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项目现场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建设工程监理项目 现场 管理研究

李青峰

云南省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自实施以来,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在工程监理管理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常常无法得到建设单位的满意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作为一个集智力密集型与服务型为一体、以咨询业务为主的服务行业,如何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监理出让建设单位满意、获得社会各界认可的工程项目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本文以施工阶段的监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对监理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主要问题的成因分别从人员、管理流程及外部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为今后其它工程监理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价值,使监理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监理;监理人员;管理流程












在本篇研究中,通过对工程监理项目及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及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出建设工程监理项目的管理现状及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成因。同时,根据监理单位的权责从“人员因素”、“管理流程”及“外部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 关键环节及重点部位管理不到位

该问题从各参建单位的职责角度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均占有不同程度的责任。

建设单位盲目追求施工进度,不断地向施工单位施压,而施工单位在不增加人员及设备投入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势必会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监理单位制定了各项监理制度,而此类问题仍频频发生,说明监理单位存在对岗位职责及各项监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施工单位占主要责任,大多施工项目在技术交底环节就没有完全履行,自身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施工作业面大、工期紧等原因使得施工过程中检查、指导与管理缺失。

1.1 监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监理项目的监理员大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且大部分都没有受到专业培训教育,就直接被外派到了监理项目上从事监理管理,随之出现了边学边监理的情况。同时,还有许多专业监理工程师是长期在施工单位转行过来,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往往成为了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的主力军。他们虽然拥有较强的行业工程施工经验,但是普遍学历及职称较低,对现场的管理能力存在不足,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的接受能力不足。

1.2 监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每道工序及环节的验收工作,虽然项目监理部会定期组织专项检查,但各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对检查后的整改情况却并不关心,导致施工单位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整改力度不强,从而使得监理管理形式流于表面。

2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该问题按照各参建单位的权责划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均占有相应不同程度的责任。

施工单位存在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安全管理人员及防护设备投入不足等责任。

监理单位存在未严格审查该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开工条件、对连续发生仍整改不到位的安全问题并没有与施工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及考核处罚等责任。

建设单位存在对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投入与履职情况检查不到位等责任。

2.1 安全监理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大多监理项目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从而使问题不能落到实处,起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

2.2 安全监理人员投入不足

大多项目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配备严重不足,甚至到了施工后期会由其他专业的监理工程师代为管理,这使得安全监理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排查等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将大打折扣。

2.3 安全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施工现场其他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违反各项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并未及时制止处罚和进行二次教育。

2.4 安全监理人员工作原则性不强

安全监理工程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并没有对违反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制度等违规作业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对于情节严重的也没有采取处罚措施。

2.5 安全监理制度操作性不强

安全监理制度的可操作性是要充分的考虑到项目的工程特点,要认清安全监理制度的主体是项目监理部的所有监理人员,而被管理的对象或被管理的行为(现象)要具有客观性及可操作性。

3 材料把控不到位成因分析

该问题,按照各参建单位的权责划分,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均占有相应不同程度的责任。

材料供应商存在最主要责任,他们为节省成本以次充好供应到施工现场,影响了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存在对材料进场自检不到位及对现有材料保管不到位的责任。

监理单位存在材料进场验收把控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巡检不到位的责任。

3.1 材料进场验收把关不严

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合格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由于项目参建单位众多,材料供应商的实力各不相同,各项材料的使用也更是繁杂,从而导致每项材料在进场时提供的出厂合格证及相关资料五花八门,现场监理工程师根本无法辨别出厂合格证书的真假。

3.2 材料采购计划审查不到位

妥善的保管材料和合理安排材料的使用,加快材料的周转速率,使材料得到充分的应用,减少材料占用的场地和存储时间,可以保护好易损材料,减少材料带来的损失,避免材料性能的弱化,使工程施工中所用的材料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保证。

3.3 缺乏对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工程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为重要,如果将被损坏的材料或在二次搬运过程中碰撞的材料使用到施工部位上,在施工中相应的问题又没能得到纠正,依然将部分异常的材料投入使用后,无异于直接降低材料使用质量标准,埋下质量隐患。

4 成品及半成品材料加工运输时效管理不足成因分析

该问题,按照各参建单位的权责划分,施工单位占有主要责任,监理单位占有连带责任。

施工单位对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考虑不周全,时效管理不强。

监理单位没有对材料采购计划进行严格审查,未提出材料进场时效的影响风险因素。

4.1 材料采购计划审查力度不强

建设工程项目监理部未对材料采购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对成品及半成品材料的加工制作及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在材料采购计划当中各个节点完全是按照理论时间去推算的,并没有留出一点的空余时间。

4.2 图纸会审阶段未进行有效监理

按照我国目前建设工程监理项目的管理内容,还只停留在施工阶段,并没有对设计阶段进行监督管理,这就导致了由于设计图纸的问题,使进度滞后情况较严重。

4.3 对施工单位的考核机制不完善

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过程中,建设单位并没有赋予项目监理部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处罚的权力。而且在整个施工阶段始终是建设单位在起着主导作用,项目监理部只是受雇于建设单位在履行监理职责及提出相应建议的第三方机构。

5 总结

虽然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管理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不能真正实现“三控、三管、一协调”,但通过工程监理项目的实践,随着工程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全体业界同仁的努力下,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等监理过程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监理工作在一定范围内更具可操作性,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工程实践,从而更好的实现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等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霞. DADI建设监理公司质量控制改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2]曹友雷.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规范管理[J].城市地理,2018(04):142-143.

[3]杨骏.监理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实践和探索[D].东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