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3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刘晓 曹艳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康复中减轻疼痛及降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骨科行手术治疗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2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干预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92%,高于研究组的4.64%(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提升康复速度,缓解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

引言

随着医疗理念等不断进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不断受到重视,疼痛已经成为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之外的第五生命体征,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尤其受到重视[。疼痛是骨折的突出临床表现之一,骨折患者的疼痛不仅程度较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多伴随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术后的疼痛会对患者情绪、神经内分泌功能、骨折愈合速度等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在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时,疼痛甚至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疼痛管理者之一,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方法较多,而规范、准确的疼痛治疗方式是有效缓解疼痛的关键。为了有效地解除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治疗感受,我院近年来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采用综合疼痛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疼痛管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骨科行手术治疗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51.84±4.71)岁。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52.15±5.38)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此次研究已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为骨科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均知晓同意。排除标准:伴认知能力低下、语言沟通障碍者;伴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伴严重精神功能异常者;对研究不配合者。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骨科护理常规,主要包括:嘱患者卧床休息,清淡饮食,观察病情变化,指导用药及康复护理,如积极治疗及护理后病情无好转,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骨科护理常规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是在护理常规基础上更加系统、全面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方法如下:1)环境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开窗通风,患者住院期间定期更换病号服及床单、被罩等。2)疼痛护理: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主要通过VAS疼痛评分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选择相应疼痛等级来判断疼痛程度,根据疼痛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尽量保持关节功能位,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原因或诱因及减轻和避免疼痛的方法,如冷敷等。3)饮食及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6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食半流质饮食,术后第1日鼓励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适量饮水。遵医嘱给予治疗或药物,并观察药物效果及副作用,掌握镇痛药、钙剂、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等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和治疗作用及相关护理措施。4)心理护理:因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加上住院期间周围环境的改变等,使得患者情绪易焦虑、紧张、烦躁,及时且有效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手术前与患者做有效沟通,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可以通过讲述既往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术后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针对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等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尽可能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5)康复锻炼方法:在主管医师指导下,于术后8h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床上被动锻炼,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部位,并对四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每隔3h活动1次,每次5~10min。术后2~3d根据患者情况鼓励下床锻炼,锻炼方法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由主管医师制定,护理人员协助实施,遵循锻炼时间由短至长、锻炼力度由弱至强的原则。(6)并发症预防:遵照无菌操作要求严格执行,导尿管定时开放,每日消毒清洁患者尿道口,避免泌尿系感染。对导管加以保护,防止受压受折。定期按摩患者足部与小腿,选择正确的体位,能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防作用。加强切口护理干预避免切口感染,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同时应对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指导患者行舒适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1.3评价指标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量表评分0~10分,0分为没有疼痛,评分越高疼痛越重。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便秘、压疮等)。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VAS 评分比较

2 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 组干预后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但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研究组

43

6.50±1.58

3.71±1.35

8.803

<0.001

对照组

43

6.71±1.40

5.21±1.77

4.359

<0.001

t


0.652

4.419



P


0.516

<0.001



2.3 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92%,高于研究组的4.64%,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下肢静脉血栓

泌尿系感染

切口感染

压疮

便秘

发生率

研究组

43

1(2.32)

0(0.00)

0(0.00)

0(0.00)

1(2.32)

2(4.64)

对照组

43

2(4.64)

1(2.32)

2(4.64)

1(2.32)

3(6.98)

9(20.92)

2

5.108







P

0.024







3讨论

综合护理属于一种全面化、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关注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开展医护与患者之间深层次沟通交流,制定规范化综合护理方案,在加快康复速度的同时,保证了康复过程的安全性,对提升患者整体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疼痛是骨折术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虽然采用内固定等手术措施能够有效地固定骨折,改善骨折部位的反常活动等,但是在静息状态下,受到手术创伤、局部肿胀等因素影响,患者的疼痛往往缓解不明显,甚至在手术后早期加重,因此在术后对患者疼痛的管理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综合护理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中,有利于为患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护理方案,在并发症预防方面给予患者更加全面的护理干预,以此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强化护患关系,优化康复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可提升康复速度,缓解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丹,田力,李心雨,姜婷.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疼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8):1405-1407.

[2]秦立飞.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7):90+125.

[3]吴群.综合护理干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194-196.

[4]宋信艳.护理干预对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9(21):284.

[5]田阳春.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9):17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