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精神价值

/ 6

伟大建党精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精神价值

秦晓艳 唐海潇

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伟大建党精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精神价值。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是中国共产党今后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和奋斗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这对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深入发掘它的精神价值、弘扬它的思想精神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一、坚定奋斗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坚定党的理想信念

从奋斗使命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建党及其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根本使命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建党精神起源于我们党为国家民族前途命运而奋斗的革命理想,形成于我们党为自己理想信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建党奋斗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一贯的奋斗目标。

(一)伟大建党精神发端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革命理想

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理想萌生,是伟大建党精神发端的历史起点。

在近现代社会,一种伟大的政党精神必然肇始于一个时代的重大政治正向需求。一个具有历史时代趋势性的社会政治需求很可能会催生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政党精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正是如此产生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要求。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衰弱而四分五裂、列强环伺而侵吞压迫、民族陷入生死危难困局,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推动了一次次社会变革运动,人民群众发起了一次次奋起抗争,都没能成功。过去那些时期所有的政治主张、政治理论和制度道路都无法把中华民族解救出水火,都无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局面。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迅速传播,越来越多的先进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早期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由此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并以此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良策。然后他们抱定救国救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形成建党共识,最终以马列主义作为理论指导而实现了建党。

这从此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全党也自此向着自己的革命理想、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当一个政党为着其理想信仰和初心使命而建党,并坚忍不拔地矢志奋斗之时,这个政党最初始最基本的政党精神就产生了。

另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追求,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点和精神原点。

一个政党根本地是以什么样的理想追求、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什么样的社会政治奋斗使命、什么样的政治立场等等,作为自己创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和思想指针,应该就是这个政党精神所谓的“思想基点”。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政治追求,是关于我们党的理想信仰、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等根本思想的一种基本点位。这个基本点位是在建党之前和建党之时,经过充分酝酿达成建党共识后,才在建党中被确定下来,而最终被全党思想和行动所遵循。而所谓一个政党精神的“精神原点”,应该就是这个政党以其政党奋斗目标和政治追求为支撑,在建党时所形成的精神品质、精神风貌的最初始状态的点位。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追求,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建党革命的政治信仰、政党宗旨和价值追求的本真气质和精神气质,成为我们党奋斗精神的坐标起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使我们党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党精神及其思想气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归纳的伟大建党精神四个主要方面,全面深刻而客观准确地概括出了我们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建的精神内涵。而这是以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践行初心使命,始终不渝的奋斗实践充分证明了的。拿党的“二大”来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大”就明确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最高纲领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党的“二大”讨论和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要“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和“私有财产制度”[2]

(二)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发展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革命建设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3]。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让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首次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那么,中国共产党建党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就是用这个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带领全党和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伟大正确道路上安身立命、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伟大奋斗,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努力奋斗至今的一百年,就是伟大建党精神产生形成并不断发展构建其精神谱系的一百年,而今后我们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也将依然如此。因此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

而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主要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发展成果:

一是铸造了党的理想信仰之魂。伟大建党精神是用真理、理想和信仰浇铸而成的。这个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对社会主义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真理坚定地信奉。这种理想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所有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识,使伟大建党精神激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形象和政党精神。

同时,从更广泛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范围来讲,伟大建党精神为之提供了精神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以后,在文化领域产生的是一种思想文化本质大进步,这就是由非社会主义文化进步到了社会主义文化,而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文化发展的引领和主导。而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理想信仰精神内核,必然要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要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前进的旗帜和灯塔。这是因为,一场重大社会文化运动绝对不只是单纯的文化发展,而在本质上是一场思想精神的进步解放或一场思想精神的发展运动。就像14世纪中叶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文化运动,从表面上看,这是曾经高度繁荣的希腊、罗马古典文艺,在中世纪衰败湮没之后,到14世纪开始获得复兴的一场古典文化艺术复兴运动,而实际上这是一场典型的社会思想进步解放运动,即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例如,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核心是树立了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了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了人的价值、尊严和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等神学思想。

