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道德规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浅谈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道德规范

钟泰祥

44190019850805**** 广东东莞 523400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食品安全实质上为“食物中掺杂毒害物质,对人体构成损害的公共卫生问题”。为确保食品安全,我们要杜绝一切对健康有威胁的急性或是慢性损害,是绝对的概念。在学术界,食品安全是探索加工、储存以及销售等环节中,维护食品卫生和消除疾病隐患,避免食物中毒的专门领域。本文介绍了食品的基本要求,并探讨其相关的道德规范。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道德规范

引言

民以食为天。纵观人类发展史,从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到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饮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科技落后的时代,人的主食都是原生态的各类食物,很少会有附加工产品。而现在食品卫生有不少问题,这就需要结合食品的原料、加工步骤,构建一套科学的食品安全体系,以确保食品卫生,减小危害,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

1 食品的基本要求

食品的相关要求:保证食品的卫生和充足的营养。对食品而言,安全卫生性是最为核心的要求。安全性,需以食品卫生为前提,涵盖了卫生的含义。也就是:“食品必须是没有毒性、损害的”,是人在正常条件下可以安全摄入的食品,对人体并无过多的损害。关于食品安全卫生,中国法律从质量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要求:无毒、无害,满足正常的营养之需,具备色、香、味等典型的感官性状。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认为,食品安全是为了避免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以及销售等诸多流程中,遭到有害物(如物理、微生物)的污染,使食品能够对人的健康有益处,选取的系列措施。确保食品卫生,并非简单的关注精细、粗陋。相反,要解决是否有害、是否有毒的问题,即食品安全或是卫生方面的问题。

2 食品安全的道德规范

根据食品卫生监督的基本特点,我们认为食品监管工作需要坚持下列道德规范。

2.1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检查监瞥

一是食品卫生监督员要从思想上认清食品卫生对于食源性疾病起到的预防作用,保护人群众的健康,要肯定食品卫生监督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二是食品卫生监督员需要深入到生产一线,加强监督检查。很多群众尚缺乏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加之社会上有不少生产经营单位,仅关注赚钱,忽略群众的健康,擅自生产甚至销售卫生质量不达标的食品,带来恶性的后果。1998年,我国的食物中毒共有1975起,其中中毒人数为49312人,死亡396人。1998年,河北19个地食品卫生监督报表显示,全省该年度消毒牛奶抽样合格率仅为54.45%,酱油抽检合格率61.5%,熟肉和相关制品,其抽检合格率65.04%,生啤酒抽检合格率仅62.67%。上述数据,从反面证明了有关部门需要对食品卫生进行规范地监督与检查。对食品卫生有无主动加强监管,这是对群众健康是否负责的道德 问题。

2.2 妥善处理食品卫生监督中的人际关系

妥善处理食品监督人员、经营单位,包括从业人员三方的关系,协调好食品卫生监督彼此的关系,这是食品卫生监督道德规范的根本。①食品卫生监督员,从业人员二者的关系。食品监督员,应当认清自己的立场,尤其处理和生产经营单位、各级从业人员彼此的关系。 权力、职业道德将执法队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密切地结合起来。他们均是基于各自负责的视角,执行“食品卫生法”,承担对群众和安全负责的责任。所以,有必要坚持相互合作、 诚信互利的相关原则。在经常性监督中,将单位、一线从业人员作为重点目标,从宣教入手,以帮教为着眼点,真正令从业人员懂法并自觉约束。监督员应当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勿放任自流,同时还需避免只管不帮的情况,促进处罚有理,禁止自弄权威。不允许随意对从业人员进行训斥,也不能擅自地挖苦或是讽刺。②监督员之间的关系。卫生监管活动中,监督员彼此也要懂得分工合作,在岗位上互给便利,共同支持。解决问题时,应当彼此通气,切勿拆台。碰上一些棘手的问题,切勿互相推姿。相反,要懂得协同处理。面对先进的科研成果或是工作成绩,监督员之间切勿争名夺利。总体来说,要懂得互相尊重,有较高的协作意识,认真抓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不论何时,都要将社会、长远利益置于首位。

2.3 增强食品监管员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

在监管活动中,需要协调个人、集体以及社会三方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长远、眼前利益二者的相关性。不允许为了个人或是小组织的利益,忽略和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忽略群众的生命健康,不遵守原则,坚持有法不依、违法必究。同时还要认清一点,从长远利益入手,加强预防性监督,体现出卫生监督最大的能动性。对食品生产或是经营企业进行审查时,应当执行好行业的卫生标准,不允许用任何借口,只考虑局部或是眼前利益,修改和违背卫生标准。要将社会、长远利益始终置于首位,维护群众的身体与健康。

2.4 要坚持依法办案,秉公执法

食品卫生监督中,最基本的原则是“人人平等”。解决问题时,应坚持一视同仁,对待亲友不能有任何的偏移,更不能畏惧权势。同时,不允许对当事人出现刻意的压制或是报复行为,不允许循私循势。对某些违法案件进行处理时,应当看重并且搜集证据,加强现场调查,坚持实事求是,切勿盲目听信民间传言,也不能过多添加个人的主观意断,凡事都要讲究清楚,保留证据,精准定性,规范处理。对于某些违法案件,需要加强立案审查。在未结案前,禁止将案件信息或是结果提前透露给被审查企业、有关单位。另外,监督人员个人也要保持公正的作风,遵纪守法,按法律程序进行办事,禁止徇私舞弊,不能从任何人手中收受贿赂,也不能滥用自身的职权。对待每个案件,都要清正、公平。另外,要向广大群众普及食品卫生、法律方面的知识。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是广大的从业人员,还要讲解食品卫生、基本的法律知识,这也是食品卫生监督员应该承担起来的道德责任。卫生监督机构有必要利用多渠道、部门、手段来做好这项宣传工作,如报纸、展览、电视台等载体进行宣传。唯有提高整个社会的食品卫生意识和法律水平,群众才会自觉抵制、远离那些卫生质量不达标的食品,建立起广泛性的社会监督。各类饮食服务从业者,才能不再生产和售卖卫生要求不合格的食品,遵从行业的职业道德。

2.5 尊重科学,努力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食品卫生监督员,应当要掌握丰富的食品卫生、营养学以及流行病学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建筑卫生、 法律和基本的管理知识,了解生产工艺、卫生检验的步骤与细则。从当下分析,很多食品卫生监督员本身并未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今后,监督员还应当认真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的业务素养与法律水平,学会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做好食品卫生相关的科研工作。为能够给食品生产监督提供可靠的资料,确保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我们还应当加强食品卫生监测。采样时,应按行业的采样程序、数量进行操作,切勿以任何借口进行多采或是乱采。检验剩下来的样品,也不允许据为己有。除上述外,对生产经营单位出具的食品配方或是新研发出来的工艺技术资料,也要做好保密工作。

结束语

食品安全,即保证食品对健康没有过多的不良影响,不仅是食品卫生的核心部分,同时还是全球性问题。整治食品安全,属于一个意识问题,要求社会各界提高自身的意识。相关部门也要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科学监管,发挥出政府部门的调控职能,壮大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创新食品检测技术,让群众吃上放心的食品,推动食品安全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州霞.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主要应用技术的研究及现状[J].食品界,2019(4):24-25.

[2]唐秀丽,阎霞.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及其对食品监管工作的影响[J].中国调味品,2019,44(4):198-200.

[3]石宝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主要应用技术的研究及现状[J].商品与质量,2019(3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