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措施在肠梗阻病人中应用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护理干预措施在肠梗阻病人中应用的效果

石静

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 贵州 思南 565100

【摘要】目的:研究在肠梗阻病人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72例选取为2018年11月到2020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梗阻病人。纳入研究病例经随机数余数法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科研组(n=36)与常态组(n=36),将常规护理作为常态组病人的护理措施,基于此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科研组病人的护理中。比对分析2组术后恢复时间、病人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常态组病人术后恢复时间相较科研组明显更长(P<0.05);科研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低于常态组(P<0.05)。结论:在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中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缩短病人疾病康复时间,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干预措施;手术;并发症


胃肠道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疾病类型包括结肠癌、食管癌、胃癌以及胃溃疡等,多经腹部手术治疗,而此类疾病术后易发生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病人患病后及时经药物治疗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最终仍需实施手术进行根除治疗。为降低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需为病人实施系列科学、有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1]。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肠梗阻病人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总结报道。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分析对象取自2018年11月-2020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肠梗阻病人。纳入病例经随机数余数法分组,36例被纳入常态组,另36例被纳入科研组。常态组27例男病人,9例女病人;年龄为37~72周岁(58.97±7.24)周岁。科研组28例男病人,8例女病人;年龄为39~73周岁(59.32±7.56)周岁。入组病人基础资料(性别、年龄)均衡(P>0.05),可进一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作为常态组病人的护理措施: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工作以及心理疏导,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协助病人进行相关检查,提供饮食指导、健康指导、活动指导等,病人出院后开展出院宣教等。在常态组基础上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科研组病人的护理中:①积极与病人沟通,通过沟通技巧引导病人主诉内心想法,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总结病人检查情况以及基础资料、病史、病情进展等。②指导病人饮食以流质食物为主,加强低脂、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与面容变化,根据病人身体情况为病人开展床上被动肢体训练,以免病人术后发生静脉血栓,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做好导管保护工作,以免发生脱管等不良事件。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翻身与卧床体位,及时为无法咳痰病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③指导病人开展早期康复运动,促进病人恢复胃肠功能,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进行饮食过渡指导,由营养支持过渡到流食再到普通饮食,此过程中严禁食用豆浆、牛奶等产气食物,及时协助病人排除腹部残留气体,指导病人进行正确活动,减轻腹胀,促进肠胃蠕动。

1.3观察指标

对组间病人术后恢复时间、病人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进行比对分析。详细记录两组病人胃管留置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及首次排气时间。使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本次调研内价值调查数据皆由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对比检验,术后恢复时间用(6282f9579a96c_html_37a1330844544cdd.gif ±S)表示,行t检验,病人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经X2检验,以率(%)表示,分析处理后,P<0.05提示研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2结果

2.1 2组病人术后恢复时间分析

常态组病人术后恢复时间相较科研组明显更长,2组数据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 2组病人术后恢复时间分析(d6282f9579a96c_html_37a1330844544cdd.gif±S

组别

例数(n)

胃管留置

首次下床活动

首次排便时间

首次排气时间

科研组

36

5.27±0.77

4.89±0.17

3.01±0.80

2.19±0.47

常态组

36

6.03±1.02

5.09±0.11

5.14±1.02

3.18±0.17

t


3.5680

5.9263

9.8588

11.8847

p


0.0007

0.0000

0.0000

0.0000

2.2 2组病人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分析

科研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低于常态组,2组数据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 2组病人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分析[n%]

组别

例数(n)

特别满意(例)

比较满意(例)

不满意(例)

护理满意度(%)

科研组

36

21(58.33)

14(38.89)

1(2.78)

35(97.22)

常态组

36

17(47.22)

12(33.33)

7(19.44)

29(80.56)

X2





5.0625

p





0.0244

3讨论

临床多通过手术治疗胃肠道疾病,但术中开腹时间相对较长,病人腹部会进入大量空气,术后较易发生系列因排气效果不佳而引发的并发症。其中最常发生的并发症既为肠梗阻,该症病情较为严重,会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2]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主要目的是促进病人更好的恢复胃肠功能,在实施护理时加强病人的心理疏导干预,消除病人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病人睡眠充足;协助病人进行相应检查;指导病人饮食,密切观察病人变化情况,发现任何不良反应需及时进行干预;观察病人排尿情况以及引流管状况,促进病人疾病康复,有效改善病人肠蠕动功能,最大程度降低病人术后肠梗阻的发生[3]。本次研究表明,常态组病人术后恢复时间相较科研组明显更长(P<0.05);科研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低于常态组(P<0.05)。

综上所述,在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中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缩短病人术后恢复时间,提升肠梗阻疾病的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52-253.

[2]林卉.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368-369.

[3]骆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