同时,伟大建党精神还为之提供了根本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的一种政治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它的指导地位,在文化发展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党心民心。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就是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就是自觉做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是强固了党的性质宗旨之本。党的一大确定了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通过“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这条途径,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就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纲领、基本政策、组织及纪律等,这实际上根本上确定了我们党的性质,即中国共产党是为推翻统治阶级压迫剥削而奋斗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确定了党的政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这一百年来,党的性质和宗旨一直没有根本改变。在我们党章的历次修改中,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的根本属性就是始终坚持不变的。而修改后增添的新观点、新要求、新理论等,是因为各个时期实践形成的理论创新,需要党章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相应的修改,从而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能适应新的实践形势需要,始终能与时俱进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三是构建了党的精神血脉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5],也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血脉的根本源泉。从根源性上看,有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才发源了中国共产党人系列优良精神、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在伟大建党精神的鼓舞下,形成了党在各个时代的先进精神和优秀品格,比如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新冠”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时还涌现了一大批这些精神的典型代表和模范英雄,比如,有焦裕禄、袁隆平等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有雷锋、钟南山等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这些先进精神和先进人物深刻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本质,也深刻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发展繁荣的根源意义。

当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来源,除了伟大建党精神之外,还主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五四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产生发展也起到了各自作用,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起到了根本性的、基础性的、指导性的来源作用,伟大建党精神也正是与这些优良思想精神一道,将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延展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并与之紧密构结在一起。也正因为如此,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也是紧密联系、相互构结的。具体来说,在精神内容上,伟大建党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精神渊源,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生动演绎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实质,凝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理想信仰、性质宗旨、精神血脉和精神气质;在表现形式上,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各个时期的根本表现,以这些时期的先进精神形态作为呈现方式,这根本地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呈现;在发展继承上,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形成发展,根本上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丰富、发展,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时期的具体遵循和践行的结果。

二、激发奋斗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从奋斗精神维度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伟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6]。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伟大精神动力,这一方面由它自身直接提供,这毋庸置疑、无须赘述。另一方面它滋养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而实现其精神价值。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之源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当代中国发展前进方向的文化。它凝聚着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共识,为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之源。这种根源性的影响作用,是由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属性和根本作用所决定的。

具体来说,伟大建党精神这种根源性影响作用,是基于它三个方面的基本特性:一是根本性与基因性。伟大建党精神凝聚着决定我们党根本性质的属性,包括理想信仰、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等根本性的方面,从而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进行“基因编码”和“基因生成”。二是政治性与立场性。伟大建党精神是建立在我们党根本政治立场上的,除了“为了谁、反对谁、团结谁”的革命立场,当然也包括了党执政的根本宗旨。三是发展性与继承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建设时期不断涌现时代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构建时代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发展和丰富、扩展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境界。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就在于我们“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7]

(二)伟大建党精神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精神支撑

一个人如果能够成就一番不一般的事业,必定有他不一般的人格精神;一个政党如果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也必定有其非凡的政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能成就恢弘伟大的事业就是如此。而我们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同样必须依靠伟大建党精神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大精神自信和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方面,我们为伟大建党精神自信、骄傲。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强大的真理力量和信仰力量,使得我们党在各个奋斗历史时期能很好地实现理论发展、政治自觉和实践进取。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不至于失败,历经一次次失误而又一次次纠错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有伟大建党精神及其远大理想、崇高信仰和真理力量。

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精神之源、文化自信和精神支撑。从根本上,伟大建党精神能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重提供社会规律性、时代发展需求性和思想文化共识等方面的精神支撑。

其一,提供社会主义文化合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精神支撑。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在文化精神上首要的问题是要有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首要问题,是要认同社会主义及其文化的先进性,及其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伟大建党精神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真理底气和价值底气,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体现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刻揭示了消灭剥削阶级、建立公有制社会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并且,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达到了一个“人类文明新形态”。

其二,提供社会主义文化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逻辑支撑。任何一种社会文化,都具有时代性,即社会文化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是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的文化反映,同时,社会文化要适应自己的时代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样具有这种鲜明时代性,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它适应和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需求。

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这种适应时代的发展,提供其精神内涵和自信底气。而这一切是具有逻辑必然性的。从政治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精神之源,在党的奋斗历程中不断得到发扬和发展,构建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极大激发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群众革命建设精神,从而使党在各个时期都创造了伟大的历史成就。而这些必然要成为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基础。从发展逻辑看,任何一种社会文化,都具有继承发展性。人类社会历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同时,就是因为每个时期社会思想文化对之前的思想文化进行传承、升华,并不断把形成的社会思想文化又发展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萃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精神品格、精神气质、文化道德等进行继承和发扬,又对我们伟大建党精神等先进文化思想,进行了传承和发展,使伟大建党精神、我们的理想信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等时代精神等等,共同熔铸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这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今新时代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和发展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还需要完成新的社会发展任务、解决新的时代困难问题、应对新的错综复杂的国际挑战,等等,因此我们也必然需要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提供文化精神自信。

