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治疗脾虚泄泻的护理成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脐灸治疗脾虚泄泻的护理成效观察

何波 陈治红(通讯作者)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 重庆 408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脐灸治疗脾虚泄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脾虚泄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脐灸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2.00%)大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2.0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00%)大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00%),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脾虚泄泻的患者采取脐灸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在提高护理有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脐灸;脾虚泄泻;护理成效


生活中很多原因都会引起腹泻的,腹泻也是常见的病症。中医中将腹泻称为泄泻,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溏稀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大多数是由于脾胃功能运化失职,湿邪内盛所导致。泄泻的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禀赋不足及体虚久病等,主要病机是脾胃受损,湿困脾士,脾胃运化失司,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泄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1]。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脐灸治疗脾虚泄泻的护理成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脾虚泄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8例和22例,年龄在20-64岁,平均年龄为(42.12±1.52)岁;实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例和23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年龄为(43.89±1.2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1)监测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全身情况及生化指标。对于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应注意休息、腹部保暖,可用热敷以减少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并有利于腹痛等症状的减轻。(2)饮食要以少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味道浓烈的刺激性食物,急性腹泻应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禁食、流食、半流食或软食。(3)排便频繁时,粪便的刺激可导致肛周皮肤损伤,引起糜烂及感染,排便后应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干燥,涂抹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或促进损伤处愈合。(4)动态观察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的变化;有无口渴、口唇干燥、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神志淡漠等脱水表现。并遵医嘱及时给予液体、电解质、营养物质的补充,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补充额外丢失量,恢复和维持血容量。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脐灸的护理方式,具体如下:(1)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需要,先配制好中药处方,超微粉碎机粉碎,装瓶密封备用。(2)以温开水调面粉成圆圈状(周长约12cm,粗约2cm),面圈的中间孔应与患者本人脐孔大小一致(直径约1.5cm)备用。(3)取纯净陈久的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直径约1cm,高约1cm)。(4)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用75%乙醇在脐局部进行常规消毒;令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用75%酒精在脐局部常规消毒后,将面圈绕脐一周,然后取上述药末适量(约8~10g),填满脐孔,用艾炷置于药末上,连续施灸10壮,约2h。(5)灸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12小时后自行揭下,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2]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的数据均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检验后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对比

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2.00%),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00%),差异明显(P=0.000),详细见表1。

1 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有效

显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50

15

21

14

36(72.00%)

实验组

50

13

23

4

46(92.00%)

X2

-

-

-

-

15.269

P

-

-

-

-

0.000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8.0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00%),差异显著(P=0.000),详细见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50

18

21

11

39(78.00%)

实验组

50

24

23

3

47(94.00%)

X2

-

-

-

-

15.269

P

-

-

-

-

0.000

3 讨论

脐灸是中医中外治法的一种,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以调整疾病的方法。肚脐中医上成为神阙穴,是人体的第一张嘴,是所有经络的汇集点,是人体的重力吸收黑洞。脐为五脏六腑之根,通百脉,神经血管比较丰富,且位于人体的黄金点,是调理人体的最佳点。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但是血管非常丰富,所以各类药物易于渗透、吸收[3]

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在脾虚泄泻的护理中,运用脐灸的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缓解病情,提高护理的有效率,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很好地缓解了当下比较紧张的医患护关系。

综上所述,脐灸治疗脾虚泄泻的护理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同时提高了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的一定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韩宗萍,谭晓英,韦贤.肝郁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辨证施护干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3):74-76.

[2] 吴继萍.艾灸治疗脾虚型腹泻的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05):57-59.

[3] 张丽萍,鲁英.辨证分型治疗护理泄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04):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