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因子评价的县级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探索——以岑溪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3

基于多因子评价 的县级 城市空间 发展方向探索—— 以岑溪市为例

龚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县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许多大城市一样,它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限制要素的束缚,面临着如何选择发展方向的问题。 以广西岑溪市为例,传统的定性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本文利用现有的空间数据,构建生态环境限制和经济社会促进两个层面6项指标的评价模型,探讨岑溪市城市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多因子;县城;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引言

根据《全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绝大多数县城的城镇化率处于40%-50%左右,城市化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诸多的矛盾冲突和问题,包括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等等,都需要城市规划工作者密切关注和研究解决。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把握好城市发展方向,一直是城市管理者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根据诸多省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十三五”期间,受疫情影响,诸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放缓,但仍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县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建设好这些县城,对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城市发展方向理论

城市的发展方向选择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管理者和城市规划工作者。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将大大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效益,加速城市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方向的研究一直有着诸多观点。李德华教授认为城市空间发展方向选择往往受自然、经济因素为主的影响。周一星教授则认为,城市的实体地域会沿着它的对外联系方向而延伸,当几个方向的引力不均衡时,城市会偏重于主要对外联系方向而发展。王纯,林坚认为城市的发展方向会受到政策力、经济力、社会力,甚至政治力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共同影响。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概况

岑溪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辖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广西与广东两地交汇地,西距南宁市280公里,东北距梧州市中心城区85公里,东距广州市270公里。市境东、南邻广东省郁南、罗定、信宜三县市,西连玉林市容县,北邻梧州市藤县,东北接梧州市苍梧区。岑溪属云开大山北麓东段的丘陵山区,云开大山余脉从广东省信宜市北延于市境南部、东部和中部。境内山脉为云开大山及勾漏山余脉延伸,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南部土柱为境内最高山峰,海拔1211米,最低点为西北的都目河谷,海拔50米,中部城厢街海拔100米,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度差1161米。境内山丘连绵起伏,其间有黄华河、义昌江和糯垌河及河谷小平原、小盆地,构成“川”字形的地貌。 随着南广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洛湛铁路岑溪至茂名段、岑溪至永州段、岑溪至玉林段及岑罗铁路等一系列重要交通干线的建设,岑溪已成为大西南地区至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也将成为联系中西部地区与海南、两广地区的一个交通口岸。

2.2评价方法

本次规划的评价方法主要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原理基础,结合空间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多规专题数据和相关资料,主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评价区域进行现状模拟、单因子评价、综合叠加等技术处理,获取直观形象的评价结果支撑理论分析。通过从生态环境限制和经济社会促进两个层面6项单因子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在单因子评价基础上,采用国内外众多文献在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用性评价时的权重确定方法——成对明智比较法,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综合评价,进一步划分建设用地的适宜范围及等级。最后针对城市各个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建议。

3岑溪市用地现状

岑溪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居多,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岑溪土地资源的真实写照。

根据岑溪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岑溪市调查区域总面积为2780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为37497.2 公顷,占总面积的13.54%;园地为10281.9 公顷,占3.71%;林地为203483.6 公顷,占73.45%;草地为1614.4公顷,占0.5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11020.3 公顷,占3.98%;交通运输用地为3309.5 公顷,占1.1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为5267.5 公顷,占1.90%;其他土地为4550.3 公顷,占总1.65%。

629f03f27ffc7_html_8415836fe912af1d.png

图3-1岑溪市土地利用结构图(作者自绘)

根据历年变更数据近10年新增约10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绝大部分集中于中心城区(包括马路镇和归义镇)和三大产业集中的镇(大业镇、三堡镇、糯垌镇),中心城区总计占 65.36%,三大镇占22.14%,其他镇占12.5%。岑溪市城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该区域用地扩张迅猛, 城镇空间演变主要表现为各城镇沿交通干道向周边扩展,并逐渐呈现连片发展的势。例如,马路镇324国道向东扩展,逐步对接中心城区;归义镇向西发展,现有多条交通干道与老城区联系。


629f03f27ffc7_html_ce7322957e797509.jpg


图3-2 2000-2020年岑溪市土地利用变化

(数据来源:自然资源部发布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

4岑溪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4.1评价因子

在分析影响岑溪市发展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遵循因子的主导性、科学性、可计量性和可实施性原则,选取农业保护、生态保护、城镇空间潜力作为生态环境限制因子;选取土地利用、产业项目、交通设施作为经济社会促进因子。

  1. 农业保护因子

农业保护是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题功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域。岑溪市农业因子主要包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以及少量农村居住点。

2. 生态保护因子

生态空间是指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安全,保护自然自然,保护水资源安全、保全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境的核心区域。岑溪生态保护因子主要基于水源涵养、雨洪防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

