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生猪常见疾病防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秋冬生猪常见疾病防治研究

周益

(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0423)


摘要:为了探究秋冬生猪常见疾病防治策略,笔者首先阐述常见病类型和发病原因,发现:消毒工作不到位、饲养密度不合理、隔离工作不标准、营养供给不足等都会导致生猪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养殖户应该加大防治力度,实施针对性防控策略,避免出现继发性感染,最终提高生猪养殖产量和品质。

关键字:疾病防治;秋冬;生猪;类型

秋冬时节是生猪常见疾病高发季,这是因为室外环境变化多端,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巨大,气温变化无常,则生猪的免疫力受到影响,因此容易引发流行性疾病,出现腹泻、流感、气喘、高热等症状,如果防治不及时,可能引起继发性感染,降低生猪群体免疫力,甚至爆发大规模病害。因此,养殖户应该加强饲养管理,熟悉秋冬生猪常见疾病种类,了解其发病特点和原因,才能实施针对性防控策略,严格控制生猪养殖场的发病率。

一、生猪秋冬季节常见病类型

(一)流行性感冒

生猪流行性感冒也被称为猪流感,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低的特点,是秋冬季节常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之一[1]。最容易发生在寒冷多变的季节,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以感染该种疾病,引发生猪阵发性咳嗽、呼吸急促、分泌物出血、精神萎顿等不良状态,但是该种疾病极少死亡,大部分病猪在7-10天内可以自行康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种疾病人畜共患,如果不加大防治力度,可能导致人群出现继发性感染[2]

(二)气喘病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无常,如果温度骤减,或者持续出现寒冷、多雨、潮湿情况,断奶仔猪、哺乳仔猪、繁殖母猪可能出现气喘病,该种疾病属于呼吸道疾病的一种,患猪表现为精神不振、张口喘气、采食减少、连续咳嗽,严重时呼吸困难,如果是混群饲养,感染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并且该种疾病很难彻底消灭,如果不加大防治力度,病猪将逐渐衰弱消瘦,降低饲养经济效益。

(三)腹泻病

腹泻病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在秋冬季节,生猪常见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二者均属于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发病数逐年升高,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秋冬季节危害更为严重,尤其是7~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可以在猪群中传播迅速。如果是哺乳仔猪,在腹泻的同时可能会突生呕吐,病初体温升高,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并伴有恶臭,但是腹泻性疾病在3周龄以下仔猪中较为少见,如果是育肥猪和成年猪,在感染流行性腹泻时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脱水等症状。

(四)高热型疾病

常见的高热型疾病主要表现为猪瘟,其次,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红痢等疾病也会引发生猪高热现象,一般都是病毒性感染疾病,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引发非典型类的发病症状,比如皮肤发紫、消化系统紊乱等,如果是无名高热综合症死亡率最高可以高达100%。不同生长阶段的发病率具有一定差异性,发病率最高的猪群为仔猪,最高发病率为100%,其次是保育猪,发病率为70%,妊娠猪次之,其流产率高达40%,死亡率在20%左右,早产胎儿几乎全部死亡,高热型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与多种病原相互混合感染,发病症状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可能出现误诊、漏诊问题,治疗效率低,治疗成本增加。

二、秋冬生猪疾病防治策略

(一)预防措施

要想有效抑制秋冬生猪流行性疾病,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全面掌握发病原因,病猪出现腹泻、流感、气喘、高热等症状,主要因为养殖户疏于管理猪场,难以建立规范的饲养管理体系,消毒工作不到位,饲养密度不合理,隔离工作不标准,营养供给不足,其次防疫工作力度小,未能及时接种疫苗,提升病菌侵入生猪身体的可能性,致使常见疾病开始频繁发生,如果是小型养殖场、养殖户难以利用精细化管理方法,管理条件不佳,饲养环境较差,没有合理控制给药,也会加大患病风险。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养殖户应该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定期打扫养殖场地,并做好通风工作,保证猪舍内空气的新鲜,选择科学有效的消毒液,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检疫,果断扑杀发疫区的染毒动物及病畜,技术注射疫苗,尤其在猪瘟疫苗注射过程中,养殖户应该注意到,断奶后无母源抗体的仔猪注射频次为一次,如果在有疫情危险的地区,可以注射两次,注射时间分别为21日龄~30日龄、60日龄~65日龄,在注射疫苗期间猪群必须健康无病,如果已经出现体温升高(包括轻度发热和中度发热)都不应注射该种疫苗。

