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库运行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大型水库运行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韦玲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那板水库管理中心 广西防城港 535500

摘要: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随着社会对于水利资源需求的增加,国家为了能够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提出要加强对水库进行安全管理和监测,这也得到大多数水利管理单位的重视。当前大型水库的运行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工程设施严重老化、设备老旧、维修不及时、人员安全意识较低、以及仓库物料存放不规范等,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无法适应需求急速扩张、以及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为了解决当前大型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力求改善当前水库建设安全管理现状,加强对人才安全意识的培养、规范日常设备维修、同时引进现代化技术实现水库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大型水库"运行安全"安全管理"管理模式

首先,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框架下,水库的建设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也是当前整个水利工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建设不仅可以达到防洪减灾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优化对水资源的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面对日益提升的水资源需求量,它与有限的水资源形成强烈对比,为了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并且以其稳定运行来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对水库建设的安全管理模式探索,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安全问题和解决相关安全问题,才能合理运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大型水库基本情况及安全管理现状

首先,从宏观背景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工程的建设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与重视,有关项目的建设也一直是国家重点大型工程。从根本上说,水库的建设对于抵御洪涝灾害是有很关键的作用的,另外对于江河河段的整治也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日常的灌溉来说,水库的蓄水能够能满足很多地区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对于庄稼生长的需求,保障了生产资料的顺利生产,也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要。现如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国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从本质上来说有完善的电网、水利、燃气资源等的支撑。但是,随着水库建设数量的增加,很多地区对于水库的安全管理并不是很重视,导致很多工程建设存在日常设备维护、施工不规范、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以及安全意识落后等情况,这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扰,也给水库的持续安全运转埋下安全隐患[1]

二、水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设施老化,设备老旧

由于水库的建设需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一项大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应该在很长时间内发挥作用,这就导致很多工程的建设时间是相对久的。在长期的持续运转过程中,工程设施老化、设备的老旧现象一直都存在,如果不对其进行阶段性、针对性的保养和维修处理,很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由于个别设施或者设备的损坏,而导致整个水库无法顺利运转,这大大缩短了水库使用的寿命,也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不便。 针对工程设施老化、设备老旧、维修不及时的现象,很多单位会以维修费用昂贵、停工时间长影响运作等借口来拖延设备为序,这也导致很多设备根本无法维修,也更大程度的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运行。

(二)水库建设设计不规范

目前一直在投入使用的大型水库,他们在建设上都是按照当时的建造规格,以及使用需求为标准的。另外,当时的施工技术和理念相对落后,施工条件和人员素质也不是很高,在整个水库建设过程的质量把控上没有达到建设高质量标准,因此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相对较差。而且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正处于各方面发展和经济提升的关键时期,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规模受到早期资金投入的限制,很多工程在材料的选择、以及整个项目资金投入上会有限制,有些项目甚至出现资金不足,难以维持建设的情况,这也导致工程整体建设的规划并不是很科学完善。相对早些年建设的条件来说,目前对于水库运转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对于水库整体建设的质量和规模要求都更大。原有的水库实际上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大规模的需求。另外,当时建设背景下,短时间、高任务要求,很多时候在建设地基本情况勘测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细致的现象,这也给有序的建设和维护埋下很多安全隐患。

(三)水库建设体制不专业

水库的建设需要大量高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支撑,但是很多建设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很多技术人员都是依靠多年的建设经验,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这也导致很多建设队伍存在人员“四化”的问题,所谓“四化”就是指人员知识老化、思维僵化、能力退化、以及年龄老化,这些问题在很多水利工程建设的队伍里面是非常突出的,没有专业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人员,使得项目的推进没有整体的规划。而在日常的基础设施维护中,这些技术人员并不具备严格的管理意识。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尤其在汛期,对于水库运行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只是依靠经验判断,运用当地的劳动力帮忙进行维修,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库建设的实质性问题,也会为下一次水库的维护埋下隐患。另外,虽然现有的水库基础设施很多是相对陈旧的,但是并不能做彻底的翻新和改造。因为当前水利单位体制内,很多单位会由于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的不系统、人员设置臃肿等问题影响整个单位的高效运行。由此可以发现,在当前的体制内,结构性、专业性人才的缺乏,很多低层劳动人员过剩,部门分工不明确等现象持续存在。而高端的技术人才短缺、整体水利建设的技术支撑相对薄弱,也导致水库建设的专业程度不高,对于设备的安全监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很难达到对水库安全建设的高标准

[2]

三、大型水库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积极开展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建设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水库在防洪减灾、供水保障、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保障我国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些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长,功能老化严重,存在病险、超标洪水、管理缺失等三大风险。所以积极开展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加强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只有坚持建管并重,加快推进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建设,消除存量隐患,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提升运行管护能力和水平,才能实现水库安全良性运行,真正发挥工程效益。

(二)加大维修养护资金投入

资金的投入是水库建设和维修最大的保障,要想保障水库维修的及时有效,必须有强大充足的专项资金作为支撑。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来源是保障水库正常运行的资金基础。除了要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之外,还应该要保证其他资金来源的充足。为了能够体现水库建设的优势,充分体现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高效性,还应该与其他资源同时进行优化配置,在对市场机制合理分析之后,针对性地规划水资源利用的方法,争取运用优势来吸引更多资金的投资,为后期的水库建设和维护奠定更多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要积极鼓励社会和个人提高对水库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各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协商水库的建设,这也才能够实现多主体参与、多意见融合的共同体。

(三)引进高层次人才

要想从本质上提升对水库的建设和管理,必须要从人员和环境同时入手,大力宣传对于水库建设的积极意义,也公开招聘高端技术人才投入。同时,对于现有的管理人才,应该做好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水利建设逐渐革新的过程中,全新的人员培训应该与国家政策相吻合,不仅做好外部的交流合作,也要做好内部人员和实践的深化改革,将理论知识培训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另外,要做好人员的分工,以及员工基础生活待遇的保障,这也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公司内部的良性竞争也是刺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步的一种方式,这也能够保障整体建设团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水库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按照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对于工程建设的勘测、观测、调度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应该加以重视。当前技术足以支撑远程勘测和调度,这种智能化的设备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施工限制、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危险系数 、减少了零碎成本的投入,也提升了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3]。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对于日常建设监督和工程紧急预案都能够达到有效管理,水库安全管理体系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结语:

面对当前水库安全管理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经济的投入、人员的培训、以及智能化建设的提升,这也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平林. 大型水库运行安全管理模式初探[J]. 建材与装饰,2021,17(31):157-158.

  2. 孙金华. 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成就及面临的挑战[J]. 中国水利,2018(20):1-6. 

  3. 高玉志. 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现状调研与对策思考[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2):2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