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新时期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研究

孙玉武

身份证号码: 4521221984042****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综合的、多维度的空间开发管理手段,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坚持一种长期战略和短期实施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并且要实现经济和资源的一种协调发展,建立全要素全方位一体化的空间保护开发次序,优化国土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同时还需要注重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规划要点,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这些正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所在。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期背景下新型规划体系,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架构,还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共同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国土开发;资源安排

前言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要以我国国土空间实际情况为规划依据,以国家发展规划作为行动指导,结合区域要求和专项需求,制定出功能清晰,边界明确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的创新,加快实现新时期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管理。

1.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成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主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创新方向指导,要以规划区域管辖部门的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进行综合考量。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时,其工作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发展目标、国土规划区域条件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国土空间布局优化以及相关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国土空间主体规划战略。此部分的规划既包括对规划区域的功能规划,也包括对规划区域的开发规划。要制定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有效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设计,加强国家及下属各级单位对国土空间的管理能力。第二,国土空间规划管控。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战略进行合理评价,对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工作进行指导和约束,根据各区域的差异性进行合理规划开发,保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稳定性。第三,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国土空间规划要保障生态安全和社会需求,要结合城乡具体情况和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对城镇开发和边界增长标准划定,推进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实现。第四,国土空间规划平台信息化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不能拘泥于传统规划方案限制,要科学利用规划区域的相关资源要素,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合理性,辅助各级单位国土空间管理工作开展。

2.建成区划定

建成区一般根据区域发展计划分为已建成区和规划待建成区。已建成区中除行政区域按照自身发展规划建成的合规建成区外,还包括非法建成区。建成区相对于其他建设区域,各类经济文化活动更密集。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要考虑到建成区这一特点,避免在行政区域进行规划改造时,施工计划不合理,阻碍当地各方面综合发展,损害当地人民群众利益,无法有效加强对国土空间的规划管理。在进行建成区划定规划时,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矢量)进行建成区边界识别。利用此模型可以对规划区域的人口密度、道路信息等进行识别,通过对城市街区地块所属、地块尺寸、地块到中央商务区的距离等数据引入,利用矢量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规划区域进行定义。相对于传统国土空间规划中建成区及边界的测定方法,此方法操作时间短,流程简单,测定数据更精细。

2.1生态功能区划定

国土空间规划在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定时,要先对规划区域进行全域性统筹,制定不同区域用地建设分类标准。生态功能建设的目标是要通过对生态功能区的合理化建设促进规划区域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土空间规划质量。生态功能区的划定要以生态网络理论作为规划依据,通过规划区域生态空间分析,实现合理化生态功能区划定,平衡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功能区域不被生产生活空间的发展扩张所蚕食。生态功能区要为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区域提供生态服务功能,要可以改善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可以为区域内的居民提供生态产品,保障生产生活区域人民群众所需原料的提供。生态功能区要以生态网络理论作为划定基础,维护规划区域的生态安全布局,保障生态网络的恢复强化能力。生态功能区划定也要考虑到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用以增强规划区域的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规划区域的管理成本,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性。

2.2农村地区划定

在进行农村区域划定时,要考虑城镇化带来的影响。农村地区划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国土空间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农业地区划定时,要充分理解永久农村地区划定的重要意义。不能有效对农村地区进行规划,就很难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无法确定对应乡村建设投资方向和投入金额。永久农村地区的划定可以保障农业发展空间,明确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边界界定。在进行实际规划时,要对规划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人文资源进行充分了解,进行合理化、科学化区域规划。永久化农村地区最终要实现现代化农村建设,保留特色农村文化,要保证农田可以规模生产经营,有农业专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进行管理,保障农业产品生产稳产高产。农村地区划定要对农村新型产业用地和风貌保护用地进行分类,要充分挖掘农村村庄特色,规划方案要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进行多方面空间规划转变,通过对规划方法创新,充分发挥农村地区差异化特点,发挥当地特色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3.述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的创新策略

3.1建立信息化空间数据平台

当前,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的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规划体系,对于建设用地、农用地、其他土地均进行了土地用途区、空间管制区的划分,借助GIS平台建立的空间数据库拥有多尺度、可叠加、精确的特点。因此,进行“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可以选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以地理国情数据为辅助,统一“多规”包含的空间数据坐标及其精度,形成统一的空间数据体系与规划管理信息平台。与此同时,要同步建设交叉大数据融合,可共享和联通的全国统一空间规划数据库,落实包含建设用地、农林、水源、交通、市政等在内的多个规划层,形成空间规划“一张图”。

3.2做好空间规划的衔接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十分可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损耗速度。在新时期背景下,进行土地空间规划时,相关部门需要着重注意空间规划的衔接工作,由于之前空间规划工作有许多的遗留问题,需要对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同时结合国土空间现阶段的信息平台,对现有土地资源规划进行完善,从而有效解决规划中存在的矛盾,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价值。

3.3构建更加开放、连接、亲近的国土空间

首先,打造更加开放的区域格局。在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未来竞争中,以交通网与互联网融合为代表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打破传统地理疆界的战略设施,是争夺资源竞争的重要利器。同时我们要基于中国国情,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等要求,探讨中国与全球的关系如何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如何连接,这是国土空间对外联系的关键。其次,营造更具亲近性的街区,创造交流的密度和浓度。过去很多城市发展都关注硅谷,看重硅谷能够把大量的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在一起进行创新。但是对于城市来讲,更高的价值是在硅巷,硅巷是大量的以思想知识经济为代表的人群集聚在街区两侧进行交流,进行创新的空间。这种信息的交换需要街区这种微观空间,通过亲近的、面对面的方式来实现的。

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具有较大创新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要结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平衡生态保护和社会需求,创造出有层次、更和谐的国土空间规划框架。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以创新的规划技术为依托实现国土空间管理。

参考文献

[1]杨选梅,张宇.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灾害风险评估探析——以阿合奇县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1,39(08):86-94.

[2]王文俊,汤士东.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豫北黄河滩区乡村空间规划方法初探——以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梁寨、土寨、新吴庄村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8):129-131.

[3]董祚继.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十大关系[J].资源科学,2019(09):1589-1599.

[4]金胜西.论我国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设与展望[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0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