其三,促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共识的形成和凝聚。伟大建党精神内在地包含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它能把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及其利益需求反映在党的文化建设之中,积极影响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展,使社会主义文化呈现出相应的发展特性,这就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首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文化的党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它在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上,始终坚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原则。而这最终落脚到,它切实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这具体体现为: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它的发展价值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的发展途径就是,一方面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文化建设,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造出大量优秀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始终面向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精神享受,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正能量而又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其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了党性,就是坚持了人民性;坚持了人民性,就是坚持了党性。它把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又在人民性中体现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8]。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一样,坚持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一切为着人民群众、一切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它必将永远得到人民群众最广泛、最坚决的支持,最深入地凝聚起全社会思想文化共识,成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推进奋斗实践:伟大建党精神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展时代精神武器

从奋斗实践维度看,伟大建党精神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征程奋斗过程中发挥重要精神价值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常态性的艰苦创业过程,是一个常态性的攻阻克难的斗争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常态性的加强党自身建设的过程。艰苦奋斗创业、进行伟大斗争和党的自强不息,是我们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基本支点。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让伟大建党精神继续为之提供精神滋养、发展精神武器。

(一)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和发展着创业精神

中国共产党建党及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一个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革命性创业,即消灭剥削压迫的私有制社会制度、建立人人平等自由的公有制社会。中国共产党建党奋斗一百年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再奋斗,是人类社会发展又一个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建设性创业。这个重大意义就在于:通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全人类社会发展树立一个“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标杆,确立全人类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力指引。而这两次创业,都注定是不平凡的艰苦创业、矢志奋斗的过程,伟大建党精神将始终贯穿和运用在伟大创业之中。

首先,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艰苦创业精神内涵。中国共产党建党创业之初,无论是从社会环境条件、敌对力量还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条件来看,中国共产党建党要达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是非常艰难的,在这奋斗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铸就了艰苦创业精神。第一,建党创业条件艰苦,对敌斗争实力薄弱。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没有自己的军队,这是革命最大的弱点。经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必须掌握自己的军队。经过“八一”南昌起义,才真正开始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第二,敌人强大凶残,斗争环境恶劣。敌人用大逮捕、大屠杀制造“白色恐怖”,恐吓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据1927年11月统计,党员数量由中共五大召开时的近5.8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9]而我们党建党初期党员人数少,资金缺乏,武器弹药不够,作战条件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第三,革命任务艰巨,几经绝境凶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消灭三大敌人,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消灭封建主义,就必须既要消灭军阀专制统治,又要消灭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还要把反帝与反封结合起来斗争;官僚资本主义垄断中国主要经济命脉,疯狂掠夺中国社会财富和压制中小竞争经济发展,而它是依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撑腰扶持的,具有封建性、买办性、军事性和垄断性,因而要搬离这座大山之艰巨,也相当于消灭整个深根固柢、盘根错节的反动社会势力。这也注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多次遭遇几乎绝境的凶险。

其次,新征程新奋斗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道路上,必然还会遇到重重障碍、层层阻力,我们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底色,始终继续保持创业心态和奋斗状态,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矢志奋斗”精神。这主要是由这几个方面所决定的:第一,宏伟奋斗目标。我们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这个时间节点,眺望前程,我们还要继续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这个奋斗目标要求,经专家测算,到2050年时,我国GDP要达到占世界总量比重的29%—37%之间。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必须将创业奋斗精神始终根植在党的精神血脉之中。第二,奋斗环境条件。随着全世界进入国际秩序大动荡和国际实力对比大调整,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我国发展的机遇条件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发展的危机挑战大大增强。最突出的是,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和平崛起,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实施恶意打压中国发展的对华战略,在政治、经济、科技上已经开始频频强化了有明显针对性的措施,它们企图继续保持和拉大先进尖端核心科技竞争力的发展差距。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要用创业奋斗精神向内发力、求诸于己。第三,党的自身情况。能否始终保持矢志奋斗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是对我们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党的重大考验。执政党执政时间越久,就越会在精神层面发生质变,一些党员干部可能会走向腐化堕落,忘却初心使命,变得骄奢淫逸。