(二)治疗措施

1.对于流行性感冒,要想缓解继发感染,养殖户应该选用柴胡注射剂,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量分别为大猪5 -10 mL、小猪每头每次3-5 mL,或者按照50 -60kg体重,注射5- 10 mL,对于重症病猪每头选用青霉素+阿莫西林,或者氨苄西林+地塞米松+链需素,通过肌肉注射,早晚各一次,促进病猪康复。

2.对于气喘病,养殖户可以利用中药防治法,提取桑皮100克,杏仁50克,白矾50克,半夏、冬花、桑白皮哥30克,水煎一次灌服,连用3天,每天1-2次。也可以通过注射治疗,利用头孢噻呋钠肌肉注射,结合0. 25%普鲁卡因进行稀释,以1g/10kg体重的标准,连用3 ~ 4d,每天1次,也可以利用四环素进行治疗,加入适量恩诺沙星,用量为7 ~ 15mg/kg 体重,每日1-2次。

3.对于流行性腹泻,一次口服次碳酸铋片30g,连续服用5 之后,加入磺胺脒片40g,或者静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300 万IU,增加一定量的VC,也可以利用恩诺沙星和菌特灵注射,缓解病猪腹泻现象,也可以利用黄连20g、姜黄15g、山植炭30g、乌梅20g、菊花9g、连翘12g、桑叶12g、黄芩9g煎水分2 次灌服。

4.对于高热型疾病,首要选择快效抑菌剂和杀菌剂,比如克林霉素、头孢塞夫、林可霉素、头孢拉定等,同时应该将中药和西药相结合,比如利用清开灵、板蓝根、黄芪多糖、双黄连等药物,不能盲目使用退热药,同时不能利用磺胺类药物。如果想要快速退热,可以适当服用地塞米松,但是该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其次,养殖户可以适当注射安纳咖,并配合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比如金银花、石膏、板蓝根、鱼腥草等中药,提升病猪的心脏机能。还可以利用药剂治疗法,以两百千克体重母猪为例,给出两种可行的治疗方法[3]。方法1:阿莫西林4g+利巴韦林600mg+黄芪多糖40ml+安痛定10m+清开灵30ml+板蓝根20ml,必要时可以加入双黄连30ml。方法2:头孢拉定0.8g+增效剂0.2g+罗瓦尔金3g+盐酸克林霉素1.2g,将其制成针剂进行肌肉注射。同时也可以结合黄芪多糖40ml进行综合治疗,每日两次,连续注射5~7天。同时养殖户还应该避免使用大剂量药剂,如果在病猪采食量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并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矿物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秋冬时节是生猪常见疾病高发季,因此为了降低发病率和感染率,养殖户应该时淘汰病危猪,并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定期打扫养殖场地,并做好通风工作,将中药抗病毒药物和西药混合使用,优化饲养环境,合理控制给药,果断扑杀发疫区的染毒动物及病畜,避免病害的大面积暴发和蔓延,保持公共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阎辉、毛湘冰、余冰、陈代文. 基于生猪疾病模型探讨营养对免疫的调控作用[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032(010):9-9.

[2]崔欢, 张诚, 董世山,等. 猪伪狂犬病病毒河北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及其gE基因序列分析[J]. 畜牧与兽医, 2020, 052(001):8-8.

[3]魏腾达, 王克, 张峭. 后非洲猪瘟时代生猪保险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J].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057(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