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田水利灌排体系改造的建议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加快农田水利灌排体系改造的建议与对策

卢明来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政府 262314

摘要: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各类工程建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农田水利灌排工程可以对农田水资源起到科学的调配,减少水资源浪费,为农作物健康生长提供必要保障。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实现对现有农田水利灌排体系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状况,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对于存在的弊端要及时采取对策予以解决,保障农田水利灌排体系功能的高效发挥。本文就加快农田水利灌排体系改造的建议与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排体系;改造

引言

基层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状态,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基础。很多地方的水利基础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加快基层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升级改造就显得至关重要。改造后的水利设施能够更好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农田水利灌排体系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1水利设施基础功能丧失

首先,农田水利灌排工程虽然初具规模,但是很多地区灌溉效率却很低下,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考虑到的方面较少,总体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很多地区的节水水渠设计不够标准和严谨,使得后期建设质量不达标,水利灌排工程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破损,水源在输送过程中渗漏量大,农作物真正用到的水源减少。其次,水利灌排工程的蓄水功能丧失。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下,灌排工程不断推进,其自身蓄水成本逐渐加大,加上后期维护中的改造升级,使得最基本的蓄水功能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忽视了灌排工程防洪减灾作用。当前很多地区农业种植中出现乱耕乱种现象,对灌排工程周围土地形成破坏,工程地基不稳定,严重影响到使用寿命,很多基础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1.2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中央、省、市财政对水利建设投入保持了稳中有增的势头,但由于基数低,相对于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的现状,整体投入仍显不足。且近几年县级以上财政更加注重对大中型水利设施和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而忽视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加之该县财政困难,地方配套资金大部分还需水利建设单位自筹;各乡镇(街道)受财力所限,无力拿出足够的资金兴修水利工程;大部分村属于集体经济薄弱村,出资配套水系的能力更为不足,加之取消“两工”后,引导农户“一事一议”投资投劳的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很难形成多数群众赞同而又便于执行的议案。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利津水利的健康快速发展。

1.3施工改造工程缺乏工程管理

农田水利灌溉体系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综合性很强,同时也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工程项目,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工程选址、灌溉要求等,管理和施工部门需要结合不同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改造工程来合理协调和组织各个部门的资源,合理地进行农田水利灌溉体系改造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进行细化工程管理,从而更好地为施工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展农田水利灌溉体系改造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保障项目管理的工程质量。而影响农田水利灌溉体系改造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了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以及监督制度的影响。只有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力度,才能够保障农田水利灌溉体系改造工程的管理质量。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引进更加先进的管理技术,促进施工管理逐渐朝着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2加快农田水利灌溉体系改造的几点建议

2.1重视基础功能发挥,做好水道畅通工作

农田水资源主要依靠河流,可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在河流两岸修建堤坝,通过堤坝来实现对河流的管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夏季降雨量较大时,灌排体系可以发挥排水泄洪功能,避免大量积水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危害,也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保障。对于地方水利部门来说,在进行堤坝修筑时要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和水道整治的相结合,将两者同时进行,避免后期重复施工,对于灌排工程的最基础功能,即蓄水、灌溉、排水等,也要充分保障正常发挥。此外,夏季季节降雨量增多,要定期对水道进行疏通整理,将河流携带的泥沙及时清理,保证水道畅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2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规划

建立县政府主导的涉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涉农项目、资金的统筹管理,做到全县一盘棋、一张网,避免无序规划、重复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对《利津县农田水利规划》作进一步修订完善,打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水利规划模式,彻底解决因规划不完善而造成的水利死角问题,真正实现全覆盖的旱能浇、涝能排、碱能治,让水利设施发挥出最大效益。

2.3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投资水利这种基础工程很难在短期获得很大的经济收益,但是水利工程对农村基础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实利益。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农村水利的财政投入资金。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吸收社会资金用于农田水利的建设。所以,必须确立水利事业的公益性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2.4实现改造管理工作的全面化、精细化

管理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改造效果,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对于水利部门来说,改造工程的现场管理是最主要的,一个好的现场管理模式可以实时掌握改造进度,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应对方案,保证每一阶段的施工都符合预期,从而确保改造施工质量。首先,施工材料和设备管理。进入到施工现场的各项材料和设备都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就要淘汰,在施工过程中还要规范施工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提高利用率和周转率,保证各项材料都可以发挥最大作用。在灌排工程改造完成后,还要由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定期记录运行状态,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做好施工进度监控,灌排体系改造工程有时间要求,不能耽误农田水源灌溉最佳时机。在每一阶段施工中,都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不能随意改动和脱离,在要求时间点内顺利完成施工。

2.5加强农田水利灌溉体系改造工程系统的建设

农田水利灌溉体系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多种要素的管理,包括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及生产要素管理,需要农业部门结合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制订最佳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需要加强工程管理系统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能够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更好的监控和管理,保证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施工成本在一个可控范围之内。如果施工进度没法得到保障,需要及时调整施工计划,从而更好地保障施工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结语

农田灌溉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加快水利灌排体系改造可以保证农田灌溉水资源充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客观必要性。对于当前改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地区水利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完善对策,以提高改造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水利灌排工程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天相.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改造对策[J].江西农业,2019,169(20):53.

[2]林金芳.分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改造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2):320-321.

[3]王吉贞.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0(15):106-107.

[4]路振广,王敏,张玉顺,等.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内涵特征与建设标准探讨[J].中国水利,2020(1):78-79.

[5]吕刚.分析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9(17):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