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关联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关联性分析

周慧芝 王明瑞

泰安市岱岳区水利局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的开发力度持续加大,但也逐步显现出超负荷的问题,从而造成水资源短缺、供需失衡以及地区之间水量失衡的局面,不利于人们生产及生活活动的开展。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以此为引导高效做好水文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的信息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域下探讨水文监测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工作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文监测

1水文水资源监测的作用及特点

1.1水文水资源监测的作用

水文水资源监测是水文工作中不容或缺的部分,其指的是针对水资源展开检测、分析、评价、控制的动态化过程,是掌握水资源变化状况以及提高水资源品质的必由之路。通过水文监测工作的落实,呈现水资源的现状,根据因地制宜的理念制订可行的管理措施,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至“正轨”,最终兼顾用水需求和水资源可持续性的双重要求,做到可持续发展。

1.2水文水资源监测的特点

水文水资源监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a)基本性。循环、有规律地监测以及全方位地记录水资源信息,此方面的工作是水文监测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水资源分析、管理的参考依据。b)及时性。水文条件错综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际特性也将发生变化,并且存在洪水等突发事件,因此必须赋予水文监测及时性的特征,密切关注最新的水文条件,精准传达信息,根据水文特性采取控制措施,保持水文稳定性。c)随机性。水文水资源监测所涵盖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以洪涝灾害为例,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均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并且在较短时间内水质有所变化,因此水文监测的随机性较强。d)标准性。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基本目的是得到可反映实际水文状况的信息,为管理、控制等相关措施的制订与落实提供依据。因此,必须按照SL58—2014《水文测量规范》等相关规范操作,得到全面、准确的水文监测数据。

2水文水资源监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水文监测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密切的关联,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分析。(1)在水资源开发工作中,综合考虑水资源存储情况、水资源流动特性、水质等多方面内容,对其形成准确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水资源的开发工作。(2)水文监测信息可以作为预报地区旱涝情况的关键依据,以便相关人员提前做好准备,提高主动性,有效应对洪涝灾害以及干旱灾害,减小对地区生产活动的干扰。同时,水文监测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的关键途径,在获得区域间的监测信息后,对其水资源现状形成准确的认识,人工调节水资源的分布,增强水资源在各地区分布中的均衡性。在中国,南水北调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项工程,考虑到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有限的状况,构建了连通南北地区的“水资源通道”,将南方富余的水资源转向有需求的地区,缓解北方供水不足的局面,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3)经过水文监测后将生成水质监测结果,其可以作为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依据,若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问题,则结合该监测信息制订合适的处理对策,高效处理问题。

3水资源保护监测建设建议

3.1构建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网建设

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网要采取统一布局的方式,从流域优化出发强化各站点之间的联系,对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水域进行强化监测,并针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流域水资源评价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以省为单位构建完善、高效的水资源监测站网。1)水功能区监测。为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在2012年推出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2011—2030年)》,全国各省份重要饮用水源地都被划入国家重要水功能区,同时各省份针对国家重点水功能区及省级重要水功能区都开展了常规监测,各地政府也在季度考核中纳入了水功能区监测考核达标指标,各地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也达到95%。2)省界监测站网建设。按照国家水功能区监测要求,以流域机构为准开展构建省界监测站网,根据规划,到2030年要实现国界、省界监测全覆盖,水量水自动监测站点也在加速建设中。3)入河口监测建设。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工区(2011—2030年)》规划要求,针对DOD、氨氮、区域性特征污染物排放超过总排放量50%的入河排污口需要实施在线计量监控,超过80%的排污口需要严格实施人工检测。各省需结合省界污染物排放实际状况实现水功能区的全面普查,并以普查结果为基础制定科学监测计划。

3.2合理利用天然水资源

从水资源的利用途径来看,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是两大重要场景,其需求量较大,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水资源供应不足,阻碍了正常生产、生活。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多数地区均相继探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其中有效利用天然水资源成为重要的思路,其在缓解水资源短缺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需认识到的是,在利用天然水资源时,应密切关注实际用水需求量,以合理的方法处理水体,改善其品质,待其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以农业灌溉为例,若将污水用于灌溉工作中,则提前采取净化措施,去除污水中可能会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的杂物,再将该部分经过处理的水投入使用。

3.3密切关注水文环境状况

在以往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未充分考虑水文环境的实际特点,以粗放式开发利用为主,甚至存在掠夺式开发利用行为,实际开采利用强度远超水文环境的承受极限,在此方式下水文环境严重受损。因此,在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形成科学可行的规划,充分关注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订具有可行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充分考虑现场的水文地质状况,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建立健全保护性政策,通过制度层面的措施规范水文环境保护行为;积极引入业内前沿技术手段,发挥其在水资源高质化开采利用方面的作用,同时加强技术研究,实现推陈出新。

3.4加强水资源污染监测

从源头防控水资源污染问题有加重的趋势,地表水、地下水均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针对A市存在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必须加大防治力度,从根源上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营造优质的水资源环境。对全市范围做出划分,得到多个细分的监测区域,结合各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水文水资源监测技术,并加大对污水排放点的水质检测力度,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判断排放污废水的水质是否达标,若有不达标的情况则责令相关企业整改,从源头防控。此外,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对农药化肥的需求量较大,也会造成水资源污染,要积极携手农业部门采取管控措施,一方面改变病虫害防治方法(诸如物理防虫、生物防虫均较为可行),另一方面选择污染较小的农药化肥,并且控制其用量。在多重措施并行的模式下,从根源上提高防控水平,减轻甚至尽可能消除水资源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观念的深入,现阶段人们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其在推动国内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水文环境成为水资源开发工作中需重点考虑的内容。在现阶段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有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水文监测,将其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制胜法宝”,以科学的方法完成水文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区域水资源的具体状况,再从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切入,采用合适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生迪.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文水资源监测关系探讨[J].地下水,2020,42(02):170-171.DOI:10.19807/j.cnki.DXS.2020-02-062.

[2]罗清虎.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智能城市,2019,5(20):132-133.DOI:10.19301/j.cnki.zncs.2019.20.069.

[3]李天慧.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应对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08):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