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安肖肖

宁波市 宁海县桃源街道回浦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统计观念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要求教师了解统计观念内涵以及统计观念培养的有效措施。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前提下,通过选择恰当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练习、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等措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关键字:统计观念;小学生;小学数学


统计的思想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就明确提出:“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不仅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他们的生活有着决定性作用。作为数学教师更加应该重视统计教学,从小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本文从学习材料的选择、练习的设计、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等方面对培养小学生的统计观念作初步探索。

一、选择恰当的学习材料是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基础。

贴切、恰当的学习材料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1.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现实生活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教科书,对于这本别样的“教科书”他们会显得特别感兴趣。因此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如在第三册《统计》这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班会活动时需要购买一些水果,该买哪些水果,各买多少呢?面对这么复杂的准备工作,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同学们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任何学生的建议,也不要代替他们完成数据整理的过程,而是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际的调查。

学生通过调查,设计购买方案,体会数据调查、收集对于决策的数据,逐渐体会统计的作用,也就慢慢建立起了统计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学习材料赋予浓厚的现实生活色彩。像同学们课外活动方式、新华书店图书销售情况、体重变化情况等等,孩子们面对这些来源于他们身边的统计素材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体会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知识。

2.选取有利于小学生统计观念形成的材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7] 因此在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时,我们要让学生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而发展统计观念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统计思维。当具备一定的统计思维时,面对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时,能本能的从统计的角度进行思考,也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从而解决问题。

如第十二册的“统计”教学中创设这样的情境:“北京奥运会,一个球迷观看比赛仅凭自己的喜好去判断自己喜欢的球队会赢。”经过深入讨论,就会得出:这样判断哪个球队是否会赢,只是个人喜欢,属于一种猜测,不具备统计观念;如果能做到在判断前收集一定的数据,如双方球员的个人资料、这赛季的球队的输赢场次以及双方队员的比赛状态等等,在此基础上对球队的输赢进行判断,那才是合理的。能做到这样,说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意识了。

二、设计有效的练习是培养小学生统计观念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练习要目标性、典型性、趣味性、开放性。因此,教师要注重练习的效益,使学生系统有序地掌握、巩固、探索和获取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1.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当学生收集一系列数据后就需要进行分析和反思,看能否帮助我们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如:在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后,提问:这些数据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根据现在的身高,我就可以定合身的校服了”,“我可以看看班级里比我大一岁的同学就可以预测自己明年的身高了”等等。暂且不论推测是否合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联系身边实际挖掘了数据的用处,发展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其实,解释统计结果是一种能力,也是对统计结果进行判断的基础。开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进而得出数据结果的活动,目的是从数据中获得判断和预测。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释统计的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感受到统计的决策作用。

如,第六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简单的数据分析”,出示某班45名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人数统计表:

课外运动

足球

篮球

排球

乒乓球

人数/名

7

8

5

25

从统计表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学生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从这个解释中,又可以判断和预测在这个群体中乒乓球最有吸引力。如果再进一步推测,下次进行运动项目比赛最佳选择是乒乓球赛。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统计观念。总之,学生要经常对接触到的各类统计数据、统计图表进行统计地思考,促其形成统计思维。

3.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分析和推断

而作为一个现代的公民,应该具有统计观念,知道现实世界中有许多现象带有随机性,如果不注意事物的随机性,而冒昧的采集数据,那么势必会影响数据的可靠性,统计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决策的合理性。要让小学生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就必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亲自体验随机性,经历研究具有随机性问题的过程。练习是学生形成统计观念的重要途径。

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众数”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张勇看到一则招聘广告上写:本公司平均月薪3000元。他觉得工资待遇不错,就去应聘,结果被录用。但张坚好好工作了一个月后,老板只发给他1500元钱的工资,你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独立思考,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从而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统计观念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清楚地认识媒体、电视、新闻等发布的各项数据,并形成自己的看法。新知的学习贵在知识的应用,这才是学习统计学的最终目的。

采用多媒体辅助可直接进行绘图、计算、动态演示等,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形象,更易让学生接受,同时信息技术也能省去很多师生抄题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解决问题的重点、难点上,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扇形统计”中,一节课中要呈现多个扇形统计图。若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轻松地出示各种扇形图,也可以增加学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扇形统计图。此外,也可以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等媒体,从中获得更多有关于统计的知识。

新课标将概率与统计单独列出一个知识领域彰显其重要性。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认真做好统计与概率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与时俱进。

统计知识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们所要教学的就是使学生提高自觉统计的意识,发展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统计观念。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能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让数据“说话”。


参考文献:

[1]周跃平.关于小学培养统计观念的思考[J].课改聚焦,2008,(10)

[2]崔海江.重视统计概率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J].河北教育,2008,(9)

[3]李星云.小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