变有直接联系,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障碍、意识障碍等[1]。据统计,颅内出血致死率最高,我国也是脑出血高发国家,具有较高死亡率,严重者还会出现运动障碍、认知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众所周知,颅内出血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不同护理方法预后效果不同。所以,颅内出血不仅要重视治疗,护理也尤为重要。

我院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获得了良好反响。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预见性护理的关键在于“预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预见意识并采取防范措施,这对护理质量提高有重要意义[3]。颅内出血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故护理人员要能够预见到长时间卧床的后果,如:压损、呼吸道堵塞等,而通过帮助患者拍背、排痰等就可以预防压疮、肺感染等,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较常规护理方法,预见性护理有效规避了护患纠纷,降低了不良事件风险发生情况。

综合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颅内出血患者中能够促进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德勋. 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21):3.

[2]邓文娟, 张悦.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20):3.

[3]范羽娇, 孙香君, 董海静. 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影响[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