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2017-202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石柱县 2017-202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杨 帆

重庆市石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9100



[摘要]目的:了解石柱县农饮水水质卫生状况、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农饮水卫生安全质量及为农村改水提供依据。方法:对石柱县2017-2021年农饮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石柱县农饮水主要以地表水为水源;5年共检测832份,合格率为46.03%;36个检测项目中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合格率较高;不合格主要是消毒剂指标及细菌学指标。结论:石柱县农饮水水质主要受供需平衡、水源水污染情况、供水单位产生管理、消毒环节落实、管网维护、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应有针对性的增加水源水量、加强水源保护、规范工艺流程、加大净化消毒设施设备投入,特别是应强化水体消毒灭菌效果,有效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确保农村居民用水卫生与安全。

关键词 农村 生活饮用水 监测 分析


石柱县位于重庆东部属巫山大娄山系,七曜山、方斗山形成两山夹一槽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状下降,以中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海拔119-1934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6.5℃,年均降水1285.3毫米。全县70.2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是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其卫生状况,分析影响因素用以指导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进一步提高农村人群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现将近5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石柱县疾控中心2017-202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数据,应用SPSS21.0分析。

1.2检测方法 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

1.3检测指标

1.3.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8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铁、铝、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挥发酚。

1.3.2毒理学指标(13项):汞、砷、铅、镉、铬、硒、氟化物、硝酸盐、氰化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酸盐、亚氯酸盐

1.3.3细菌学指标(4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

1.3.4消毒剂指标(1项):游离余氯或二氧化氯。

1.4评价标准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进行评价,所检测指标中有1项不合格即评定为不合格。

2结果

2.1 水源类型情况 832个检测样品中,以溪水为水源的435件,占52.28%;泉水为136件,占16.34%;水库水为109件,占13.10%;江河水为85件,占10.22%;沟塘水为41件,占04.93%;水库水+泉水的25件,占03.01%;井水仅有1件,占00.12%。

2.2水质总体检测情况 832件水样中,合格383件,合格率为46.03%。其中出厂水396件,合格184件,合格率为46.46%;末梢水436件,合格199件,合格率为45.62%。不同类型水样检测结果见表1。

1:石柱县2017-202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类型水样检测结果

年份 出厂水 末梢水 总 计

检测数合格数合格率(%)检测数合格数合格率(%) 检测数合格数合格率(%) χ2 P

2017 72 38 52.78 80 42 52.50 152 80 52.63 0.001 >0.05

2018 72 23 31.94 80 26 32.50 152 49 32.24 0.005 >0.05

2019 72 36 50.00 80 42 52.50 152 78 51.32 0.095 >0.05

2020 90 51 52.04 98 51 56.67 188 102 54.26 0.404 >0.05

2021 90 36 40.00 98 38 38.78 188 74 39.36 0.029 >0.05

合计 396 184 46.46 436 199 45.62 832 383 46.03

*总体卡方值24.501,P<0.05,两两比较除2017、2019、2020年之间外,其余P值均<0.05。

2.3主要指标检测情况

挥发酚合格率为98.92%(823/832)、耗氧量合格率为96.27%(801/832)、浑浊度合格率为78.85%(656/832);

三氯甲烷合格率为99.88%(831/832)、氯酸盐合格率为95.56%(795/832)、亚氯酸盐合格率为93.51%(778/832);

菌落总数合格率为79.93%(665/832)、大肠埃希氏菌合格率为66.83%(556/832)、耐热大肠菌合格率为66.59%(554/832)、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65.86%(548/832);游离余氯/二氧化氯合格率为45.67%(380/832)。

其余指标全部合格。

3讨论

3.1该县以传统农业和特色农业为主,农村饮用水水源受工业污染较轻微,主要受降水量大小、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漏造成地表水水体污染等因素影响较大。

3.2消毒剂和细菌学指标不合格项最高,水源水受微生物污染较严重、供水单位日常管理不到位、制水标准落实不严格、内部质量控制能力不足、生产设施设备落后、工艺流程不规范、消毒剂使用剂量不够、有效氯消耗过度、管网老化破损二次污染、日常管理不善均是导致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3.3总合格率处于较低水平,各年度水质合格率波动较大且不稳定。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2018年和2021年外各年度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二年度合格率与其余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旅游季节用水量达到异常高峰时遇上干旱降水量减少水源水供给不足导致制水生产不规范是这二个年度合格率在较低水平的基础上更低的主要原因。

4 对策与建议

4.1坚持水源地保护。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筹措专项资金,规划、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和设施,建立切实可行的水源保护制度,落实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解决好威胁水源水质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4.2加强规范化制水。更新基础设施,对水厂进行改进升级或将小型水厂并网,促进供水企业规模化、规范化。严格内部管理把好质量关,严格执行规范制水工艺流程,把好四个关键环节的质量关。建立健全以消毒处理为重点的质量保证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安装水质净化消毒设备,淘汰人工消毒,配备消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每日对生产的饮用水质量情况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查找原因并及时整改。定期组织制水(消毒)人员和检验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

4.3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供给水单位监管力度,和水务部门建立村镇供水水质检测结果报告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4扩大黄水旅游片区水源,扩大水厂规模,改善制水工艺,修建储备池储存备用水提高水厂的应急供水能力,满足黄水旅游季节用水的高峰需求。

参考文献:

[1]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P1-11.

[2]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P435-466.

[3]王海波,田荣燕.地表水水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6,10:186-190.

[4]苏婉华,栾玉明.广州市海珠区2006—2009年生活饮用水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24-2126.

[5]刘远碧.安岳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医学信息.2010.6(23):25-2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