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观念 优化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9
/ 2

更新教育观念 优化课堂教学

杨文志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教材在改革,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知识层面和旧的教法上,肯定要被时代所淘汰出局。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走改革创新的路子。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词: 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优化;课堂教学

当前职业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如何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因此,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1. 树立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是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能否在社会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因素。教育的特殊使命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包括学生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个体潜力的发展,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个人愿望意志和需要、学习情感态度和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教学材料,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便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学生的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学生发展提供机会。总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使教学成为适应学生的学而不是学生被动适应教师的教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个体潜力和个体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让课堂成为发展学生能力,展示个性,大胆创新的场所。

  1. 课程思政”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所谓的课程思政,就是在高校专业课(非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根据课程的特点,将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职业文化、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使命担当,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专业课教学中不能没有“德”育,不能没有思想政治的内容。在课程中融入思政,也是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讲授课程,是教书;思想政治教育,体现育人,而课程思政,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课程中无思政,只教书不育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广大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优化课堂教学。

  1. 培养兴趣,注重参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兴趣是注意的源泉,而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要启发学生思维,就必须从兴趣和问题开始。如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应将生动有趣的现象,多姿多彩的轶事,巧妙地贯穿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探索未知世界的动机。此外,教学中提倡一题多解,同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每种方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其中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学生独立地去归纳总结将这些单元的知识有机地串连起来,这就是创造思维的表现。只要能加速学生的文化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知识增加,能力得到加强,教学的目标就达到了。

要变“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改变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记忆、理解,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状。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长期形成的教育模式,使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呢?关键在于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形成爱动口、爱动手、爱动脑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多肯定,少否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教学检测要多样化,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等。

  1. 教学评价由单一评价标准转变为综合评价标准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以往的评价一般把期末考试成绩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手段是不全面、不科学。为此,教师要力求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要求轻独立见解、重管理人员评价轻教师本人和学生的评价的不良倾向,采取综合、多元、全面的评价手段,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放在需要的地位,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时常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敢做,使他们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从而使学生最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去充实、去探寻、去创造。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过程不仅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感情。讲课教师语言要生动、准确、柔和,注入学生心田;表达要形象,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另外,恰当地利用体态语,如手势、表情、动作等也可以加强表达效果,弥补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幽默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讲课要富有幽默感,这样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融洽师生关系,缓和教学中的紧张和疲劳,造成一种积极乐观良好的教学气氛。

在教学改革上,有句老话值得一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有法的积极超越。变无法到有法,需要我们付出艰巨的劳动,使有法为无定法,需要我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参考文献:

[1]徐学俊主编,《教育学》.中华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中国建设报》. 2019.


作者简介:杨文志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兴安盟 1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