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现状

郑皓洋 刘倩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0091

摘要:近年来,国内在外语教学领域基于社会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集中在运用此理论去解释英语写作课堂中的现象,学生和教师在自主学习能力与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教师学习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从研究理论和视角来看,社会文化理论下的延伸概念比较多且分散,外语教学研究方向比较多,随后可结合社会文化理论展开其他方面英语技能研究或关注学习者自主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国内学者能够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相关问题,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不再拘泥于之前单一方法思考问题。另外,研究对象多是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教师,未来可适当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展开研究,扩展研究对象,探讨此理论在国内语境下外语学习中的普适性。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外语教学;现状

引言

为了全面贯彻外语教学教育方针,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充分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内涵,并找出现存问题,加以改进。改进后的外语教学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外语人才,人才进入各行业之后能够填补当下人力空缺,且推动行业、国家朝前发展。

1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性不足

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学校外语教学的实践性不高,虽然教师会通过课堂模拟等方式进行培养,但频率较低,同时课堂模拟与实际交流是有一定差距的,如课堂模拟中的交流对象比较固定,双方彼此之间也比较了解,而实际交流中则存在形形色色的陌生交流对象,每个交流对象的语言习惯、性格特征等都存在差异,且存在交流主题、交流场景上的多变性。当下教学只能让学生积累必要的知识储备,但这并不足以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全面培养,故学校应当提高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多参与实际交流,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充足的交流资源,而这是学校比较缺乏的,故教学实践性很难提高。

1.2学生思维被动

 第一,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教师讲课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过程中普遍通过记忆力去学习,思维活动较少;第二,学生在课堂外很少展开自主学习活动,也很少思考课堂上或在其他环境中遇到的外语专业问题,同样说明学生思维活动被动。这两种表现与“良好思维品质”的表现不符,故学生思维品质不良,教师并未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思想传统,我国教育领域虽然在实施改革,但教育理论研究等起步较晚,所以,以往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将教师视作课堂主导,认为学生只需要通过听讲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即可。这种理念已在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导致其在教学工作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趋于传统,造成当下局面,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先扭转教师思想,再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3忽视文化培养

 第一,教师并未意识到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或者不了解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因此很少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培养;第二,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认知有误,认为学生文化意识的增强需要依靠漫长的积累,故学生需要先学好当前知识,再进入社会来积累相关的经验,促成其文化意识养成。以上两种表现均会导致学生文化意识水平增长缓慢,甚至会有部分学生长时间无法意识到外语交流中文化壁垒的存在,文化意识难以觉醒。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因此学校在外语教学中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并在改革中加以改进。

1.4学生学习能力低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导致学生思维存在着被动的情况,这种现象同样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意识变得薄弱,不知自主学习,学习态度也不够积极。其次,学生在学习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比较不合理,诸如在遇到某个问题时,通常是依靠自己苦思冥想,或者查阅资料、询问教师来获得答案,这个过程不仅漫长,同时还可能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限制,而学生并不会因此改变学习策略,大有“钻牛角尖”之势。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对应的指导(也与教师教学的做法有关),即学生现阶段使用的学习策略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而除此以外,学生并不知道还有哪些学习方法,这就导致学生即使想要更换学习策略也无从选择,教师理应对此展开指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提供策略选择,但许多教师并没有这样做。

2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个人与环境或他人互动的过程。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与周围社会环境互动之上的,伴随可调节的中介工具,此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中介工具来调节自身,知识就会从外化转为内化。语言表达是说话双方意思协商的过程,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口语或书面语表达思想,使自己的语言达到可控和随时使用的水平。基于语言表达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调查,运用质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在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中,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因此,这一混合模式是有效的。基于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采用文本分析和个人小组访谈方法来分析数据,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在书面反馈中所指出差距的做法是可适用的,在往后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多拓宽书面反馈的项目。由此看来,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从社会文化视角入手,关注社会文化理论演化涵盖的分支概念,将其运用在各自的教学研究中,大都是采用实质性的方法对学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调查。首先,在英语写作课堂中,老师的发问对学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一定正向引导作用,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其次,多角色参与的写作模式可以使学生建立更多元化的发展区,也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英语写作进步空间。一些研究者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对某些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外语学习者在小组合作任务中的母语使用状况和学术思辨倾向的发展规律。

结束语

社会文化理论涵盖多个理论,由一系列语言研究方法和认知方法构成,主要肯定了学习者认知的社会属性。社会文化理论是混合式的概念,基于此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认为,外语学习不是学习者自身不借助任何外力盲目投入式的学习,而是通过语言这一认知工具,借助其他支架来实现并消化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符号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语言学习是一种从社会现实体验与认知体验相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本文对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外语教学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亚平.教师提问与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87-96+146-147.

[2]黄景,龙娜娜,滕锋.给养与外语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1):39-52+147.

[3]秦丽莉,欧阳西贝,何艳华.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内容知识与语言知识的内化研究———社会文化理论的语言表达理念视角[J].中国外语,2021,18(1):81-90.

[4]秦丽莉,何艳华,欧阳西贝.新手教师情感对认知发展影响的叙事研究[J].现代外语,2019,42(6):818-829.

[5]秦丽莉,戴炜栋,赵永青.再论实践社群理论框架下外语学习自主能力与身份之间的关系[J].现代外语,2018,41(1):66-7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