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杨婧琳

身份证号: 45010319860617 ****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质量安全方面,建筑功能性、文化内涵、美观性、节能环保效果等方面的要求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建筑的文化内涵这一特殊属性,更是成为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共同追求,而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建筑规划设计,正是提高建筑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针对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建筑设计;传承与发展

引言

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沉淀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生命发展印记。从建筑发展中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而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始末。社会历史发展约束和影响了建筑结构、材料、样式等应用,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风格。

1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作用

1.1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受城市化建设持续高速推进的影响,近年来,很多建筑的规划设计都比较重视效率与质量,对建筑风格、特色、文化内涵等则缺乏足够重视,与地域文化、城市整体形象间的关联度也不大,很难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精神需求。而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建筑规划设计中,打破现代建筑规划设计标准化、机械化的固有模式,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城市精神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规划设计中,不仅能丰富建筑文化内涵,而且凸显建筑的文化特色、个性风格,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1.2传承传统建筑文化

我国现代建筑规划设计受西方建筑理念的影响较大,而中西方建筑理念存在显著差异下,即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很多独到之处,却在相关建筑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相对有限。由于缺乏实践应用、创新和完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逐渐陷入困境,不少建筑设计流派甚至濒临失传。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建筑规划设计,可以改变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在适应人们建筑需求与审美观念变化的同时,凸显传统文化对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使更多设计人员能够主动学习、应用传统建筑文化,并借助建筑规划设计作品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广泛传播,使传统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1]

1.3推动建筑设计创新

面对现代人建筑需求的变化,标准化、机械化的建筑规划设计已经很难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要保证建筑规划设计的有效性,使人们对建筑规划设计方案感到满意,设计人员必须从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对建筑规划设计进行全面创新,而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则正是推动建筑规划设计实现有效创新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设计理念上,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理念在传统建筑设计中都有充分体现。如果设计人员能够对这些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加以借鉴,并将其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规划设计中来,那么建筑的整体风格、结构布局、外部造型等就会更加符合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需求,为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2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2.1建构基于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现代建筑科技体系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建构基于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现代建筑科技体系。传统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方式之一就是材料的结合,传统与现代建筑材料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例如,水泥稳定耐用但冷硬,木材柔软坚韧但容易年久失修,在建筑设计中有机结合这两种材料才是明智之举。①传统木砖的融合。在没有那么多高楼之前,人们用大量的砖瓦盖房。树木使人联想到自然环境和气味,置身于木结构建筑中就像置身于大自然。砖瓦与木结构这样的组合,可以说是刚柔并济。砖瓦与木材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米兰世博会的中国馆。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并非传统的砖木结合,木瓦使屋顶看起来像山脉、波浪和麦浪。②传统木结构与金属或玻璃的融合,也能缓和金属、玻璃等材质的冰冷感。设计师可以通过居住空间的场景化,将家居生活还原为真实的物理行为——通过空间设计的行为反应,实现仪式感与模糊性、高贵与温馨的平衡。“最本土的现代,最朴素的奢华”应该是建筑项目的总体意图。为实现传统建筑美学的当代再生,朴素的形象吸收了中原传统建筑的精髓,融入了现代科技的精密质感,渗透着无法掩饰的奢华品质。建筑形式可以借鉴中华古典建筑标杆松岳庙塔的造型精髓,通过重叠的屋檐,体现出建筑简洁的体量和丰富的层次。水平线条贯穿整座建筑,在延伸中彰显建筑的气势和张力,成为展现项目高贵品质的基石。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铝板易于加工成型的材料特性,将传统建筑的折叠工艺以现代方式呈现;还可通过对颜色的灰度调整和材质纹理的精细过渡,突出视觉效果的层次,在细腻的层次上彰显建筑的精工与品质[2]

2.2以坚持不改传统建筑原状为前提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以坚持不改传统建筑原状为前提。比如,重庆空港新城公共服务住宅项目位于重庆渝北区黄金地段空港新城。项目设计的建筑群是空港新区重要的政府公共建筑,该地块是渝北区未来的行政中心。因此,在本次设计中,设计团队力求沿袭传统,优化功能,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强烈碰撞,为渝北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筑可以沿着自然形成的中轴线形成左右对称的空间结构。中国古典建筑强调对称,由于是在一个对称的街区,设计团队可以借机将传统文化融入该设计中。渝北行政服务中心作为空港新区重要的政府公共建筑,非常契合庄重的设计要求。从主塔空间到裙房庭院空间,从中央市民广场到东西城市公园,均采用对称布局,既突出了建筑风格,又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绿色生态理念应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结合传统“背山面水”的风水布局,建筑相互依存,保护山体,通过多道水带与广场形成“玉带腰”的风水格局。设计师主要推广风水设计理念,将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倡天地人合一,力图将传统风水生态和谐的理念融入设计中,同时依托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现代高科技文明,将人性化空间设计成最适合现代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

2.3培育传统技艺传承人,避免断档失传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培育传统技艺传承人,避免断档失传。只有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确保手工艺的积累和创新。在理论著作方面,我国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记载了大量的技法,通过历代的积淀和传承,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保证了“匠心”的延续。因为建筑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载体,好的建筑是城市历史的重要延续,会影响其周边环境,所以在建筑学家看来,每一个建筑物都必须有它自己的特点:它们塑造了城市品格,承载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们产生了一种正能量信号以及与城市交流的火花,它们本来就是一种会呼吸的生命体。所以,我们应该培养传统手艺的传承人,以防止生命断档与流失。传统手艺传承人将依靠其优秀的职业素养与丰富的艺术实践,为顾客们定制全新的艺术生活方案,深刻理解他们对艺术生活的渴望,并按照他们的需求促使艺术作品走入日常生活中。

结束语

设计是重新认识城市的一种方式,是重塑理想空间的一种逻辑。现代建筑应延续传统文化中的“连接”理念,将自然元素和城市肌理融入空间,通过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自然反映,营造出人性化的情感场和空间感。

参考文献

[1]朱妮娜.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居舍,2019(22):115.

[2]郁畏力.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