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色低碳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乡村绿色低碳建设初探

刘虎 陈赞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0044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低碳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今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建立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向全面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推进农村农业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减排固碳、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绿色低碳建设相当薄弱,推进农村低碳生态建设刻不容缓,需要全方面推进“绿色低碳乡村”的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现有民用建筑面积约为240亿㎡, 约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的60%,大部分乡村建筑未在绿色低碳方面行严格的要求与限制,而且大多数农村地区建筑建造主要使用的是混凝土、轻质砌块、烧结砖等,建筑选用的能源、设备等多为传统方式,能耗大并且对环境污染较大,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使用尚不普及。另外建筑在施工时方式粗犷,不重视节约利用,建筑垃圾随意丢弃,不注意回收利用及处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因此,乡村建筑的绿色低碳化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乡村建造的绿色低碳化发展主要可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提高乡村建筑设计水平

绿色低碳建筑的设计必须立足于现况及现代技术和现代材料,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在乡村民用建筑设计时,须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绿色低碳性技术,尽可能就地取材,科学合理的施工,形成造价低、节能效率高、居住环境适宜的新型绿色低碳建筑。

建筑设计中,尽量采用装配式建筑、推行绿色建造,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推进智慧建造,开展绿色建筑创新示范、培育科技创新化发展。建筑构件采用标准化来实现,结构尺寸尽量整体统一,提高重复率,减少生产过程的组件种类。如通过建筑的梁、板、柱等主要结构构件尽量保持一致性,平面布局具有重复性等方式来增加重复率以降低能耗,实现节碳减排的目的。

在节能设计方面,要降低建筑能耗,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减少空调等设备的使用,推进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选用可再生利用、能耗低、污染少的材料。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建造符合乡村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的绿色低碳乡村建筑。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光伏具有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是建筑能耗平衡和低碳化的常用技术。推广光伏发电在建筑上的应用,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与建筑用电结合,避免由于输送过程造成造成的能量损失,降低建筑用电能耗,促进建筑电力自产自用,加快实现建筑零碳化。

太阳能热水、蓄热系统,通过太阳能集热板,设计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楼板和内墙处建造蓄热体吸收热量,通过辐射、对流、传导等方式在建筑内部降温时再将热量缓慢散发。

设计废水利用系统,利用雨水收集以及使用过一次的水,作为第二次非饮用目的的使用。

地(水)源热泵技术,通过热泵技术把低品位热能提升为可以利用的能源,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品位能源的目的。热泵作为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手段,能效高,可同时供热供冷,还可以供应生活热水,能满足零能耗建筑的需求。

此外,风力发电机、沼气池、水力发电机等这些节能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鼓励村民使用,同时加大绿色建筑技术使用的奖励政策。

2). 建筑施工低碳化

农村单体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小,相对零散,不利于管理,为了确保节能减排,施工阶段应坚持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少的施工方式。农村建筑结构低碳设计应该要重视节约资源,节约建材,就地取材,减少建材在生产、搬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

科学管理施工现场,优化资源配置,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合理设置施工顺序,提高建设材料周转次数,提高使用率,加强施工质量控制,防止造成材料浪费。

乡村建筑建造改变传统方式,从造新房转为修旧房。改变既有建筑改造和升级换代模式,由大拆大建改为更新和改造,降低建材的用量,减少房屋建设对钢材、水泥等建材的大量需求,减少建材生产过程的碳排放,从而实现这些行业的低碳化转型。

通过协调地形地貌,做好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从而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3).提高乡村景观生态固碳、碳汇能力

乡村景观设计应以绿色低碳理念为指导依据,尊重村庄原有的地形地貌,设计结合自然,协调好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保留乡村特有的质朴风貌,提高乡村固碳、碳汇能力。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固碳、碳汇能力,选择乡土树种应选择碳汇效率快、周期长的植物,能够降低该地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环境物质的含量,净化空气、土壤和水,最大程度发挥绿化植物的碳汇能力,提升整个村庄的景观效果。

景观小品在景观环境中,既要考虑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结合,又要绿色低碳和生态环保,景观小品设计应注重再生能源的使用,标识标牌、景观灯等能耗采用太阳能方式输送,节约村庄后期运营的成本,降低能耗,达到低碳、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结语

在绿色低碳基础上走新型乡村振兴的道路,就必须坚持构建乡村绿色低碳建设理念、建立绿色低碳建设组织机构、完善乡村绿色低碳发展制度,有效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绿色低碳技术,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实现节碳减排的目标,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形成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低碳型的新农村,科学合理的运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建设中国特色的 “绿色低碳” 自然田园乡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