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混凝土防裂缝技术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防裂缝技术控制

陈刘学

安徽瑞丰水利建筑有限公司 安徽省 蚌埠市 233000

摘要:混凝土作为一种非均质复杂的复合材料,在养护措施、约束条件、入模温度、原材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容易产生裂缝,特别是水利工程混凝土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而裂缝的存在会降低水利工程结构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强度。此外,开裂形成的微裂缝或裂缝导致混凝土的渗透性增大,有害物质侵入结构内造成水泥基质弱化和钢筋锈蚀,并大大降低工程质量和结构的承载力。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逐渐将混凝土裂缝控制作为重点。文章全面分析了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裂缝防控对策,旨在实现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及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防裂缝技术;控制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质量。但是,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工期漫长,导致相较于土木工程施工,水利施工具有一定的挑战难度。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现象作为水利工程的一项技术难题,常给工程质量造成各种不良影响。文章通过对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原因进行阐述,就其预防措施展开列举与分析,以为施工领域同行提供借鉴。

1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原材料质量与化学反应

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所以要严格控制外加剂、掺合料、砂、水泥等的质量,确保各项材料符合要求;此外,对水泥的储存环境和时间要引起重视,水泥质量受长时间储存影响可能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裂缝的形成还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温度升高时碱骨料反应生成的硅酸凝胶开始膨胀,随后温度下降产生热胀冷缩,导致裂缝的形成。

1.2混凝土温度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支撑材料的性质也会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常常会由于温度变化而影响整体水利材料性质,从而出现开裂问题,因此在使用材料时,不论使用哪种材料,都应严格监测温度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避免温度变化过大而造成的收缩膨胀,从而出现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影响整体结构质量。若在工程施工早期并未对工程水利材料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膨胀现象给予足够关注,则会导致水利施工后期和中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温差,从而导致土壤和施工材料整体施工膨胀性能加深,并且施工混凝土的收缩膨胀现象逐渐延伸,出现整体结构开裂,影响工程水利质量。

1.3施工技术因素

混凝土施工的关键阶段,如原材料的调配、搅拌、浇筑等,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开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应用施工技术和规范,可能会出现裂缝。影响施工质量的核心因素是施工技术,因此需要加强其改进和优化。

2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做好施工前期的各项测量工作

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对混凝土的数量和配比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施工管理者要熟悉图纸,明确施工项目的有关规范,并依此制定施工标准,尤其是测量标准要保证精准,以为后面的混凝土调制、浇灌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就是水利物的放样测量,这一工作要求极高,应选取专人负责,以对各个工段进行数据资料采集。需要注意的是,测量仪器与工具等要保证精确度,并定期送检、校对,否则测量误差大,会对后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2.2选择适合的材料

水利工程施工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设计和现场选择合适的钢筋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材料时,应优化原材料,使骨料不含过多杂质,避免有机物和可降解物质的存在。选择砾石时,要确保砾石的粒度均匀,才能使熔合有效。此外,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直径的合理选择,以提高整体性能。施工混凝土时,也应降低内部含水量,并在内部使用发泡剂。配料时还应注意避免形成裂纹。在混凝土正式使用之前,必须科学地进行搅拌并进行测试。如果所有信息都符合标准,我们就可以在大面积上进行构建。在搅拌过程中,也保证了内部的均匀性,同时适当添加外加剂,合理控制放热,提高了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2.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降低水化热,从而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和裂缝的形成。设计混合比时,通过多种试验检测施工材料的塌落度、强度等参数,从而确定混凝土性能最优的配合比;其次,将适量的减水剂和粉煤灰加入骨料中,合理控制胶凝材料的用水比例,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水胶比,一般0.6。粗骨料粒径最大150mm,级配为二级,砂的泥浆含量1%,细度模数宜为2.4-3.0范围。

2.4合理温度控制

由于整个施工区域早晚温差大,这种现象会直接导致混凝土材料冷热交替。

,最终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导致温度裂缝问题出现,对水利物整体施工影响较大,甚至在室内外温差条件过大时也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针对当地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有目的地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进行改善,采取合理对策,防止温度变化过大而引起的施工裂缝情况出现。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进一步避免混凝土材料搅拌对施工过程的影响,避免材料搅拌影响固化,从而降低固化材料自身性质。在实际工程单位建设时,应当注意高温天气环境下的施工,应当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有效利用墙体厚度,进一步减小室内外施工温差,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当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降低整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进而使得材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混凝土结构,为整体施工材料的使用提供方便,也为后期水利工程施工搭建良好的平台。若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整体水利温度较高,则可立即采用喷涂涂料以及遮光等方法,进一步降低材料的温度之后,使用冷凝管等高科技设备对整体材料进行遇冷处理,保证工程施工的稳定。除此之外,还需进一步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波动较大等情况,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进一步减少温度变化不稳定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保证工程建设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

2.5浇筑施工控制

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控制,避免裂缝。以免现场临时调整工序,影响施工质量,监理人员应发挥监督职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浇筑时控制温度过高,应根据具体施工要求,设计分层浇筑方案,合理计算浇筑层厚和浇筑面积。浇筑时,尽量采用单面浇筑,避免多方向同时浇筑,以检查是否存在大量气孔。单层浇筑后,只有达到初步凝固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2.6加强混凝土养护

对于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做好养护工作对避免裂缝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的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很快,同时产生温度应力的部分较多,所以要创造合适的潮湿环境,尽可能避免产生裂缝。如果在设计龄期内没有对混凝土进行连续的养护工作,那么内部的水分就会快速蒸发,从而导致水泥水化反应无法彻底完成,混凝土收缩量大大增加,进而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对整个施工质量造成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周期长,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高。若要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则需要施工人员从设备配置到人员管理再到具体施工均须做到谨慎与完善。尤其针对混凝土的开裂现象,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抓好施工现场的流程管理,引进成熟的施工技术,通过对技术人员施工作业情况的层层把关,实现对施工质量的保障,从而让混凝土施工从材料采购到配比再到温度、时间的控制都达到标准,从而实现对混凝土裂缝现象的治与防。

参考文献:

[1]张东峰.水利工程施工中如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控制[J].建筑与预算,2022(02):46-48.

[2]朱晓英,葛朝阳,陈锋.水利施工中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03):110-112.

[3]张井军.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分析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2,50(0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