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肠內营养的喂养流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重症患者肠內营养的喂养流程

尤雪影

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 上海静安区 200443

【摘要】营养支持作为当前危重症患者管理中不可或缺一部分,但目前促使危重症患者获益的最佳营养治疗策略有待确认。当前指南中推荐“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并取得普遍认可。但实际应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异性,会影响患者预后、为此,有关拟定喂养流程并启动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研究,对提高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实践提供合理依据。文章基于文献研究上进行总结及分析,以期为后续学者深入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重症;肠内营养;喂养;流程

重症患者营养供应多实现肠内营养支撑,因此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为一项重要工作。重症患者实现营养支持下,为患者提供营养,作为患者康复重要依据。当前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更加安全、科学,对无禁忌症重症患者采取肠内营养供应方式更加适应重症患者身体状况。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颁布《重症患者喂养指南》中提出,为重症患者提供肠内营养可利于患者早期恢复康复。而如何构建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流程工作,对提高喂养达标率,帮助重症患者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病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文章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流程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国内外研究

上世纪60年代末期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之中并取得显著成效。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针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提出管理原则:针对重症患者开展胃肠道供应工作,确保重症患者开展肠内营养功能良好,经有效方式为患者提供营养,以保证患者营养供应。当前我国有关肠内营养护理流程管理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国内调查结果提示,重症患者护理中对营养供应方式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性,肠内及肠外营养占比38%,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占比19%。而国内外数据分析得出[2],两者存在差异性,对经济发展良好地区,肠外营养支持率为88%,重症患者则高达69%。为此,针对重症患者开展肠内营养相关研究作为患者病情康复前提。

2.早期肠喂养时机的选择

专家共识提出[3],针对严重营养不良、高营养风险病例者,当合并严重创伤受限为补充血容量,保证各个组织、脏器血流灌注,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当避免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ICU患者,内环境稳定后可尝试肠内营养支持。瑞应激反应早期、全身炎性反应危重症患者,早期可采取低热量喂养方式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但需将患者受损脏器情况考虑进去。

3.早期肠喂养时机的用量和速度

《英国管饲指南》中提岀,依据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实施早期喂养管理工作,避免过度喂养、喂养不足,降低代谢并发症发生率。重症患者早期评估身体状况并开展营养供应,重症患者护理侧重点为保护胃肠道,首次喂养量<41.8kJ/kg/d,维持最低水平管饲速度,为10ml/h,若ICU患者处于应激期,可采取允许性低热卡原则,控制喂养量为83.7~104.6kJ/kg/d范围,防范喂养并发症。针对重症患者,将器官代谢功能、机体营养物质利用情况作为前提,等待患者应激状态稳定后并适当调整能量摄入量,一般维持在125.5kJ/kg/d。

5.规范化护理流程分析

5.1医生主导的喂养流程

加大拿学者Heyland等提出的 PEPuP方案,针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分析提出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主导方案。针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基于24小时目标喂养量方案,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通常肠内营养采取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起始速率25ml/h。由医生主导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流程提出下,能提高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水平并保证该类方案实施可行性。李维勤教授团队推岀了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流程,对于ICU内预计3d以上不能经口进食及存在高营养风险的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能明确肠内营养状况变化。

5.2护士驱动的肠内营养执行流程

护理人员工作管理中,注重是对全面营养评估及问题处理,而侧重点为喂养流程及胃残留量评估,当前通过胃残留量评估喂养流程可有效缩短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提高热卡达标率。研究指出[4],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营养途径、胃残留量及胃肠道症状等评估,可作为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安全工作管理重点。当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护士在其中发挥着一定优势。有研究基于Delphi法构建了危重病人肠內营养,通过完善相关准备工作,重视管道标识管理及保证管道通畅工作及确保胃内残留物抽吸干净,确保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供应速度、温度,标准化流程管控工作及患者肠内营养供应,维持舒适体位及口腔护理等,整体护理遵循流程开展,并具体对每个步骤详细说明,整体操作性偏高[5]

5.3多学科合作的喂养流程

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多学科合作喂养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及疾病治疗中,并发挥着显著成效。基于多学科合作下可提高喂养流程,以实现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供应效果,提高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效果,实现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供应效果。研究指出

[6],ICU、胃肠病学专家、ICU护士所组成多学科小组拟定喂养流程,并予以补充性肠外营养,直至达到患者目标热卡,经执行喂养流程,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实现目标喂养。

6.小结

重症患者营养管理与其他类型疾病相比较具有一定特殊性,对临床医护人员而言,需开展恰当营养评估及合适营养制剂、调整不同营养途径、解决营养管理中实际问题。对临床医师而言,需开展科学合理全流程个体营养管理方案,针对重症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危娟,林凤英,莫红平,等ICU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54.

[2]魏立民,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36例集束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7):82.

[3]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专业学组. 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19)[J]. 中华创伤杂志,2019,35(3):193-198.

[4]闵丹,蔡敏慧,陈敏,等,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5):1939.

[5]杨燕,赵荣华,吴立新,等,重症监护室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J」.广四医学,2018,40(2):203-206.

[6]刘芳,龚立超,魏京旭,等. 成人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的护理实践总结[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5):1973-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