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分析

曾国莉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民医院 , 646100


摘要:目的:分析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于我院败血症新生儿中随机抽取92例,以数字分配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下降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可提高治疗效果,尽快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关键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新生儿;败血症


前言: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免疫物质水平低,易出现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为全身性感染综合征,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4.5~9.7%,治疗难度大,病死率偏高。在临床实践中,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案以抗菌治疗、支持治疗为主。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提高新生儿IgG水平,增强新生儿抗感染免疫能力,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病死率[1]。就此,为探究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本文于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败血症新生儿中,随机选取92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92例败血症新生儿为样本,对照组46例,性别:男/女=24/22,年龄(15.19±0.35)d,平均体重(2.89±0.46)kg,早产儿12例,足月儿34例。观察组46例,性别:男/女=25/21,年龄(15.86±0.33)岁,平均体重(2.85±0.45)kg,早产儿13例,足月儿33例。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新生儿确诊为败血症;(2)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儿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2)患儿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给予吸氧、保温、营养支持等护理服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生产厂家: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94004),注射剂量为200~400mg/(kg·d),初始滴速设置为4~6滴/分,注射30min后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药物反应,无反应后加快滴速,2h内注射完毕。每日注射1次,连续注射5日。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于治疗5日后评估疗效。疗效评估标准如下:如患儿外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体温正常,血培养转阴,评估为显效;如患儿外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体温趋于正常,血培养转阴,评估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评估为无效。

(2)临床指标,统计2组患儿体温下降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62845c3388c6c_html_82c563679a573459.gif ),使用62845c3388c6c_html_321759078e20e730.gif 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 1 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治疗有效率(n/%)

对照组(n=46)

17(37)

19(41.3)

10(21.7)

36(78.3)

观察组(n=46)

21(45.7)

23(50)

2(4.3)

44(95.7)

62845c3388c6c_html_321759078e20e730.gif




6.133

P




<0.05

2.2 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 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体温下降时间(d)

血培养转阴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46)

5.31±0.38

2.52±0.45

12.65±1.13

观察组(n=46)

2.95±0.25

1.05±0.26

7.72±0.94

t

4.967

4.066

8.251

P

<0.05

<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为小于28日龄新生儿的危急重症,具有病程发展快,病情危重特征,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死亡。即使部分新生儿成功治愈,也会留下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等,影响新生儿健康生长。就此,在临床诊疗中,需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改善预后,保障新生儿健康。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原因在于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细菌在患儿血液中大规模繁殖,向患儿体内各个系统释放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2]。临床时主要使用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但在耐药菌株数量增多趋势下,抗感染治疗预后下降,需应用辅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感染,与抗生素配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属于被动免疫疗法。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证实,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调节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痊愈。丙种球蛋白可提高患儿体内IgG水平,IgG抗体可与病原体结合,激活患儿补体系统活性,提升患儿吞噬细胞功能,使病菌被吞噬细胞溶解,改善患儿因感染出现的免疫缺陷症状,释放更多中性粒细胞,进一步降低患儿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恢复患儿机体造血能力、抗病毒能力与免疫屏障能力,控制疾病感染。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证实,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加速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在短时间内提高患儿体液免疫能力,缩短患儿血培养转阴时间,使患儿尽早康复出院,减轻家长心理、经济负担。本研究与邱祥锦研究结果类似,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丙种球蛋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儿外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儿恢复,值得临床普及[3]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可在抗感染、支持治疗的同时,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潘莎.观察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在新生儿败血症辅助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7):158-160.

[2]朱小冰.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研究[J].名医,2020(06):225.

[3]邱祥锦.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及对外周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