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牙列缺损的疗效及对牙齿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口腔正畸治疗牙列缺损的疗效及对牙齿功能的影响

谢开敏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口腔医院 155100


摘要:目的:评价牙列缺损治疗中口腔正畸疗法的作用。方法:牙列缺损患者取样79例,平衡序贯法分组,于2018年05月至2021年07月分别接受修复治疗(n=38,常规组)和口腔正畸治疗(n=41,研究组),比较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牙齿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牙周袋深度(2.20±0.56)mm,牙菌斑指数(0.56±0.18),比常规组低,牙齿固定功能(7.42±1.69)分,咀嚼功能(8.90±1.63)分,语言功能(9.20±0.75)分,比常规组(5.94±1.55)、(7.27±1.68)、(8.09±0.94)分高,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可显著降低牙列缺损患者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改善患者牙齿功能,具有确切疗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牙齿功能;疗效分析;牙列缺损治疗

牙列缺损是因牙周炎、龋坏、颌骨病所引起的常见口腔疾病,可破坏患者牙齿正常形态,可对患者口腔发音、咀嚼、口腔美观造成不利影响[1],降低患者牙齿功能,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困扰,修复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受外形不匹配等因素影响,往往难以显著改善患者牙齿功能,所取疗效有限,鉴于此,本文参考我院2018年05月至2021年07月收治79例牙列缺损患者资料,分析研究了口腔正畸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牙齿功能的影响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牙列缺损患者取样79例,平衡序贯法分组,于2018年05月至2021年07月分别接受修复治疗(n=38,常规组)和口腔正畸治疗(n=41,研究组)。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2)牙槽骨异常,牙根管形态异常;(3)恶性肿瘤;(4)根尖周炎或牙隐裂者。入组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首次矫正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研究组最高47岁,最低23岁,平均(31.09±4.17)岁,男女分布24:17,常规组最高48岁,最低23岁,平均(31.46±4.30)岁,男女分布22:16,P<0.05。

1.2方法

治疗前,仔细检查两组牙列缺损患者牙周、牙体情况,给予抗生素质量,按照其牙齿损失部位、缺损数目确定修复方案。常规组单纯接受烤瓷冠固定修复治疗,精准测量、定位患者牙列缺隙大小后,取印模,烤瓷冠依据患者病情需求进行合理化调整,试戴烤瓷冠后,调节牙合,直至试戴满意,实施黏结操作即可。研究组则需进行口腔正畸治疗:首先对患者口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依据X 线摄取的全口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资料对口腔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制定合理正畸治疗方案,实施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正操作,在此基础上,压低处理颌牙合开拓缺失牙间隙,使牙列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恢复正常,随后予以常规修复治疗。

1.3观察指标

(1)口腔相关指数: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2)牙齿功能:随访1年,评估患者牙齿功能,包括固定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等测评指标,皆与得分呈正比,每项评分0-10分。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628355b7c5303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计数(%)资料以t、X2检验,P<0.05。

2.结果

2.1口腔相关指数

治疗后,研究组,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比常规组低,P<0.05。

表1 口腔相关指数 (628355b7c5303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分)

组别

例数

牙周袋深度(mm)

牙菌斑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1

6.27±1.39

2.20±0.56

1.75±0.41

0.56±0.18

常规组

38

6.35±1.36

3.35±0.89

1.73±0.39

0.82±0.29

T

-

0.258

6.927

0.222

4.826

P

-

0.797

0.000

0.825

0.000

2.2牙齿功能

治疗后,研究组牙齿功能评分比常规组高,P<0.05。

表2 牙齿功能评分 (628355b7c5303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分)

组别

例数

固定功能

咀嚼功能

语言功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1

5.19±0.85

7.42±1.69

6.03±0.82

8.90±1.63

7.18±0.73

9.20±0.75

常规组

38

5.17±0.88

5.94±1.55

6.07±0.79

7.27±1.68

7.22±0.75

8.09±0.94

T

-

0.103

4.047

0.220

4.376

0.240

5.822

P

-

0.918

0.000

0.826

0.000

0.811

0.000

3.讨论

牙列缺损以牙齿出血、松动为主要表现,不仅可损害患者形象,还可对其咀嚼能力、语言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适当矫正牙齿,改善患者病情。常规修复治疗的固定效果受牙周组织影响,难以达到天然牙程度,患者牙齿固定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欠佳,对于此,临床研究证实[2],在口腔正畸治疗基础上实施修复治疗可促进牙齿功能恢复,具有理想疗效。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比常规组低,牙齿固定、咀嚼、语言功能评分比常规组高,有统计学意义,论述原因:牙列缺损患者多存在咀嚼、语言功能障碍情况,口腔正畸即指使用口腔内外正畸器具,对颌骨、牙槽骨、牙齿实施适当“生物力”,以此来纠正牙列缺损,属于新型的治疗方式,

口腔正畸不仅能够纠正深覆牙合,清除一些潜在的病理因素,排齐牙齿,改善患者牙齿功能[3],还能够降低患者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提高患者牙齿美观性和稳固性,有助于促进牙齿咀嚼功能恢复,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修复治疗,即可取得更优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牙齿固定功能、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

综上所述,在牙列缺损治疗中应用口腔正畸疗法可改善患者牙齿功能,具有显著正畸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婷婷.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1,42(08):1969-1970.

[2]李军红,才裕涛,郑汉峰,等.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5):26-27.

[3]王冠超,孙强,马鹏华,等.口腔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成人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35(12):748-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