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香小慧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在实施儿科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分析动态急救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我院接诊的130例儿科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急救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军校对较少,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相对更高。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来说,动态急救护理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儿科急救护理效果的整体提升,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

关键词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儿科急救护理;效果

近几年,儿科收治的急救患者数量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尤其是危重患儿的数量有所增加,而在针对需要接受急救的患儿进行救治的过程中,高质量的护理则是影响救治质量以及救治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临床上针对儿科急救患者的护理多采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两种方式。文章就针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我院接诊的130例儿科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分组采用随机方式,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包含患者6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27天至13岁,平均年龄(3.2± 1.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27天至13岁,平均年龄(3.5 ± 1.8)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能够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给予密切的观察,尤其需要重点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在对患者进行看护的过程中,应该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此项工作[1]

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急救护理模式,首先,要制定急救护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并且能够将相关的护理措施落到实处,科室在接到急救相关信息之后,需要第一时间启动急救护理相关流程,先通过电话的方式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初步沟通,了解患者大体的情况,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情况以及日常的健康状况等,第一时间安排人员赶赴现场,为患者实施急救。现场急救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2]。做好患者病情评价的相关工作,并且对患者实施现场救治护理。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稳定,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转运转运过程中要注意评估患者的状态,保证安全以及迅速地对患者实施转运。转运过程中要及时联系院内儿科急救人员,医院方面需要及时打开绿色通道,患者在住院之后需要第一时间接受检查,并开始对患者实施院内急救的相关护理操作[3]。其次,要能够合理配备儿科急救护理人员,所配备的儿科急救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儿科急救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还需要深入掌握儿科急救的相关措施,全面了解疾病抢救的具体流程以及常用的抢救技术,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要尽量选择具有丰富儿科临床急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来参与急救,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借助模拟演习的方式检查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最后,要做好物品准备的相关工作。儿科急救具有紧迫性的特点,急救出诊不仅要保证及时,而且要保证迅速。因此,要尽量选择交通状况良好的道路车,急救车内部需要准备好通讯设施以及充足的急救物品,并确保相应的设施能够正常工作,出诊护理人员需要严格交接车内物品出诊后,要能够将缺少的物品补齐,检查好急救物品以及急救器材的性能,保证急救车内所有物品能够被正常使用,护士长要能够做好针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监督,经常核查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给予必要的处理。

2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

组别

例数(n)

急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护理满意度(分)

观察组

65

44.28 ± 7.81

13.26+2.71

91.83 ± 3.37

对照组

65

65.77 ± 11.29

25.73 ± 3.84

76.35 ± 1.26

t值


9.96

9.42

9.73

P值


0.035

0.028

0.037

3讨论

儿科急救中,要想使得急救的成功率能够切实得到保证,在正式开始对患者实施急救之前,则需要能够准确以及及时地了解患者的各方面信息。在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之后,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抢救,确保能够抓住最佳的抢救时机,保证抢救的成功率[4]。而在对患者实施转运的环节,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注意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要与医生实施密切配合,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救护措施。而在院内急救治疗环节,护理人员则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构建相关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方案,对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护理质量能够切实得到保证。

本次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急救所用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相对更短。同时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整体更高[5]。由此可见,在对需要接受急救的儿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动态急救护理模式能够使得患者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患者入院的难度,进而达到提高抢救效果的目的。通过合理应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以及急救意识,进而使得儿科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质量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儿科急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对患者救治的及时性,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速度的提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黄泽香.儿科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护理行为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08):177-180.

[2]韩静.人本位护理在儿科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20,28(07):188-189.

[3]刘婷婷,刘伟,丁思悦.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6):191-194.

[4]陈佩玲.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儿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3):201-203.

[5]白静,刘萍.整体护理在儿科急诊急救护理中的运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