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

齐丽芬

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医院康复科护理站 132300


摘要:目的 分析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在当前脑卒中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其能够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到2021年9月进入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78例患有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分别有患者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之后6个月后获得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当前的转变情况。结 果 接受连续护理之后,观察组获得的HAMD评分以及HAMA评分都要比对照组低很多(P<0.05),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则要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连续康复护理方式可以减少脑卒中患者产生的负性情绪,使得患者自身的运动功能以及平日的生活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脑卒中;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到2021年9月进入我院就诊的78例患有脑卒中患者将其当成本文研究对象,同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有患者3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患病人数比例为25例:14例;患者最小年龄为44岁最大年龄8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33±9.3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人数比例为26例:13例;年龄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8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82±10.53)岁。两组患者无论是在性别亦或是年龄等一般资料上进行对比,存在的差异都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病例全部与2007年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里提出的与脑梗死和脑出血相关的诊断标准一致,同时通过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者是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最终确诊;通过相关治疗,患者的神志清楚,并且患者体征趋于稳定,并未出现失语以及智力障碍,并且Barthel指数评定确认其为中和轻度;患者以及主要负责照顾患者的人员签订知情同意,同时可以积极配合随访。排除标准:以往脑血管病遗留存在较为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存在短暂脑出血的患者;合并出现其他较为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住院期间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其中涉及到了患者病情观察和药物护理,患者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以及患者生活护理与康复训练等。患者出院时需要为其提供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和服药要求的介绍要求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并积极的进行功能锻炼。出院30天之后需要进行1次电话随访。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内容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持续护理干预,其中包含,首先,建立团队,由团队中的人员负责对患者自身病情给予评估和完成康复计划的制定,并完成患者出院之后的随访工作,同时通过QQ群和微信群建立与患者出院之后的联系工作并未患者家属开通咨询渠道。其次,入院时需要针对患者病情给予综合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第三,住院期间责任护士针需要针对疾病认知和危险因素,营养膳食以及生活起居等相关内容给予讲解,不断提升提升对于疾病情况的认知,降低认识上产生的误区。第四,在患者入院之前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连续护理内容以及方法的介绍,和提供康复指导。最后,在患者出院之后为其制定细致的随访计划,并与患者约定最终复诊时间,并对康复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1. 评价方法

分别在患者出院时以及出院6个月之后对其展开评价。使用相关量表完成对患者心理情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

    1.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完成统计的处置。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使用χ2去完成相关检验。计量资料经检查在保持正态分布时使用t去完成检验;非正态分布则需要使用非参数Z去完成检验。P<0.05代表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接受连续护理之后,观察组获得的HAMD评分以及HAMA评分都要比对照组低很多(P<0.05),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则要高出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脑卒中患者当前的死亡率有了显著的下降,可是因为脑卒中导致功能障碍和致残率却有所提升并无降低。按照流行病学展开的研究,我们国家脑卒中患者中大概有79%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概有75%的患者则失去了劳动能力,甚至有一些患者出现的残疾与瘫痪。护理学进行研究的结果得出,采取多种护理方式针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和自身的康复起到的影响各异,出院之后需要接受持续、高效、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才能够改变医院的制约,从而把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以及患者家中,这种方式能够减少致残率,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升,这一护理模式当前已经变成发达国家脑卒中患者出院之后需要接受的一种常规护理模式。所以,连续护理模式在当前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具备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脑卒中患者其在康复进程里经常会出现认知障碍和听力降低以及行动不便等多种症状,并且还会考虑治疗和经济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患者经常会呈现出多种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所以对于脑卒中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展开合理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常规护理模式针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经常是出现在住院期间,出院之后并未获得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一些负面的心理问题,这时如果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则能够起到良好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在患者出院之后使用电话和微信以及家访等模式能够认清患者自身心理情况,及时处置存在的心理问题,观察组护理后抑郁和焦虑情况有了不同程度改善,显示连续护理模式针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切实可行。脑卒中患者自身肢体功能恢复在患者发病之后的3个月中会产生影响,超出3个月则能够改善的可能性会有所降低。所以当前阶段医疗资源局限和患者自身经济能力受限,脑卒中患者一般都是在急病期住院,康复期基础在家中进行,而患者和照顾者自身缺少充足的康复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经常会错过最理想的康复时机。连续护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并高效的指导,其能够让康复效果得到保证。

本研究通过研究得出,观察组在接受护理之后FuglMeyer评分要高出对照组,能够看出及时采取护理干预针对患者自身感觉神经以及运动功能恢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脑卒中患者自身生活能力受到生理以及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康复期及时介入对于提升患者生活信心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观察组Barthel评分要高出对照组。综上,针对脑卒中患者展开连续性的护理,能够让患者自身的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云兰,谢文艳,卞晓丽.连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生存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4(23): 100-102.

[2]刘珊珊,张振香.国内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 17-18.

[3]向丽.社区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1(7): 1090-1091.

[4]章琪,吴建贤.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研究与进展[J].安徽医药,2018,19(8): 1604-1607.

[5]王洪娜.连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6,24(2): 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