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建设的基础及发展战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3

智慧水务建设的基础及发展战略研究

杨颖

天津龙达水务有限公司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80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有效应用,智慧水务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高效、科学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但是,通过对国内智慧水务建设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发现相关部门还没有就智慧水务建设的核心理念以及关键因素达成共识。因此,下文将首先对智慧水务建设的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当前国内智慧水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的智慧水务发展战略,旨在为国内智慧水务建设工作提供帮助,进一步促进建设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

关键词:智慧水务;建设理念;基础;发展战略;信息化

受到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剧烈活动的影响,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资源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爆发得越来越频繁,所以高效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在当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受到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在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提升水务的信息化以及现代化水平,促进相关工作实现高层次发展。因此,相关部门有效借鉴“智慧地球”的理念,积极开展智慧水务建设工作。

  1. 当前国内外智慧水务建设的实际情况

自2010年起国内上海、北京、江苏、深圳等地就依次开展智慧水务建设工作。2010年江苏省有效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项目建设了“蓝藻湖泛智能监测及大佬车船实时调度物联网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太湖水环境治理、蓝藻打捞处置等工作进行智能感知、调度以及管理,实现了相关工作地高效开展[1]。深圳市也按照“低碳水务、安全水务、民生水务、效益水务”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信息采集中心、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出发,实现对水务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高效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智慧水务的发展。虽然当前国内的智慧水务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相较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日本日立公司所开发的智能水系统已经成为日本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充分借助常规的水处理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并应用日立公司的信息控制融合系统实现了对城市自来水、污水以及中水等各种水处理数据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水务工作的效率。有效应用日立公司所提供的智能水系统,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实现对城市供水厂、污水处理厂以及相关水路管网水量、水质的最优调控,确保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的用水需求都能够得到充分满足。除此之外,日立公司所开发的智能水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城市用水信息的实时反馈,还可以有效对城市的用水趋势进行预判,进而为提升城市用水效率制定出更高效的供水以及排水方案,进而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的用水质量以及生活质量[2]。通过对上述国内外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的对比可以发现国内外智慧水务建设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国内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强化对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的重视。

  1. 国内智慧水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水务基础信息缺失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智慧水务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截至2021年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可接受信息的各类水利信息采集点已经超过100000个,自动采集点也在70000以上[3]。但是,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但是通过对水务信息化监控进行了解可以发现当前国内的水务信息化监控精度。监测频率以及监控广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进而导致水务基础信息缺失问题的产生。智慧水务建设工作应当基于地表、地下以及遥感监测有机结合,水量水质监测有机结合,通过驻站监测以及移动监测两种方式协同应用实现对水务信息的一体化立体监测。在对智慧水务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有效对相应检测体系进行完善,例如汛情监测体系、水环境监测体系等等,通过将相关技术有效应用于体系建设工作中,进而显著提升体系建设水平。通过实现对相关习题的全面建设,以及有效应用,智慧水务将实现对当地税务信息的全面、准确监测,实现该系统对数据信息的全面覆盖,高效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上市上述内容的完善水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资源的投入力度,实现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

2.2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偏低

虽然当前省级以上水利部门正常运行的数据库已经超过600个,并且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已经有超过20个水利部门建设了相应的水务信息数据中心,相关数据中心已经可以基本实现数据库系统的联机访问、联机查询等多种信息服务模式。但是数据存储、处理以及多媒体技术仍旧没有在水务方面的有效应用,相较于国外发达的数据信息系统来说,国内的数据信息系统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划模式,所以水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国家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

2.3水务智能化程度不足

当前国内各省业务应用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防汛抗旱指挥、水资源监测管理以及水土资源管理等功能的全覆盖,但是通过对各省业务应用系统相关功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发现,业务应用系统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并且除了防汛抗旱以外其他业务的决策基本上得不到其他智能技术的有效支持,从而导致水务建设的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完全无法达到智慧水务建设的预期目标。

  1. 智慧水务建设的发展战略

3.1智慧水务发展基本战略

3.1.1注重领域协同的有效实现

在开展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注重水务工作所面向领域的有效整合,不仅仅是对税务系统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业务协同。一旦遭遇特殊情况,智慧水务系统也应当能够与气象部门、交通部门、卫生部门、环保部门等多个部门取得联系,并实现与相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协同、决策内容的全面统一,实现对相应突发情况的有效解决。通过实现各个领域的全面协同,智慧水务所能提供的水服务也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在相关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相关部门也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当地居民,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抵御并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3.1.2注重各项服务内容的有机结合

