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果实的采收和茶籽的储存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油茶果实的采收和茶籽的储存技术探究

韦春凤 张琴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 广西柳州, 545006)

摘要:为了探究油茶果实采收和储存技术,笔者首先阐述油茶果生物学特性,之后从采收时间、采收方式、一般储存法、干燥储存法、桶箱储存法,给出具体措施,发现: 油茶果一般在10—11月上旬成熟,采收时间与果实产量和质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采收之前应该做到“三观察”,综合利用多种存储技术,使得果实长时间维持新鲜状态,避免油茶籽霉变,提升油茶果和茶籽的经济价值。

关键字:油茶果;茶籽;采收;储存技术;生物学特性

油茶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几个省,尤其是广西地区,油茶产量位居我国第一位,油茶果就是油茶的果实,一般在10—11月上旬成熟,茶果色泽鲜艳,果基毛硬而粗,果皮外表呈现油光,籽壳变黑发亮,果壳微裂,不饱和脂肪酸供应充足,油茶富含丰富的维生素E,营养价值高。合理把控油茶果实的采收,科学对茶籽进行储存,可以保持果实长时间维持新鲜状态,提高出油率,保障品质。

一、油茶果生物学特性

油茶果的采收时间与果实产量和质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确保适时采收,可以提升油茶籽的产量和品质,未完全成熟的油茶果在晒干处理时容易出现“死果”现象,在烘干过程中需要人工锤击才能破壳取仁,如果过迟采摘,油茶籽散落,易引起油茶果掉落或问题,在储存过程中油茶籽容易霉变,因此,种植人员应该合理确定采收时间,避免出现茶籽品质问题。

二、油茶果实的采收技术

(一)采收时间

油茶果要适时采摘,要想油脂含量达到最高值,油质最好,应该在霜降前三四天开始采摘,抓住“前三后七采摘适宜”。到霜降后七八天摘完,并做到“三观察”[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颜色,熟悉油茶果成熟的表面特征,当茶籽颜色红皮果红中带黄,果皮上茸毛脱尽,茶籽发亮,果皮发亮,青皮果青中带白,证明球果已充分成,如果到油茶林中随手采摘球果剥开,仁白中带黄,这时便可采摘。2.观察品种,油茶果成熟期不一,如果是不同品种,该种成熟期的差异性将会增大,比如:如果是“霜降籽”,开张分枝角度一般为50°,要于“霜降”时成熟采摘,如果是“寒露籽,分枝角度小于3,果小皮薄,在“寒露”时成熟采摘,“立冬籽”树冠大,果大,应于“立冬”时成熟采摘。3.观察地貌,油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成熟期不一致,一般表现为高山先熟,低山后熟,并且荒芜地先熟,耕作地后熟。

(二)采收方式

油茶果采收方式基本可以分为3种:1.人摘果收籽,种植户直接从树上采摘鲜果,在油茶果实成熟后集中处理出,油茶果采收后及时脱掉果壳取出茶籽,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采收方式,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时应该在脱壳后低温烘干,以防止油脂品质的劣变。2.自然落果收籽,让果实完全成熟后,其籽从树上脱落掉下后,种植人员在进行人工收集,更加适合应用到坡度较陡中,当种子与果壳自然分离后,再进入到采摘运输不方便的种植区,但是采收时应该规避阴雨天气,否则摘果会影响茶籽质量。3.机械智能摘果采收(机收法),随着油茶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再加之我国农机推广宣传的普及,油茶果自动化采收逐渐步入人们视野,避免人工采收过程中作业效率低下、成本高等弊端,使用轻便的辅助式采摘机,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三、油茶籽的储存技术

