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州地铁官湖车辆段试车线减振改造工程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3

浅谈广州地铁官湖车辆段试车线减振改造工程管理

何飞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1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试车线存在振动与噪声的超标情况,为解决减振降噪问题,需将试车线道床改造为减震效果最好的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在既有运营车辆段环境下进行改造施工,面临很多与新建线不同的难点,必须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细致务实的精神做好既有车辆段试车线减振改造工程管理,为轨道+物业的TOD发展模式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减振改造;工程管理

既有车辆段试车线轨道工程减振改造工程,具有作业时间有限,必须保证地铁正常安全运营,对安全、质量、进度要求高,涉及运营配合专业多,管线复杂,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既有车辆段试车线减振改造工程管理也体现出了与新建线不同之处,管理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新建线的一些管理要点和思路,也要结合既有车辆段改造的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的重心和策略,通过对广州地铁13号线官湖车辆段试车线减振改造项目的研究,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试车线减振改造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要点。

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要点

1.1程序合法合规是保证工程顺利建设的先决条件

车辆段既有线改造工程承发包模式大部分采用EPC模式。合同签订后,工程总承包单位需完成施工图设计,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等先期准备工作。之后完成施工方案报审,进行方案交底,作业也人员进场三级安全教育,对进场的设备、材料进行报审,特种作业人员报审等一些常规工作。结合既有线施工特点,由于时间太久或者其他原因,轨道控制基标会存在无法使用的情况,这里重要的一点是,务必对既有基标进行复测确认工作,做好车辆段道床改造范围内的原始轨道数据采集,为改造施工后原样恢复提供可靠数据。

1.2实地现场调查

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选取测点,对车辆段现有环境的振动及噪声进行初始监测,为减振效果提供对比初始值。做好改造道床轨旁设备、既有管线、周边既有设施的调查和确认工作,这项工作要求运营线路、通信、信号、供电等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并且根据影响情况与运营沟通确认采取拆除、就地保护等多种措施。现场调查中,需注意核实既有道床拆除量,确定既有道床基底的类型,并与运营协调足够的道砟、轨枕等拆除材料存放场地运输路径和方式,确定合适的钢筋加工场地和减振道床工程材料存放场地,隔振器、钢筋、轨枕、混凝土材料进场运输路径。

1.3工程资源筹备

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具设备等施工资源需储备并确保供应,是确保改造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根据施工工期计划,动态控制施工现场的人、料、机等情况,重点做好特种人员、特种设备进场检查,工程材料进场检查验收。除此之外,项目需做好与代建方、地铁运营、上盖物业开发等单位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为项目顺利开展创造管理环境。

2、施工阶段的管理要点

2.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既有车辆段改造施工须将试车线改造区域与运营区域做好硬隔离,做好安全风险源辨识,针对各种风险源做好各项应对措施。

(1)管线风险较大。因为运营多年,经过多次整修,以及运营人员流动等因素,造成运营各个专业也不确定既有试车线的不明管线的数量、位置等情况。原有试车线拆除时,经常会造成信号、供电等专业的电缆挖断或者损伤,运营监测出现报警后,才具体排查出管线的归属,型号,规格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极,也对车辆段正常运营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原有道床拆除过程中,应切实做好管线探测工作。

(2)车辆伤害发生概率大。既有车辆段施工路径和场地受限,在既有试车线拆除时,存在大量的道砟、轨枕倒运工作,材料运输,车辆多,频次高,交叉作业多,车辆段盖下作业环境光线暗,照度不足等多种因素,极大的提高了车辆伤害风险,应采取车道警示,加大照明投入,设置交通指挥岗等措施尽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可能性。

(3)文明施工要求高。车辆段改造施工难免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施工垃圾、施工噪声,尤其是易飘飞的包装材料及白色垃圾,而一般TOD模式下,车辆段周边及上盖是住宅区和地铁运营区域。对于住宅区主要是施工噪声影响较大,会面临市民诸多投诉,因此要提前向小区居委会及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征求谅解。对于既有运营线路,要格外关注易飞扬的白色垃圾,因为这些已飘飞的白色垃圾容易飞至既有运营线路区域,挂入接触网或者落入轨道,影响行车安全。工地卫生间,务必就近设置,加强施工区和运营的隔离管理,设置专人盯控接口处,防止作业人员擅自闯入运营区。

