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灌排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农村灌排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

卢明来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政府 262314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气候异常的严峻形势要求我国必须搞好新时期农村灌排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出保护制度,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维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本文就农村灌排工程建设与管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业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优化措施

引言

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农业生产与发展中,水是促进其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因素,水利灌排工程的建设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最直接的影响,其高效运行可以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农业大国,不断摸索农业生产的高质高量对我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1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一)“生产发展”对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二)“生活宽裕”对农村灌排工程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四)“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五)“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2农村灌排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平原区农田地下水位下降,灌溉成本增高;山丘区水库灌溉有待提标升级。(2)农田除涝排水沟标准偏低,农耕侵占损毁,排水效率低。(3)村庄排水问题主要是:坑塘少,排水设施不健全、易积水。(4)工程管理方面问题主要是:管理法规少,特别是除涝方面,需研究排涝资金筹措办法,明确排水主体,解决一户一村不便解决的问题。

3农村灌排工程建设与管理策略

3.1开展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管理的基本原则

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中,灌排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步伐正在稳步推进,通过利用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不仅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积极作用,还可以有效提升粮食质量与产量。有效开展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通过建立实施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制度,抑制村民对水资源的浪费行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村民用水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此外,有关部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农业用水,充分发挥农业灌溉的效益,提升灌溉与排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其二,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的管理力度,与市场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加强灌排管理可以有效推进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调整产业结构有积极作用,也可以有效消除农村传统实行的耕种灌溉用水收费的弊端,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制度的和谐稳定,从而达到精耕细作的目标,提升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使用水平。其三,需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灌溉收费制度,利用经济杠杆增强农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各个关节中渗透节约用水概念,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山丘区、山前平原区、黄泛平原区水文地质特点不同,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水源形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是搞好灌溉工程建设的关键。在水源选择上利用电子物探技术,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的方式来确定水源形式,山丘区水源主要是水库、塘坝,输水方式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砌石干渠和渡槽,地形适应性差,灌水效率低,可采用新材料PE管材,利用地势条件,引水到高度不同的地块,实行滴管、微喷、喷灌等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再辅以塑料薄膜,大棚等农业节水措施,建设绿色节水高效灌溉模式,这是山丘区灌溉发展方向。同时加强水库灌区自流灌溉设计研究,加快水库引水灌溉工程建设;山前平原区灌溉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其特点是含水砂层厚,富水性好,水质好,给水量大。田间给水栓材质有塑料的、有铁质的,给水栓保护体是混凝土的,在田间极易损毁,宜采用硅胶或球墨铸铁材质的给水栓保护体。黄泛平原区地下含水层颗粒细,给水度小,部分含水层矿化度2-3g/L,设计前收集水文地质资料或进行物探普查地下水咸淡分布情况,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科学开采地下水。

3.3提升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地下管网的施工技术

为了顺利实施农田的灌溉与排水,必须保证水利工程灌排地下管网的科学合理,在现场布线时按要求执行规程,布线后进行开挖。根据当地村庄的实际情况、水文地理环境、人为等诸多因素确定地下管道的深度。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清理管道底部的杂物,防止管道底部出现漏水现象;针对管网拐角位置,尽量加强管道的质量。管道的安装方式主要是采用粘接完成,材料主要选择的是PVC,安装时需要清理管材上的污泥,并在粘接前对管材接头进行打毛处理,以便安装。通过完善、提升水利灌排工程地下管网的施工技术,有效提升整体工程的质量。

3.4完善法规,制定制度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管理是保障农村水利设施发挥效益的重要措施。一是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农村灌排设施与运行管理办法,明确维护管理主体,保障维护资金。各地探索农村灌排设施运行管理基金筹集使用办法,用于公益排涝事业。二是制定操作技术规程。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尤其是农田灌溉设施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地区实现了IC卡一插通的“田间自来水”工程,对用电、机械、设备操作提出新要求。各地需制定规程,严格按规程办事。三是搞好排涝监测预警。自2017年以来,国家启动了农村基层预警预报项目,新建了一批雨量站、水位雨量一体化监测站,将农田降雨和田间积水信息传到水旱灾害防御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农田排涝预警信息化管理水平。四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一个乡镇或一个灌区为单位实施灌排设施承包制来选择第三方进行管理。汛前对承包区内排水沟,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全面疏通,解决“防汛大会年年开,竹节沟、断头沟年年有”的老问题。

3.5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把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作为搞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大力宣传,搞好技术培训和搞好试验示范促进面上推广,使节水技术为广大农民所认识,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受欢迎的一项主要农业技术。

结语

农村灌溉除涝以及田间与村庄排水工程一体化设计与建设的有力推进,对推动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要求,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粮食生产,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基础保障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具有自动监测、传输、分析、调控的智慧农村灌排工程体系,科学调节农田墒情、农田小气候,减少作物病虫害的愿景将变为现实。农村灌排工程设施面广量大,运行管护任务重,进一步研究农村灌排工程管护管理办法,形成良性运管机制,确保工程发挥更好效益,对我国乡村振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珠红.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蚕业,2020,54(8):19-20.

[2]罗中山.新时代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难点与突破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8):282-283.

[3]高艳丽.探析农业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管理[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2):95-97.

[4]高叶俏.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筑,2019,16(21):181-182.

[5]李娟.陇西县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