(二)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和发展着斗争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天然地蕴含着斗争精神。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孕育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无论是在建党革命年代,还是在新征程建设时期,没有“斗争”,就不会有成功,“斗争”贯穿在我们革命和奋斗的全过程。建党革命年代,如果放弃革命斗争,就意味着失去革命途径;如果没有革命斗争精神,我们革命不可能取得成功。在当今,伟大建党精神必将为我们新时代伟大斗争提供丰足的精神滋养,并激励我们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我们要跳出一个认识误区,以为现在已经是和平发展时期,就不再需要斗争。其实,虽然我们国家已经远离战争四五十年,和平发展仍然是当今全世界的主题,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伟大斗争的全过程,矛盾斗争也充满在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因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的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10]当然,这种斗争不再是与敌对阶级、敌人军队作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而是一个个新战场的斗争。比如,在国内方面,有三大攻坚战的战场,有实现“两转型、三攻关”战场,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的战场;在国际方面,有突破关键核心科技被“卡脖子”的科技竞争战场,有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战场,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的新“战场”,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总战场,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战场。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所有奋斗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斗争过程。斗争贯穿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所有过程,而在各个时期形成的各种斗争精神,它们都是一脉相承的发展和丰富的。新征程同样需要伟大斗争和伟大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必须通过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来实现。[11]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2]。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还要求我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这就需要伟大建党精神为新征程伟大斗争提供“精神母乳”,而新时代“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斗争精神,就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延续、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新继承、新发展和精神滋养。而这场新的伟大斗争本身的时代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以更坚决勇猛的斗争精神,进行新的努力奋斗。

(三)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和发展着自我革命精神

一个政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才能使自己永葆初心、自强不息、行稳致远。我们党正是一直如此,才能披荆斩棘,走到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更是要有自我革命精神,才能最终完成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为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强调要进行“自我革命”,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我们党能进行自我革命,还因为有伟大建党精神催动和鼓舞。“党的自我革命”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内在基本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革命斗争的对象目标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革命成功后,我们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革命建设的主要斗争对象逐渐转变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阻力和破坏力。在主观方面,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那些影响我们党腐败变质的消极因素和消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要以革命的精神去剔除它们,这就是只有以彻底深入的自我革命方式,以刀刃向内的政治襟怀,去割除一旦产生的政治毒瘤、腐败肌体,整肃一旦污染的政治生态,才能使得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始终担当得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而“自我革命”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屡屡强调,我们党要“勇于自我革命”。这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代形势发展,用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去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以确保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这在根本上,既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与时俱进地发展,也是对党自身固有的“自我革命”精神的一种主动挖掘和自觉运用。

首先,“自我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要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当然地包括了对敌革命,也包含了对党自身的失误、错误等进行纠正和革命。在以前,我们党的自我革命主要体现为“自我纠错”。比如,党在“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遵义会议上结束了左倾路线领导,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延安整风运动,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了党在历史上“左”倾和右倾的错误。再比如,我们党还对造成十年内乱的“文化大革命”成功地进行了拨乱反正。可以说,我们建党和建党以来的革命建设,是始终贯穿着一条自我纠错、自我革命的主线,正是因为这条主线才使得我们党在发生重大失误、遇到重大挫折后,能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从而在前进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坚强而正确的领导。

其次,新征程“自我革命精神”是对过去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今天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意味着开始了一场新征程的“新革命”,它相对于第一个百年奋斗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建党精神,它们的精神实质是高度吻合一致的。虽然这两个时期的革命对象不同,一个是针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另一个主要是针对新征程和平环境下阻碍我们奋斗事业的重大新阻力、新困难和新问题,但是这两个时期的革命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消灭阻碍奋斗前进道路上的敌人和阻力问题;虽然这两个时期的革命斗争方式不同,但革命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虽然这两个时期的革命环境条件不同,但面对的斗争条件都很困难、面对的挑战风险都很大,因此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进一步说,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因此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巨大优势。因为,自我革命精神就是要消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不利因素,消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实现“刀刃向内”式的自我净化完善。而我们一旦通过这种“自我革命”解决好了党自身纯洁性和先进性问题,我们必将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政党生机活力,更加显现出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具备的巨大优势。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13]

参考文献:

[1][4][5][7][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EB/OL].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46278,2021-07-01

[2]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08-01.131-132

[3]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第07期

[6]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 2014-03-27

[8]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56-157

[9]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20.53

[10][11][13]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秦晓艳,湖南东安人,本科文化,作者单位: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党建、政治思想工作。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