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及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4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及研究进展

张婷 ,朱雅倩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心理二区,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且其社会功能仍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应在康复期间施以有效的认知干预训练,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

Cognitive interven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bipolar disorder

Abstract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can be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after drug treatment, but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can be repeated,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 still has a certain impact, so effective cognitiv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soc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bipolar disorder; cognitive intervention

双相情感障碍即在伴有狂躁心境的同时,还伴有一定程度抑郁情绪的一类心理障碍疾病,其患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成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1]。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以将该类障碍列为世界所有年龄段常见中重度致残性疾病的第12位[2]。同时,张伟[3]等学者指出,该类患者在缓解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障碍,且认知功能损伤是其主要原因。因此,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社会功能是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症状的重要方法,目前,对该类患者的干预措施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现对双向情感障碍认知功能损伤特点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给予该类患者更加系统、全面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综述如下。

1.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即分工不同但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元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所感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及处理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且由记忆、运算、空间定向、结构能力、语言表达及理解、执行能力等部分构成[4],而认知功能障碍即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

2.双相情感障碍功能损伤的机制

目前,对该类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尚无明确结论,但在对患者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检查时发现,该类患者在对负性情绪面孔进行识别时,其楔叶及右额下回激活率相对较低[5],且Willert[6]等学者指出,在患者执行心理理论任务期间,其双侧颞顶连接激活率下降,额-颞顶连接功能消失,其还指出,心理理论功能与内侧前额叶皮层及颞顶连接存在一定关联。同时,Turchi[7]等学者认为,双向情绪障碍患者在识别情绪面孔时,且前额叶活动率降低,但杏仁核活动率显著提高,因此其认为以上脑区与情感环路的损伤存在密切关联。

3.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功能损伤的特点

既往理论认为,情感障碍作为非衰退性功能性疾病的一种,虽然具有病程长及复发率高等特点,但在治疗后,其认知功能能够恢复至原有水平,但随着近些年相关研究的深入,多数学者认为[8-9],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难以达到原有状态,其指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其主要症状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及言语学习能力、执行能力降低。邵国艳10]等学者指出,与未经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相比,进行药物治疗的该类患者认知功能显著提高,但其仍难以达到正常水平,提示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认知障碍程度,但难以完全消除疾病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损伤。另外,刘云斐[11]等学者以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该类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记忆力、执行力损伤,但无明显智能损伤,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在发病后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

4.认知干预措施

目前,对该类患者的认知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认知行为干预、社会治疗及家庭治疗等方面。

4.1团队认知行为干预

大量研究已证实人类想法、情感及行为存在密切的关联,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但其内在根源未被影响,因此,在治疗期间如采取有效的健康宣教,及时纠正患者存在的不良认知,有助于其症状的改善

[12]。戴晓燕[13]等学者采用团队认知行为治疗(G-CBT)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为其9周的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狂躁程度、社会功能及病耻感、用药依从性均得到显著改善,其指出,在该类患者进行G-CBT模拟训练时,其思维的不恰当性能够得到有效纠正,因此日常生活中不良时间对其情绪的影响显著降低,同时,通过成员互动及模拟演练等训练方式,能够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速度,另外,由于该干预方法患者能够与病情相同的患者进行沟通,其归属感提高,且有助于降低其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李懋[14]等学者在对该类患者实施团队接纳承诺疗法干预后发现,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其认知融合程度也得到有效改善,其指出,团队接纳承诺疗法强调提高患者心理灵活性,同时,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发病可能与个体产生经验性回避或认知融合,进而丧失了对周围事物的真实体验,同时其过度依附概念,导致基于价值的目标有所丧失,进而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缺乏灵活的应对方法,影响了其认知功能;左洋[15]等学者对该类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措施,并在治疗期间通过开展健康心理教育及放松训练等方式,提高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程度,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症状,结果显示,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叶晓娟[16]等学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其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由干预前的(48.90±5.43)分提高至(64.81±7.48)分,同时,其各维度韦氏记忆量表(WMS)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其指出,常规治疗过程中,往往仅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忽略了心理及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因此存在局限性,而通过实施心理及社会干预,则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放松其心态,进而促进不良情绪的宣泄,以降低其冲动狂躁情绪,另外,其也指出,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后,护理人员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患者心态的改变,进而有助于提高护理针对性,达到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的目的。

4.2人际及社会节律治疗

武伟敏[17]等学者指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遭受到存在应激性的人际关系时间时,其情感症状极易受到影响,且以抑郁为主要症状,因此在干预期间,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提高识别、判断不恰当社会交流的方式,进而采取有效方法改善其社交能力,以达到提高其社会功能的目的。王明进[18]等学者指出,人际及社会节律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抑郁的复发几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存在的自杀等意图,郑秋梅[19]指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以15-19岁人群为主,且首次症状主要为抑郁,而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情景式交往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躁狂及生活质量,另外,其还指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出现躁狂症状时,其常伴有与现实不对称的心境高涨,如在此时采取护理干预,则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激怒状态,而通过实施情景式交往训练,则能够通有效改善患者心境,进而促进患者心境平复速度,改善其症状。