2.2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是改造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项目改造后的减振效果,为了做好项目质量控制,应用4M1E进行分析,即人员、材料、机具、方法、环境五个方面。[1]

2.2.1人员因素

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具有丰富的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施工管理经验,作业人员也要有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施工经验,尤其是钢筋工必须是熟练工。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存在施工工序复杂,钢筋规格类型多,钢筋工程量大的特点,返工困难。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极易出现看错图纸,钢筋工程作业人员极易漏绑,错绑,因此必须选择技术娴熟的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细致指导,熟练钢筋工进行施工,监理工程师在基底和道床钢筋工程施工中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力度,减振器厂家安排专人驻场,及时做好技术指导,各方全面参与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2]

2.2.2材料因素

(1)应做好短轨枕、钢筋、混凝土等常规质量检查,在改造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原有道床轨枕间距和改造后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轨枕间距,一般情况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轨枕间距比他类型道床轨枕间距更小,而合同要求使用原有扣件系统,因此就存才一定的量差。改造的道床长度越长,扣件量差越大,因此务必引起重视,施工单位应提前备货并且与业主做好沟通。

(2)原有轨道扣件系统拆除过程中务必将扣件分股分方向存放,因为既有轨道经过运营多次检修,轨道几何尺寸的调整,每根轨枕轨距块型号与新线标准存在差异。轨下垫板和板下垫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调高垫板。这些变化对重新施工的减振道床轨道几何尺寸影响极大,因此要提前与运营线路人员进行现状确认和恢复措施确定。

(3)既有试车线轨道是经过焊接的长轨条,在拆除清砟过程中,轨道就地就近放置,挖掘机等作业拆除作业机械,进出作业区域,易对长轨条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因此要加强对机械操作人员交底,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指挥拆除作业,并对钢轨进行防护,确保在拆除作业中,不损伤原有长轨条。长轨条现场存放会影响后续的基底施工,场地周边有各种设备和设施影响,拆除后的长轨条放置基底施工范围内,会影响道床基底钢筋绑扎、模板工程等工序施工,这一点要提前考虑,可与运营进行沟通,对影响区段采取截断长轨条,亦可采取措施将长轨条固定在可靠的临边结构柱高处等其他措施,给基底施工创造作业空间,确保道床基底顺利施工。

2.2.3施工机具因素

起道压机数量需求量大,试车线基本都是焊好的长轨条,改造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压机对长轨条进行起道作业。钢轨支撑架要进行细致核查,主要核查丝杠类型,丝杠丝型不统一,会导致轨道状态调节不同步,影响轨道几何状况调整。振捣器使用前务必做好检查,钢铁浮置板道床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道床钢筋用量极大,钢筋间距小,容易引起孔洞,因此务必振捣充分,确保道床混凝土密实。混凝土浇筑过程要提前准备混凝土溜槽,溜槽的刚度和强度要能承受混凝土及其他施工荷载,溜槽要有备品,防止施工过程中损坏等意外情况。[3]

2.2.4施工方法因素

车辆段既有试车线改造主要采用人工散铺的方式进行轨道工程施工。

(1)加强道床地基处理,既有试车线的道床厚度和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结构厚度不一致,因此在拆除原有道床时,要挖至钢弹簧浮置板基底标高位置,此处位置地基一般是车辆段土路基,在既有道床挖出后,原有土路基要做好地基硬化处理,一方面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一方面对道床基底钢筋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基底钢筋锈蚀。