除了实现各领域协同之外,在开展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应当注重智慧水务相关服务的充分融合。在智慧水务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将其与移动终端、APP以及相关网站进行互联,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条龙服务,居民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对城市水务情况的全民了解。并且完成只会水务建设工作之后,城市居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完成日常用水的较为工作,对于水质不满时,居民也可以通过相应网站或者APP相管理部门进行投诉,确保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相关部门的水务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2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措施

3.2.1提高智慧水务信息资源共享水平

在开展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相关人员应当给予一数一源原则开展建设工作,构建出标准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进而将相关水务信息统一管理在同一体系当中,实现对水务信息的集中存储以及高效管理,进一步提升水务数据中心的数据全面性以及数据权威性[5]。除此之外,在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注重数据交换功能以及数据服务功能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水务信息价值,实现对水务信息资源价值的深挖,确保相应信息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全面地利用。在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当注重数据同步机制的制定,从而实现各个水务系统数据的同步更新。

3.2.2提高智慧水务智能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智慧水务的智能化水平,在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在业务领域的应用,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业务来促进智慧水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带动作用。在针对智慧水务进行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基于智慧水务的四大业务开展建设工作,例如在智慧水务系统中开发出相应的智能诊断功能、智能预警功能、智能调度功能以及智能服务功能等,通过相关功能的有效应用实现智能化水务体系的有效构建。

3.2.3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水务管理工作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能仅仅将其应用于水务服务当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水务系统的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有效应用物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水务系统对各项信息的全覆盖,高效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应用于智慧水务系统运营的全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也可以实现对税务系统运营状况的全面了解,进而针对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而实现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开展,进一步提升智慧水务的管理水平。

3.2.4应用智慧水务提高产销差率数据分析水平

在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供水企业的产销差率不仅居高不下,个别地方还有升高的趋势,导致供水行业面临巨大挑战。有效开展产销差数据分析工作时控制漏损的重要手段,相关数据也是供水企业应当重点掌握的信息。通过有效提升产销差数据分析水平,可以确保管网泄露信息得到有效分析,并对管网存在的问题进行推断,保证修理工作可以得到及时开展。提高产销差率数据分析水平的有效方式就是将智慧水务应用到该项工作当中。通过智慧水务的有效应用,抄表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水表的抄见率以及准确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在水表选型方面,智慧水务也可以优先对用户的用水特征进行有效分析,从而综合各类型水表的优势、水表的检定数据,完成水表选型,从而通过合理的水表型号来进一步提升水表的计量效率。应用智慧水务还可以通过采用独立分区计量监控,第一时间发现管网漏失问题以及不规范用水行为,从而实现对漏损率的有效控制。在该种管理模式下相关工作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将变得更稳定,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供水企业水务管理的智慧增效。除此之外,有效应用智慧水务还可以通过对城区管网的摸排实现合理的分区规划,并以分区计量的方式控制供水量,高效开展分级管理工作。该种形式的有效应用最大的好处有效可以充分保证产销差率数据分析质量,进而实现对管网漏损处的精确定位,确保漏损问题可以得到第一时间解决。该种方式可以将检漏定位控制在50m以内,从而保证修复工作的高效性,最大程度地算单供水管网渗漏时间。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强化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开展智慧水务建设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该项建设工作的重视,并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应用各项信息技术,从而有效提升其智能化、数字化水平,确保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梁涛, 何琴, 韩超,等. 智慧水务中城镇供水基础信息数据库构建研究[J]. 给水排水, 2020, 46(6):5-5.

[2]谢善斌, 刘辛悦, 王杨,等. 智慧水务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践[J]. 净水技术, 2020, 39(5):8-8.

[3]张金松, 李旭, 张炜博,等. 智慧水务视角下水务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实践[J]. 给水排水, 2021, 47(6):8-8.

[4]郁片红, 孔炜, 赵玲玲. 上海浦东农村污水建设监管平台在智慧水务中的应用与实践[J]. 给水排水, 2020, 46(1):4-4.

[5]谢晋, 蒋怀德, 张晔明,等. 智慧水务大数据分析标准研究和展望[J]. 给水排水, 2021, 47(S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