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

费优会 王燕 丁秋云

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八六临床部 安徽省 马鞍山市 243100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理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入院58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排号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组纳入29例。参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组间预后指标对比,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以及胃肠道通畅时间都比参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为13.79%,参照组为31.03%,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护理效果

结直肠癌在临床上属于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也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对于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改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产质量,还要加强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而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影响也不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外科护理干预模式,被广泛用于临床护理中。本文选取了我院58例患者,针对性的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这个进行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理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入组58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排号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组纳入29例。参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35—75岁,平均(55.30±3.47)岁。研究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35—78岁,平均(55.45±3.2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做好手术配合,术后关注患者并发症以及异常情况等。

1.2.2研究组

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1)术前,对患者进行结直肠癌知识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的告知。并对其进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运动锻炼等的科普,使其明确术后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术前需进行肠道准备,并对患者进行早期饮食干预,术前12h可口服500ml葡萄糖,部分患者可进食3天无渣食物。采取机械肠道准备者,可缩短禁饮禁食时间;加强对患者进行术前吞咽功能与肛门收缩功能训练。(2)术中6小时禁食,对患者进行安抚,防止其情绪对生命体征以及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护士进行全程陪伴为患者提供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在进行手术过程中用音乐、语言等行为安抚患者进行手术时的焦虑情绪,保证患者在温度合适的手术室进行手术。(3)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关注。并指导患者多翻身,采取半卧位体位。对其引流液进行观察,符合条件后尽早拔管。在观察期间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细致观察,在护理过程中尽量做到无痛护理,合理利用神经阻滞振动和镇痛泵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4)指导患者在床上或者下床进行活动,促进胃肠道排气,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医护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合理科学的术后康复方案,避免因为术后长时间卧床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指标。包括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通畅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肠梗阻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一计算。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值用t值表示。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x2值检验。组间比较用P值表示,当P<0.05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预后指标比较

组间预后指标对比,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以及胃肠道通畅时间都比参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指标比较(x±s

62956d732a5af_html_f3bead833abff4ec.png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4例13.79%,参照组切口感染4例,尿路感染3例,肠梗阻3例,并发症发生率9例31.03%,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由于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预后较差。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还应加强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以便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对于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的实际护理还需要进行优化,现阶段提出把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结直肠癌的围术期护理的想法,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的积极配合手术,手术后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作为临床护理中应用度较高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指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其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肠道准备、心理干预、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等,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对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不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手术创伤应激反应,还能确保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对于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降低患者的应激状态,减少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行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要指的是由医生、麻醉师以及护理人员共同构建康复单元,于患者围手术期内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将患者生理与心理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损伤降低至最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在术后可以更快康复,该护理模式可以通过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手术配合度,通过术前避免灌肠、导管留置、缩短禁食与禁水的时间,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前应激反应;通过术中体温维持等积极措施,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通过术后的早期进食、饮水以及活动锻炼,让患者更快恢复胃肠功能与身体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组间预后指标对比,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以及胃肠道通畅时间都比参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为13.79%,参照组为31.03%,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其术后早日恢复[5]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晓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3):16.

[2]孙丽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减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6):10.

[3]杨琦.结直肠癌患者同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2.

[4]李丽.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9):120-122.

[5]陈翠.评价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