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厂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3

机械工厂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分析

朱月秋

身份证号: 3210251973010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进程越来越快,不但新建了很多机械工厂,同时也对很多机械工厂进行了改扩建。在机械工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过程中,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进行安全评价,是保障企业财产安全以及保证员工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机械工厂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及其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机械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流程和内容,最后探讨了机械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具体管理方法,仅供相关企业参考。

关键词:机械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方法

前言:

所谓的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及方法,辨识并分析工程项目当中可能存在的危险、风险和危害因素,并判断其存在的危险、风险和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然后为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及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我国对于企业的安全评价起始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主要是对各高危行业进行安全评价,以加强安全管理。机械工厂作为我国9大高危行业之一,有着自身的独特特征。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风险,在其建筑项目施工中,也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危害问题。因此,研究机械工厂建筑项目的安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工厂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及其重要作用

建设项目包括新建项目、改建项目和扩建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相关条款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作为我国9大高危行业之一机械工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发展,机械工厂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而在其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评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开展安全评价工作能为项目建设的决策者进行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在实际施工中,决策者虽然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但他们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大方向,也影响着建设项目的发展状况。而开展安全评价,决策者就可以根据安全评价的结果,了解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理,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安全事故,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掌握项目工程施工的安全情况,这样就可以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因为安全评价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机械工厂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引导机械工厂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机械工厂建设项目的安全、平稳运行,满足人们的需求。对机械工厂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主要是对机械工厂现存的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设备及工艺流程进行细致检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对机械工厂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能为决策者的决策工作提供科学而全面的指标体系,从而对机械工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其次,帮助施工人员掌握危险源的发展情况。在机械工厂建筑项目施工中,施工人员是进行工程施工的主要人员,始终处于施工建设的第一线,直接与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打交道,极易遭遇各种安全风险的侵害。而机械工厂作为我国9大高危行业之一,其建设项目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危险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危险事故,从而造成企业财产的损失及员工人身伤害事故。因此,必须对机械工厂建设项目加强安全评价,及时分析存在的风险问题,并针对性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此外,通过对机械工厂实施安全评级,还能全面、详细地了解当前我国机械工厂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然后分析引发相关安全隐患的种种不利因素,这样就可以根据机械工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保证机械工厂建设项目的顺利运营。因此,通过开展安全评价,能让施工人员掌握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状况,这样能促使他们避免安全风险,并保证自身工作的质量。

最后,安全评价能保证机械工厂建筑项目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规模相对较大,同时也涉及到更多的内容。因此,其投资的规模较大,必须保证安全投资。因为安全投资是经济、技术和安全的合理统一,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安全评价来作为保障。因为安全评价不仅能确定机械工厂建筑项目的危险性,还能考虑其存在的危险发展成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并能判断出事故发生后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这样就能准确计算出安全风险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根据相关的安全法规、标准以及指标,并将其作为依据,同时结合机械工厂的经济和技术状况,科学选择最适合的安全投资方案,合理选择控制并消除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范措施。因此,通过开展安全评价工作,能找出建筑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顺利解决问题。

二、机械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流程和内容

(一)安全评价的前期准备

在对机械工厂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时,前期准备工作时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过程中,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确评价对象的基本信息。机械工厂建筑项目的安全评价,主要是评价的对象自然情况,如人员、设备、产品、原材料、工艺流程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等情况。只有明确了上述这些情况之后,才能针对性开展安全评价,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评价的范围,从而更快、更好地识别出建筑项目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而可以针对性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其次,需要确定安全评价的范围。在对机械工厂建筑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时,需要根据建设项目具体的特性,科学确定安全评价的范围。一般来说,安全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第一,说明评价内容所涉及的领域;第二,说明评价对象所处的地理界限;第三,说明评价责任的界定。

第三,评估风险并签订合同。任何一个评价机构,在确定承接建筑项目安全评价工作之前,必须对该建设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比如说,应明确要进行安全评价的建设项目是否在本评价机构评价的资质范围之内,进行评价的工作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是否能满足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评价工作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只有进行了风险评估,确定可以承接该建筑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才能与其签订书面合同。

第四,在合适的时间开展现场勘察工作。对机械工厂建筑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工作,还需要对评价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现场勘察,者是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评估人员需要采用多种记录形式,如照片拍摄、视频录制、地图绘制以及文字记录等形式,对建筑项目所在地的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勘探,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此外,在现场勘察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周边的环境情况,比如说周边存在的建筑物的种类和性质,以及现场的周边自然生态情况等。因为机械工厂建筑项目与周边的环境具有相互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机械工厂因为自身的独特特点,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易燃易爆气体,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等文献状况,这样就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果没有使用易燃易爆气体进行生产,其存在的危险性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周边环境对于机械工厂的影响视则根据周边环境存在的危险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说,处在山区,可能引发泥石流,处于河边和海边,可能遭遇洪水和海啸的侵袭,这些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就可能导致机械工厂的建筑物被冲毁,从而造成人员的伤亡以及财产的损失。

