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构游戏中提高小班幼儿大建构能力——提升小班幼儿大建构能力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在建构游戏中提高小班幼儿大建构能力——提升小班幼儿大建构能力的实践研究

马春蕾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幼儿园 邮编: 215628

【摘要】建构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期是培养幼儿建构能力和习惯的关键时期。本文阐述小班幼儿建构游戏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教师提升幼儿大建构能力的做法,旨在更好地推动建构游戏活动的发展,发展幼儿大建构能力。

【关键词】建构;小班;不足;措施;能力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以及“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建构游戏是诸多游戏中的一种,它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指导幼儿通过大建构游戏活动,在探索中幼儿获得数学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幼儿科学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幼儿认识周围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情感与学习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让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当前小班大建构游戏存在的不足:

1.幼儿建构动力不足

小班幼儿自主的建构行为较少,多以教师引导为主。有的幼儿不愿意参加建构活动,觉得建构活动索然无味。

2.幼儿建构潜力不够

幼儿参与的建构游戏过于简单,如摆弄材料、平铺,或者简单的垒高,幼儿很少玩大建构游戏,可能教师过度低估小班幼儿的能力。

3.幼儿建构活力不强

建构游戏中幼儿之间建构差异较大,有些幼儿投入于自己的建构游戏,较少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另外,在幼儿建构区、建构室中的环境创设、教师指导方法,以及建构展示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二、积极有效措施,助推幼儿大建构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应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将幼儿熟悉的真实事物进行大建构,发展幼儿建构能力。

  1. 注重环境的创设

丰富多彩的建构内容呈现在幼儿建构活动区域的附近墙面、柜面等地方,创设便于展示幼儿建构内容的区域,建构内容可以是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准备的实物、照片、图片等,如“南丰高架桥,沪苏通高铁大桥,大转轮,大型奥特曼”等等。同时,呈现丰富多元的建构材料在建构活动区域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准备丰富多元的建构材料,比如:各种积木、积塑、积竹、纸筒,以及盒子等趋低结构建构材料。另外,在材料的呈现方面,也需要多思考,如何更便于幼儿取放、收拾、创作。丰富多元的物质材料的直观呈现,更适合小班幼儿大建构学习,可以直接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和愿望。

2、互助式学习,促建构学习

教师引导幼儿建构前、中、后,多与同伴沟通交流,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建构水平与能力。建构前:结合图片,交流建构想法与创意;建构中:结合材料,交流建构方法与困惑,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建构作品,同一内容不同的建构思路,引发同伴之间的学习;建构后:结合作品,交流建构作品与亮点,引导同伴间互帮互助,一起进步。例如,南丰是有名“高铁之镇”,孩子都熟悉“高架桥”,在小班建构游戏活动“美丽的南丰高架桥”中,很多孩子容易把“高铁两边的电线杆与桥墩上下固定的塑料固件”弄混淆。这样孩子发现自己组内作品与他组不同,就会问哪个到底对,引发幼儿思考,幼儿会对照图片查找,直到发现正确的建构结构。在建构活动中教师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者,用照片的形式记录留痕,辅助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建构作品与创意,引发同伴间的学习。当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进入瓶颈期时,教师可先观察,引导同伴介入,引发同伴间的学习与互助。当效果不佳时,教师再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将建构技能“教”给幼儿,促进幼儿建构能力的提高。

3、自主建构,挖掘潜能

教师开展建构活动,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简单的建构逐步到较深的大建构活动,小班的幼儿小肌肉发展较弱,可以多提供一些大型的、鲜艳的建构材料,同时也可适当提供一些细小的、多变的建构材料,这样能促进小班幼儿大建构能力发展,毕竟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做好指导性工作,如“美丽的南丰高架桥”,“农耕园大转轮”建构活动。教师投放各种建构类的材料,让幼儿自主地建构,注重幼儿建构交流活动,当幼儿提出建构的想法与创意时,教师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重视他们提出的想法和经验,在集体、同伴面前放大,同时有意识地创设幼儿与他人的分享交流的平台,促进同伴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抓住每一个能提高幼儿建构水平的机会与契机,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逐渐提高幼儿建构能力,从而挖掘幼儿的大建构潜力。

4、注重差异,做好辅导

教师需要关注差异,提升全体幼儿建构水平。每个幼儿都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实践不完全相同。例如,孩子地处江南水乡,比较熟悉小船,在进行“木船”搭建时,虽然教师与孩子一起通过欣赏图片,观察和学习搭建步骤,但在第一次的“木船”大建构活动中,幼儿搭建船的形状、建构没有突破真实木船模式,搭建作品多是平面,教师再针对上次情况进行手把手地指导,在第二次在搭建木船前后甲板上,还有不少幼儿弄错,接着教师再次指导,同样有些孩子将木船船底的前后板块弄错,明显这次比上次少了许多,而且大家构建速度也快了,说明孩子大建构的能力有了发展。但还有个别依旧没掌握,感到茫然,此时教师让完成较好的孩子去帮助,教师也参与其中,这样教师做好差异性教学。

5、激励表扬,分享成果

教师在建构游戏中,以及结束后都要对幼儿建构活动进行评价,让孩子体验成功和自信,特别是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及时以实物、照片的形式将作品留痕,展示在幼儿建构活动的周边,引发同伴间的学习,从而支持幼儿萌发建构的动力,孩子可能再进行加工,处理。例如我们建构“美丽的南丰高架桥后”,有的幼儿提出,能不能再建一层?这表明孩子大建构能力有所发展。

总之,游戏承载着幼儿童年最美的梦想,幼儿期是培养幼儿建构能力和习惯的关键时期,建构游戏的开展对幼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提升教育智慧,用心挖掘游戏主题,善于利用幼儿熟悉的真实事物来进行大建构游戏,使每个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发展,提高建构能力,收获快乐。


参考文献:

[1] 本文中《指南》全称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颁布.

[2]张金梅.幼儿园建构游戏课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