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牛海燕

新疆奎屯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在我国政府简政放权以及服务职能优化转变的背景下,政府购买逐渐成为了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形式创新的重要手段方法。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显著推动垃圾分类实践水平的提高,但在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基于此,文章对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减少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风险,为风险规避提供对策。

【关键词】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风险防范机制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生产生活垃圾体量也在日益增加和上涨,生产生活垃圾体量的增加上涨对垃圾减量化处理以及分类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各个城市已经开始逐步并深入探索垃圾分类实施与管理工作,但取得的成效不一,在实际的垃圾分类与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民众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处理设备短缺老旧、垃圾分类成本高等问题。城市垃圾中存在的大量固体废弃垃圾及有害垃圾,会对城市环境以及居民生活带来多方面不利影响,若垃圾分类不彻底、处理不及时,还会造成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因此,购买垃圾分类服务,通过专业机构企业处理和治理垃圾分类成为了一项重要手段。但各地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风险隐患,制约了城市垃圾分类的效率与水平。因此,文章对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

1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概述

政府在特定领域行业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同时能够有力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满足公民对于差异化社会服务的需求。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是指政府部门或是街道作为原有垃圾分类服务提供者,通过引入市场竞争体制,以公开招标或是第三方磋商的方式,向社会组织机构或是环保企业等购买垃圾分类服务,政府部门或街道则需要根据相关规章制定严格的监督检查标准以及完善的合同内容与细则,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垃圾分类服务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有效提高垃圾分类服务的质量水平,并最终完成服务合同目标的质量,支付服务费用。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实现了政府从服务生产者到服务购买者与监督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同时,充分利用和引入社会与市场资源的服务供给模式,能够降低政府公共服务成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服务供给效率。对于市场以及垃圾分类服务承接主体而言,能够有效激发出市场活力,培育专业化社会组织,并充分缓解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压力,提高市民垃圾分类处理意识。

2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风险分析

2.1服务低质化风险

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所存在的一个首要风险即服务低质化风险。服务低质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组织自利化。在政府与社会组织或是企业签订相应垃圾分类服务购买合同时,需要对服务范围、对象、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垃圾分类服务过程中,合同组织或企业仍会采取部分不合规行为增加自身的经济收益。社会组织与企业为了能够承接更多垃圾分类服务项目,会参与到专业领域内项目竞标中,从而获得更多资金补贴,此行为并不符合相关规范。同时,社会组织自利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收益不足,对于垃圾分类服务企业而言,其运营成本包括智能设备投入、后台数据处理服务、工作人员服务费用等众多支出,由于当前我国可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规模化程度不足,市场潜力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因此企业获取经济收益有限。第二,服务购买形式化。当前我国大部分垃圾分类服务企业在形式上独立于政府部门,在实际垃圾分类服务购买过程中,由于市场主体服务能力不同,仍存在着垃圾分类服务流于形式的问题。

2.2逆向选择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政府招投标工作开始后,承接主体为了获得更多项目竞标优势或是更大收益,出现刻意隐瞒信息或是资质造假的情况。政府与提供垃圾分类服务的企业之间为相互合作的契约关系,在招投标环节中,政府难以全面掌握企业的全部信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与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对服务供应方进行筛选,通过信息调查与评估的方式,结合企业资质、业绩、报价等多方面信息,寻找最佳合作对象。当前我国垃圾分类服务企业或社会组织存在着功能趋同的情况与问题,也存在着宣传动员模式趋同的问题,在垃圾分类中,工作开展形式方法单一,垃圾分类效率较低,效果较为一般,在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方面,则难以有效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

2.3行政依附风险

在当前垃圾分类服务市场,私营企业以及社会组织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政府专项资金、人员的帮助扶持。在此情况下,垃圾分类服务承接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出现过度依赖政府部门的情况问题,进而引发行政依附风险。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协作,服务项目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不同主体之间职责分工与作用不同,若存在权责界限不明确的问题,就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同时,社会组织或私营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资源也会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导致我国垃圾分类服务发展停滞。除此之外,合同指标压力过大也是行政依附风险的一个具体表现。

2.4碎片化管理风险

碎片化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总体表现为服务供给方式分散。第一,当前垃圾分类服务存在政府管理缺位的问题,政府在购买垃圾分类服务后难以对承接方进行有效地管理,导致垃圾分类服务效率效果下降。第二,缺乏整体协作。当前垃圾分类各个服务承接主体之间协同合作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整体协作较差也会导致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成本增加,降低了企业经济收益。

3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风险防范机制构建

3.1激励增能机制构建

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风险防范激励机制是指通过所签订合同条款的设置以及项目预算的拨付,加大资源上的倾斜力度,对企业以及社会组织进行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与支持,从而使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市场中,加大市场竞争力度,激发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的热情况,并提高民众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在构建激励增能机制的同时还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服务承接主体之间的信任,达到互信互惠目标。在激励增能机制构建中,政府需要强化赋权策略,更多地将权力下放至社会组织或私营企业。同时,社会组织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方式增强自身能力,拓展资源渠道,加强行业内部企业、组织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除此之外,政府与承接方需要动员居民参与,通过多样化宣传手段增强宣传工作的持续性和针对性。

3.2协同治理机制构建

构建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风险防范协同治理机制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理顺主体利益关系。其次是需要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健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甄别、传递与沟通机制,建立动态信息沟通平台。三是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探索垃圾分类服务方法,提升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化水平。

3.3监管评估机制构建与风险共担机制构建

构建监管评估机制,也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二是要优化多元评估体系,三是引入反馈倒逼机制。在完善监管评估机制后,还需要同步构建风险共担机制,首先需要优化委托代理关系,其次需要建立政企再谈判机制,最后需要加快社会资源共享。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生产生活垃圾体量不断增加扩大,垃圾处理标准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对于优化政府服务,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文章对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进行分析,并对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减少、化解和避免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风险,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明,吴雨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的应用探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9(3):40-46.

[2]鲁圣鹏,杜欢政,杨静山等.政府购买垃圾分类减量促进服务实现路径研究 —以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道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3):77-83.

[3]张韬,于鹏.购买公共服务助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政府角色研究[J].行政科学论坛,2020,(5):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