最后,还要全面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对机械工厂建筑项目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有充足的资料作为辅助。因此,评价工作人员还必须及时而全面地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从而能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此外,还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将评价的工作进行单元性质划分,科学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从而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准确识别机械工厂建筑项目存在的危险因素

在机械工厂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与其他8种高危行业发生的安全事故具有较大的不同,特别是化工企业、烟花爆竹企业和矿山开采企业,更是高危行业,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引发严重的灾难性后果。而机械工厂虽然也属于高危行业,其内部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虽然频率较高,但从危害程度上看,较化工企业、烟花爆竹企业和矿山开采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后果相比较,危害程度要小得多。虽然如此,但机械工厂发生安全事故,仍然会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以及较为严重的人员伤残。因此,在对机械工厂建筑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时,必须准确识别存在的危险因素。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机械工厂在实际运行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厂房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火灾、高处坠落、触电、灼烫、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以及中毒和窒息等。

(三)准确划分评价单元并科学选择评价方法

在对机械工厂建筑项目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划分评价单元并选择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际操作中,针对评价单元的划分,需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划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地域范围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生产工艺特性进行划分。而在具体的评价工作中,大都是选用第二种方式进行划分的。采用这种划分方式,可以将原本庞大的评价对象细致划分为几个独立的单元,从而确保安全评价工作开展得更加细致、更加具体,同时也能使评价结果更加容易得以实现。

在完成评价单元的划分后,工作人员还需要科学选择评价的方法,这不仅是对其进行定性评价的保证,同时也是进行定量评价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对机械工厂建筑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其中,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系统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在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和现状评价等环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一般也被称为初始危险分析法,是在每一项生产活动开展之前,尤其是在设计开始阶段,大概分析系统中可能存在危险源的类别、出现的条件以及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然后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在安全评价工作中,这种方法一般被应用在安全预评价环节;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也被成为格雷厄姆-金尼法,属于一种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常用于验收评价与现状评价环节中。

(四)对机械工厂建筑项目的安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划分玩评价单元,并选择完评价的方法后,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评价单元的特性,对评价的对象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具体来说,主要是对评价对象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及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五)对判断结果给予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完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后,还应遵循针对性原则、技术可行性原则以及经济适应性原则,对识别、判断的结果,针对性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相关技术以及管理对策措施和建议。在这一环节中,提出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必须具体详实,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三、机械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具体管理方法

(一)科学制定安全规范管理制度

机械工厂建设项目能否安全、平稳的运行,离不开完善的安全规范管理制度。因此,在机械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工作中,首先必须科学制定安全规范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制定安全组织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在工作当中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其次,要建立安全评价制度。具体来说,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制度的执行以及安全制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一般来说,安全评价工作应每天、每周和每月都进行考核,以利于员工安全责任意识的提升。为此,机械工厂还应在生产车间内部建立安全小组,以更好地开展安全考核工作。最后,还要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在机械工厂运行过程中,安全制度至关重要,无论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时刻谨记安全制度。在实际生活中,机械工厂可能发生各种突发事故,如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检查制度,每天都需要对工厂中可能引发意外事故的原因和因素进行检查和排查,从而从源头上切断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机械工厂能处在安全生产的状态。

(二)提高机械工厂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导致机械工厂发生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厂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对于自身的工作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由此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还必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者是有效减少机械工厂发生危险事故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应定期对机械工厂的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变能力,从而确保机械工厂的安全运行。此外,还应在工厂显眼位置处设置安全生产标语,并详细标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促使原功能提高警惕,树立安全意识,进而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机械工厂建筑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工作,主要目的是消除、预防并降低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对于工厂员工的伤害,从而提高机械工厂运行的安全性。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机械工厂建筑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能够严格根据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机械工厂建设项目的特点,细致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合理提出安全对策和措施,对所需要的安全设施进行科学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从而为建设项目投产后的安全运行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立新,王曙光,冯涛.机械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综述[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2,(04):87-88+92.

[2]经艳.机械行业建设项目的安全验收评价[J].内燃机与配件,2019,(11):177-178.

[3]本刊.2017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综述[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8,(11):35-43.

[4]蔡瑶.浅谈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管理的关系[J].内燃机与配件,2017,No.246(18):111-111.

[5]杨琳.机械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一些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7,(26):281-281.

[6]于联昆.机械工厂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之我见[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6,(09):207-207.

[7]刘贝,张雷.浅谈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管理的关系[J].中国科技博览,2015,(42):201-201.

[8]高金涛,王顺佳.浅谈机械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评价[J].科技研究,2014,(12):28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