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产妇应用安全护理模式为主体的优化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无痛分娩产妇应用安全护理模式为主体的优化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

邹娜娜

分宜县人民医院 336600



摘要:目的:探究以安全护理模式为主体的优化护理在无痛分娩产妇的护理中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入院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7月收治的所有产妇中,筛选出行无痛分娩且符合本次探究标准的产妇96例,将产妇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采取数字奇偶的分组方法,将其分为A组(n=48)和B组(n=48)。对A组产妇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B组产妇则实施以安全护理模式为主体的优化护理。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产妇母婴预后相关指标以及护理前后产妇的心理状态。结果:B组产妇母婴预后相关指标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B组产妇心理状态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应用以安全护理模式为主体的优化护理,能够改善产妇的情绪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安全护理模式;优化护理;无痛分娩;产妇护理;实际效果


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分娩造成剧烈疼痛的同时担心胎儿健康状况,会导致产妇分娩时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害怕、担忧的心理,从而使得产妇自然分娩时间增加,并且在产后容易发生相关的并发症[1]。因分娩的重要性,对于产妇安全生产,保障新生儿健康的积极作用,社会越来越关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护理,在保护产妇顺利分娩的同时保障产妇心理健康。医院护理工作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建立一套令病人满意、病人家属放心的医疗护理体系[2]。妇产科的护理,需要做到令患者家属放心、安心,又能让患者感受到护理的无微不至以及专业,保证母婴的健康。常规护理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在实际的实施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会产生小碰撞,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这需医院对妇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改善,引入安全文化护理,以下展开了本次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入院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7月收治的所有产妇中,筛选出行无痛分娩且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产妇96例,将其分为A组(n=48)和B组(n=48)。A组(n=48):均龄(29.14±3.97)岁,平均孕周(39.47±0.73)周。B组(n=48):均龄(27.14±4.03)岁,平均孕周(39.13±0.99)周;比较两组年龄、孕周,结果呈正态P>0.05。纳入标准:①均为妊娠足月的初产妇。②患者对此次探究目的了解并自愿参与。③无言语组织障碍。④产妇无剖宫产指征。⑤均为单胎产妇。排除标准:①患精神类疾病。②产妇身体重要的器官出现严重损伤或恶性肿瘤。③产妇为急诊住院。④产妇的依从性较差,配合度低。

1.2方法

A组:常规护理。

产妇在住院后,做好对产妇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期间助产士保持温和的语气,声音洪亮而不刺耳,以保证产妇能够清晰的听见宣讲内容,做好解答产妇及产妇家属所提问的问题,做好产妇在分娩前的相关指导工作,将注意事项着重讲解[3]

B组:以安全护理模式为主体的优化护理。

①心理护理:在分娩中,产妇心理压力大,会出现行为焦虑综合症,对医护人员产生反感心理,这就可能导致护理人员观察不全面,威胁到产妇分娩时的安全,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在确保自身服务态度的同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于沟通,确保医护人员个人义务到位,降低护患纠纷,这不仅不利于产妇的康复,还会给医院造成不良的影响。

②产后伤口护理:在产妇手术后,产妇会阴切口处消毒不全面会阻碍伤口的愈合,严重的会导致伤口感染,除了对伤口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外,还应对新生儿的眼部、脐部做好清洁工作,防止意外感染[4]

③产后饮食护理:产妇在怀孕后,内分泌失调,会出现牙龈出血、身体水肿等,因此产后饮食护理是重要的一步护理步骤。每天坚持刷牙,避免出现妊娠性牙周炎。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住院时间、VAS评分、新生儿的Apgar评分。

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做处理,以X²及t值做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产妇母婴预后相关指标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1.母婴预后相关指标比较(x±s)

组别

产后出血(ml)

住院时间(d)

产妇VAS评分(分)

新生儿Apgar评分(分)

A组(n=48)

173.67±30.81

8.15±1.29

8.05±1.94

8.32±1.40

B组(n=48)

158.49±23.24

6.08±1.12

7.33±1.18

9.25±1.36

t

5.452

16.846

13.431

7.113

P

<0.05

<0.05

<0.05

<0.05


B组产妇心理状态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2.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x±s)

组别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A组(n=48)

52.17±6.61

46.15±5.27

50.35±5.17

45.87±4.28

B组(n=48)

52.68±5.53

41.24±3.88

49.92±4.28

40.66±3.27

t

0.124

9.837

1.598

10.922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产妇的心理健康状态关注度不断攀升,对产科护理理念极为重视,且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产妇及产妇家人的需求,这无疑给医护人员增加压力和难度[5]。无痛分娩的方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助产技术,但在实施无痛分娩的过程中,由于产妇的心理、护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产妇进行无痛分娩的过程中,出现大大小小的差错事件,最终造成医疗纠纷,对于妇产科护理人员而言,需要以安全护理作为护理的基本条件,以安全文化的理念护理来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降低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冲突事件的几率。


参考文献

[1]芮晓芸.基于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在改善无痛分娩孕妇母婴结局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21,40(03):105-107.

[2]杨秀,蒋小燕.无痛分娩产妇的产程观察及护理要点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1):153-154.

[3]于文静,安丽萍,邵红梅.无痛分娩产妇采取全程人性化导乐分娩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0):141+149.

[4]谢晓华.无痛分娩及其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0,40(03):293-295.

[5]管萍,吴成丽.无痛分娩产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式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8):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