3. 城镇空间潜力因子

城镇空间因针对城镇开发边界而言,以制止城镇无节制扩张规模的“摊大饼”现象,控制了城镇发展的总体规模,反映的是各区域城镇空间规模的潜力阈值。

4. 土地利用因子

土地利用包括城乡住宅、公共设施用地和工矿用地等占比,是评估一个区域经济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该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考量,以及近年建设用地增长的情况。

5. 产业项目因子

产业项目因子主要来源于岑溪市“十四五”规划,其中包含了重点项目的用地规划和经济投入规模,可对未来的财政投融资和招商引资进行较为清晰的取舍判断。

6. 交通设施因子

岑溪市辖区内有多条高等级交通干道穿越,包括高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道等,对区域内的社会发展有较强影响,同时对经济发展的有极强的导向性,对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4.2评价模型

1. 赋值与权重

本文将各因子的适宜性等级划分为五级: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和极不适宜,对应影响的赋值分别为5、4、3、2、1,限制因子中分值越低表示越不适宜建设。各评价因子对用地的影响力不同,通过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利用AHP 方法获得权重值。

2. 评价计算公式

采用加权叠加的方法构建评价值系统,求得用地综合评价,算法公式如下:

629f03f27ffc7_html_2d32133671dc3912.gif

S 为评价单元的总得分,Si 是第i 中评价因子的得分,Wi 是第i 种评价因子的加权系数,n 为评价因子的总数。

4.3各方向的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各方向的评价因子分值和权重进行矩阵计算,得到总得分,如下表

一级指标

生态环境限制

经济社会促进

得分

二级指标

农业保护

生态保护

城镇空间

土地利用

产业项目

交通设施

权重

0.166

0.169

0.099

0.208

0.142

0.216

2

1

3

5

4

5

3.456

1

2

1

2

3

4

2.285

西

2

1

3

5

4

5

3.456

1

1

1

1

1

2

1.204

中心城区

2

2

5

5

5

5

3.965

(1) 中心城区发展评价

中心城区周边有永久基本农田, 但是在产业项目、用地、交通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应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缩小发展差距。同时,中心城区东侧规划高铁站,势必带动整个片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2)东方发展评价

主要为归义镇、大业镇、筋竹镇,该区域产业投入比重大,依托铁路及高速公路便捷的交通优势红利, 是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的重要节点。该区域建设用地指标充足,以岑溪西部创业产业园为中心,打造对接区域门户节点,从而融入区域城镇发展带。

(3)西方发展评价

岑溪西方向依托324国道、207国道和广昆高速公路,已建设形成了林产化工基地和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立足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进一步提升马路镇(工业园)的发展能级,打造岑溪市发展的第二级。

(4) 南方发展评价

岑溪市是面向桂东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门户,岭南文化的典范 ,岑溪南的生态和旅游资源丰富,依托天龙顶山地公园,国家级特色旅游名村三江口和白霜涧景区,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5) 北方发展评价

岑溪北方向主要为糥垌镇和安平镇,该区域分布大片永久基本农田,但是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和岑梧高速公路,石材建材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将逐步汇聚岑溪市的主要石材建材加工产能,同时岑溪北向紧邻梧州市区,随着玉梧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将进步缩短梧州市区与岑溪的距离,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5结语

从整体上看,岑溪市城镇发展势头迅猛,“城强乡弱” 趋势明显。 根据各个方向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综述评分,建议“中强、东扩、西进、南控、北拓”的城乡发展战略。在现有的发展方向上,在中心城区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引导中心突破,打造市域发展增长极;同时利用东西方向的交通优势和产业投入,抓住机会大规模进行开发建设;在东、西方向围绕重点产业,通过集中化、规模化,确保项目建设趋稳趋强,构造产业链、塑造新的产业空间,引导人口和产业快速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 在北方向,通过岑梧一体化,吸纳周边的人口和资本流动,促进该区域村镇的不断发展;在南方向,守住岑溪的生态红线,针对自然公园、水源保护地和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建议强化其范围内的保护管理, 严格控制城镇建设行为,减少对水源涵养地区的破坏,保障水资源安全;在环保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

本次规划研究在岑溪市现有的空间数据基础上,选取影响城乡发展用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 最后通过建立的评价模型,定量评估各方向的发展,最后提出科学的城乡空间发展建设,为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也为城乡总体规的编制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王 纯, 林坚.从政治地理结构变化看边疆城市空间发展方向选—以哈尔滨为例[J].人文地理,2005(1):113-116

  3.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2):22-25

  4. 宗跃光,王蓉,汪成刚,王红扬,张,雷.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潜力—限制性分析——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7(6):1117-1127

  5. 苗君强,方智果,叶青,赵强.基于GIS的功能用地适宜性评价——以信阳市产业小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0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