(2)掌握道床两侧固定设施的横向距离,既有线路轨旁设施较多,有些设施无法移动,设施间距也是固定的,道床设计宽度会出现大于设施横向宽度,对道床改造施工影响很大,在施工中根据道床基底和道床宽度,结合施工作业支立模板等作业空间需求,进行改造范围内宽度复核,对于影响基底和道床施工的范围,要及时与设计沟通,并且报告业主和运营单位,采取改变设计宽度等途径解决限制条件。

(3)过轨管线保护和孔洞预留,有砟道床改造成无砟整体道床会对后期运营管线维护形成极大困难,因此要在既有管线位置附近施工时,及时通知运营相关专业,现场确认预留管线的位置、数量、规格、材质等要求。

2.2.5环境因素

车辆段上盖有物业开发的既有车辆段进行改造工程施工,面临的环境因素十分复杂,是工程管理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施工环境,改造施工处于已经运营的车辆段,周边轨旁设备较多,接触网、立柱、各种过轨管线,还有既有结构,防护设施直接影响改造工程施工,材料存放场地受限,运输路径受限,

(2)管理环境,既有车辆段正处于运营阶段,门禁及作业管理都要服从地铁运营部门的管理要求,改造施工处于在运营大的管理环境下进行的局部改造施工,面临噪声、扬尘、请销点等诸多问题,施工计划往往取决于地铁运营单位管理;

(3)社会环境,改造施工面临周边及上盖居民区社会环境影响,而轨道施工一般都牵扯夜间施工,施工噪音扰民的投诉往往会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务必做好周边群众情绪安抚及夜间施工手续办理工作。[4]

2.3进度管理

既有线改造的工期,受运营单位运维计划的安排,一般都是少于正常工序施工的工期,而且工期绝对不能延后,因此进度管理是改造项目的关键。在改造工程施工中,要求做到流水作业,必要时要做到平行作业,现场安排足够熟练度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全天候在现场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采取经济激励措施,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从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多管齐下,确保工程进度按期完成。

2.4协调管理

改造施工合同采用设计、施工、采购的EPC模式,协调方面主要牵扯车辆段运营部门的各个专业。通过组织现场协调会,监理例会,综合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建立微信工作群,实时进行信息交流沟通,及需要运营部门各专业配合确认的事项,在运营各专业进行现场配合施工时,应及时根据配合专业、人数、时间、内容等情况填写配合确认单。工程总承包应及时提出道床现场条件,与设计沟通,确保设计出图质量。及时与供货商做好沟通,提前向隔振器生产厂家提供材料需求计划,确保减振器材生产和供货。

3、缺陷责任期管理要点

做好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退场计划,按照计划有序退场,对钢筋加工场、材料存储区、改造区段线路周边等重点区域施工垃圾及其他材料清理。问题整改,按照运营接收的条件,逐项逐条整改闭合,及时进行检查确认和销项工作。拆除的信号、通信、供电等设备,结构柱、道床周边防护栏、路缘石等设施,进行逐项恢复。场地经过状态确认后,与车辆段运营单位商拆除作业区围挡,并且做好安全防护,在缺陷责任期内,发现有新的问题产生,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应进行整改处理,并做好整改记录和验收工作。

结语:

TOD模式的流行,车辆段上盖物业,逐渐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流。试车线试车作业振动非常容易通过混凝土结构进行传播而且衰减极小,对盖上建筑物产生极大的滋扰。[5]未来会有大量的车辆段进行试车线减振改造,希望通过笔者车辆段试车线改造项目管理经验为其他类似改造工程管理提供经验,通过优良的工程管理为既有车辆段试车线改造工程增值。

参考文献:

[1]朱鹏. 地铁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控制方法及优化措施探讨[J]. 青年时代, 2019, 000(012):289-290.

[2]李振钊.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管理策略[J]. 建筑技术开发, 2016(3):2.

[3]刘锦辉. 深圳地铁轨道工程缩短工期措施与工程管理实践[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2(3):87-90.

[4]谢伟平, 袁葵, 孙亮明. 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车致振动试验[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7(3):9.

[5]董光辉. 带有上盖物业的地铁车辆基地试车线不同轨道结构对邻近建筑物振动影响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0, 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