(一)一般储存法

一般储存法主要指晾晒+储藏[3]。其中,在晾晒阶段,采收后的茶果应在室内通风,每堆放128~250公斤,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进行翻晒,通过该种方法,可以促进果实后熟和果实开裂,种植户应该注意到,最好在土坪晒场脱粒和晒籽,风晒脱粒之后,降低含水量,去壳后的茶籽应再晒5-7几天,可提高2%出油率,如果储放35~40天,茶籽含水量可以维持在8%以下,如果用手抓起来摇晃,听到“沙沙”声,说明基本晒干。在储藏阶段,榨油茶籽时,要想让储藏的茶籽尽快榨油,应该每隔6~7天翻动1次,茶籽用箩筐或麻袋盛装,最好用低温库储藏,可以防霉变又可提高出油率,散堆堆放高度应控制在1米以内,每隔7~10天开窗通风1次。其次,也可以利用留种茶籽储藏法,将种子与湿沙按1:1的比例平铺于地面,混合均匀之后在冬季可储藏50~60天;如果是对储藏要求高的茶籽,必须利用低温收藏法,提高茶籽收藏品质。

(二)干燥法

油茶籽的干燥储存法,一般分为2种,分别为:1..自然干燥,该种干燥方式较为传统,利于油茶种子的大规模干燥处理,并且对外在气候条件的要求较高,如果低温时间长,可能会加速油茶籽品质的降低甚至是霉变。2.热风干燥,该种方法可以降低茶油水果加工成本,缩短干燥周期,主要是应用烘干机,烘干效果好,处理量大,干燥后的油茶籽品质高,该种技术设备遵循加工工艺所需要的干燥曲线规律,依次实现预热干燥-匀速干燥-减速干燥三个干燥过程,经过不同温区,其表面受热均匀,能够满足茶油果加工要求,生产过程中无任何污染,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主要应用主动脉动送风技术、双驱技术

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可以加工多种形状类似的物料。

比如,可以利用循环干燥EAT智能测控方法,在油茶果采收后对其进行干燥,依据农学积温理论,干燥等效积温控制风干过程,有助于保证油茶果干燥品质,技术人员利用循环速度调节器、测试仪、温度测控仪、电容水分仪等设备控制相应的干燥过,其中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表1: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名称

具体参数

生产率/ t·B-1

15

水分检测范围/%

8 ~ 45

温度控制精度/℃

±2

温度调控范围/℃

20~ 80℃

湿度检测范围/%

0 ~ 99

湿度检测精度/%

±0.2

水分检测精度/%

水分在6% ~ 10%)


通过对以上干燥数据的测量,使得油茶籽始终处于合适和温湿度环境,最终实现烘干和储存,但是不难看出,该种技术方式需要一定技术支持,更加适合应用到大规模企业,如果散户、小户,仍然以普通干燥法和储存法为主。

(三)桶箱储存法

桶箱储存法就是指利用油茶籽存储桶,箱体内底壁有旋转空心杆,引风机的输出端贯穿箱底,外表面固定连通有若干个空心柱,并且空心柱之间的距离相等,引流孔交错等距离排列,通过引风机抽取箱体内部的潮气,可以防止油茶籽因受潮而变质,潮气依次通过引流孔,旋转空心杆,最终排出箱外,使用该种装备,可以规避油茶籽受潮,出油率不高的问题,解决通风效果差、储藏变质等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广西地区具有油茶的种植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为了提升该地区油茶果的经济效益,当地种植户应该采用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坡面高差、气温降水情况,精细化处理油茶果采收时间,优化处理方式,确保采收后及时处理出籽,阴雨天应将茶籽置于通风干燥处,结合桶箱储存法、干燥法、一般储存法,防止油茶籽发热、霉烂或发芽,相关部门也应该推广油茶果采摘装备,虑机械地制造成本,向农户推广轻便的辅助式采摘机,以此降低作业难度。

参考文献:

[1]陈志健,伍德林,刘路,李超,袁嘉豪,曹成茂.复杂背景下油茶果采收机重叠果实定位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1,48(05):842-848.

[2]伍德林,杨俊华,刘芸,赵恩龙,刘路,曹成茂.我国油茶果采摘装备研究进展与趋势[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01):186-194.

[3]蒋洪杰,欧阳曦.河南省油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光山县开展灾后油茶生产技术服务[J].乡村科技,2021,12(26):4.

作者简介:韦春凤(1989-),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茶精深加工。

项目名称:广西“万亩百亿”油茶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编号:桂科AA20302021-6)

油茶果(籽)处理与茶油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