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模式对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2

共情护理模式对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及 心理状态的影响

肖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00030

摘要:目的:探究对卵巢癌患者应用共情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20例,并以随机分配的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n=60)予常规护理,研究组(n=60)则开展共情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症状领域、功能领域、单一条目以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而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卵巢癌患者应用共情护理模式的效果更为确切,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和缓解心理不良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卵巢癌;共情护理模式;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卵巢癌在妇科是一种是非常常见的,并且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处于妇科肿瘤的第三位,但是该癌症的死亡率则明显较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死亡率高[1]。对于卵巢癌的治疗临床主要以手术为主,可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但是术后由于卵巢的切除其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性生活以及生殖功能等均收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患者极易出现各种不良状态,严重甚至出现拒绝治疗等现象[2]。为此,需要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消除心理不良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20例,探讨采用共情护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分配的模式将此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年龄29-50(39.59±3.16)岁。研究组女性患者年龄则为30-50(39.23±3.08)岁。两组女性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包含有病情监测、健康指导、心理干预、药物及饮食指导等。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共情护理模式,内容有下:(1)建立共情护理小组,同时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实践,将共情理论知识、人文关怀、交流技巧以及操作要点等进行全面的强化培训考核,让护理人员从身心等方面感受患者的所感所想。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心理特点,再循证相关文献资料等制定针对性的共情护理方案。(2)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根据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等特点,采用视频、一对一沟通等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加其疾病的危机意识,交流中切忌采用生硬、说教等方式,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帮助患者构建科学理智的面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后续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对患者语言、面部表情等细致的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并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消解心理各种的不良状态。针对较难沟通的卧床患者,可采用下蹲式沟通方式,让患者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拉近护患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沟通过程中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既不失护士的尊严,又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对患者进行评分,其中量表包括症状领域、功能领域、单一条目以及总体生活质量等方面,其中分数与症状领域、单一条目成反比,与功能领域、总体生活质量则成正比。(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分,分数与心理状态成反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与[n(%)]表示,分别采用t与卡方值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症状领域、功能领域、单一条目以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症状领域

功能领域

单一条目

总体生活质量

研究组

60

4.02±0.41

26.83±2.72

9.31±0.92

59.42±5.93

对照组

60

6.11±0.74

18.59±1.78

14.62±1.54

51.13±5.12

t值

-

19.1362

19.6350

22.9286

8.1963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而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60

68.27±6.83

47.04±4.27

68.94±7.01

47.87±4.33

对照组

60

68.33±6.90

56.84±5.17

69.02±7.08

57.51±5.48

t值

-

0.0479

11.3209

0.0622

10.6914

P值

-

0.9619

0.0000

0.9505

0.0000


  1. 讨论

卵巢癌的发病原因目前仍未了解清楚,但其与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联,且卵巢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发现已至疾病中晚期,需要切除卵巢组织来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而且大部分患者会由于癌痛、卵巢组织的切除、放化疗等因素产生害怕恐惧、放弃治疗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患者后续治疗的效果,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乃至于生存质量[3-4]。因此,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状态,保证治疗效果,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共情护理模式是一种能体验患者内心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指交际双方通过对方的言语表达或非言语暗示,觉察、认识其情感和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对情感、心理状态做出正确的反映和反馈,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将自己投射到患者所处的境遇中体验其情感和情绪,做到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进而利于患者的身心改善,降低其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应激反应,促进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症状领域、功能领域、单一条目以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而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卵巢癌患者应用共情护理模式的效果更为确切,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和缓解心理不良状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程佳. "共情"护理模式对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改善观察[J]. 东方药膳 2020年9期, 172页, 2020.

  2. 沈俏,南丽,赵英,李金凤.人文关怀护理对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0):1297-1298.

  3. 王凤华.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卵巢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14):56.

  4. 张桂云.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146-147.

  5. 黄晓琴,喻燕敏,芦肖璠,梅明珠.人文关怀护理在提高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态中的作用[J].光明中医,2019,34(15):2400-2402.

  6. 闫寒.“共情”护理模式对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5):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