4.3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作为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给予患者关爱,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提高,同时,陈雪虹[20]等学者指出,家庭治疗能够通过降低家庭环境中存在的紧张关系,提高家庭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不良因素对患者症状的影响,家庭治疗的主要方式为主动倾听,并帮助患者学会如何良好的表达不良感受。刘翠萍[21]等学者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支持后发现,该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其指出,该类患者症状表现的突出时期为院外居家治疗期,因此,在患者回归家庭治疗期间,给予其持续有效且专业的干预具有显著必要性。其还指出,在家庭延续护理中,患者由家庭照顾者处获取康复的相关信息,因此,利用家庭照顾者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指导及护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该干预模式也有助于提升患者家庭水平,加强患者家庭成员对患者疾病的理解,进而提高患者面对治疗的信心;虞兴珍[22]等学者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指出,以患者家庭为基础的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同时对提高患者心理及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刘玉莲[23]等学者指出,对于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其症状的改善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存在重要关系,而对于以狂躁为主要症状的的患者而言,其症状的改善与抗惊厥药物依从性的提高存在重要关系。

5.护理措施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其护理措施应以认知干预为主,并针对患者存在的具体症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安全护理及情感支持,以提高患者所受到的社会支持,通过采取团队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快的回归社会,进而促进其症状的快速改善。同时,应强调提高家庭成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参与程度,通过实施家庭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其身心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并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患者一同开展绘画、羽毛球、跳绳等方式,改善其抑郁等症状。沈峰

[24]等学者指出,在患者治疗及康复期间,应对其治疗环境进行适当管理,可通过改善病房环境、保证病房安静、降低探视者人数及摆放患者喜爱的物品等方式,增强患者对治疗环境的接受能力,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失眠质量,帮助患者更快的康复。另外,黄丽娟[25]等学者指出,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依靠微信等方式,提高与患者的沟通频率,由于多数患者在出院后难以得到充足的护理干预,因此,可实施以微信通讯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帮助患者顺利由院内治疗过度至居家康复,以避免患者因治疗环境改变而出现抑郁、暴躁等不良症状。

6.小结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且其社会功能仍存在一定影响,其主要症状为记忆力、注意力及执行力损伤,因此应在康复期间应采取以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及家庭治疗为基础的干预措施,通过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改善其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王莹,夏守翠,于海宁,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6):551-555

[2]Price AL,Marana Nissan GR.Bipolar disorders:A review [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2,85(5):483-493

[3]张伟,牛艳,杨闯,等.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比较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6):1026-1028

[4]陈阳,于德华,杨蓉,等.国内外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筛查量表及其社区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392-1396,1401

[5]沈拾亦,单炎炎,陈骏浩,等.常见精神障碍前瞻性记忆损伤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4):254-256

[6]Willert A,Mohnke S,Erk S,et al.Alterations in neural Theory

of Mind processing in euthymic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unaffected relatives[J].Bipolar Disord,2015,17(8):880-891.

[7]Turchi F,Amodeo G,Favaretto E,et al.Neural basis of social

cognition in bipolar disorder[J].Riv Psichiatr,2016,51(5):177-189

[8]喻红,肖青青,夏倩,等.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缺陷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5):656-659

[9]马建英,杨勇.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195-197

[10]邵国艳,潘会敏,齐战影.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1):42-44,54

[11]刘云斐,李伊沙,李伟,等.残留症状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1,21(11):787-793

[12]侯明月,张影.情绪智力团体健康教育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5):427-430

[13]戴晓燕.G-CBT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3):242-244

[14]李懋,史俊研,封钢,等.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5):834-836

[15]左洋、王明涛、吴迎春.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探析G-CBT配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价值[J].精神医学杂志,2020,33(1):42-45

[16]叶晓娟,严伟,刘德琼,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2):149-151

[17]武伟敏,邹韶红,佟钙玉,等.双相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3):403-405,412

[18]王明进,张俊青,李娜,等.人际关系-社会节律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8):753-757

[19]郑秋梅.情境式交往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2):3972-3973

[20]陈雪虹,冯燕,李海燕.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康复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5):2725-2730

[21]刘翠萍,亓卫国,邢海燕.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支持在双相情感障碍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21,43(19):3038-3040

[22]虞兴珍.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失调性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9):96-98

[23]刘玉莲,尹冬青.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属病耻感与希望水平的关系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3):207-209,217

[24]沈峰,曾友娇,周恺健,等.结构化综合干预对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自知力和家庭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8,31(2):106-108

[25]黄丽娟,黄燕颖,杜桂容.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功能失调性状况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3):375-376



通讯作者:朱雅倩,邮箱:7848430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