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散养户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生猪散养户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罗荣娣

河口畜牧兽医站 江苏南通 226499

摘要:非洲猪瘟起源于非洲,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猪病,其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多元化,死亡率较高、治疗难度大。当前我国有大量的生猪散养户,非洲猪瘟作为一种烈性、急性传染性疾病,如果在散养户中蔓延,就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散养户要认识到其危害性,采取科学措施加强控制,保证猪群健康生长,进而实现养殖效益。

关键词:散养户;非洲猪瘟;防控重点;措施分析



前言:非洲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特性,并且致病率较高,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范围较广,且传播途径多,易发生变异,增加了疫病防控难度。非洲猪瘟自2018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在我国各个地区广泛传播和流行,不仅严重损害了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还制约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虽然现阶段非洲猪瘟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防控形式依然严峻,特别是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于防控工作中,亟需予以改善。

1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可感染野猪、家猪和软婢,其致死率较高,可达100%。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多种传播途径,例如呼吸道、口腔等,对已经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需要采取隔离、扑杀和无害化等处理方式,同时要对病猪经过的地方做好消毒工作,防止造成交叉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为l~7d,但也有15d左右发病的,如果养殖人员没能及时发现潜伏期的生猪,就会引起疫情蔓延,现在还未研制出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因此通常采取扑杀处理,这种防治效果较好。非洲猪瘟病毒的适应性较强,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至少可以存活3d,而在动物的粪便排泄物中,至少可以存活几周,尤其是在腐败的组织中可存活15周左右。由于非洲猪瘟感染猪、治愈猪会终生带毒,很难清除,因此处理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时,需要对其采取隔离、扑杀和无害化等方式进行处理。

2临床症状

临床上根据猪群年龄的不同,所带有的病毒毒力也不同,可将其划分成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高毒力毒株感染生猪之后,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临床症状,呈现急性发病。而对于一些个别的急性型的病例,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会突然倒地死亡。养殖场主要以急性发病的病猪为主,患病猪体温迅速升高到40℃,采食量逐渐下降,精神萎靡不振,体表皮肤存在充血出血现象。临床上患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体内白细胞会呈现逐渐下降态势。个别患病猪还会表现出呼吸急促、流鼻涕、咳嗽以及运动困难,排出的腹泻物当中夹杂有大量的血液,眼角、鼻腔当中还会分泌出脓性鼻液,且皮肤发红。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发病周期相对较长,发病过程较为缓慢,患病猪主要表现为轻微高热或者呼吸道及腹泻症状。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认真细致的解剖,能够发现大多数患病猪的脾脏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梗死病变,如果猪群进行了妥善有效的疫苗免疫接种,猪瘟抗体水平达标,但是脾脏组织有明显的病变情况,那么则说明猪群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现象。

3生猪散养户的非洲猪瘟防控举措探讨

3.1加强非瘟防控宣传教育

非洲猪瘟疫情高发背景下,基层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非瘟防控宣传教育工作,成立专门的宣传队伍,认真做好对生猪散养户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宣传工作中,应采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方法。线上宣传,可利用微信、抖音及广播等媒体,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为养猪户宣传讲解和非洲猪瘟防控相关的知识与技术;线下宣传时,通过发放非洲猪瘟防控宣传单、挂图等方式,使养猪户充分意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性及防控工作的必要性,进而提高广大养猪户的非瘟防控意识与积极性,积极配合完成检疫、免疫等各项工作,有效降低疫病发生几率。如发现有非瘟疫情,应及时进行上报,封锁疫区,禁止一切生猪调运活动,病死猪及其污染物应实施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播扩散。

3.2强化养殖场地环境卫生管控

生猪散养户要想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必须高度重视养殖场地环境卫生管控工作,为猪群生长营造健康卫生的环境。非洲猪瘟病毒对脂溶剂敏感,因此在消毒时可选用3%邻苯基苯酚、0.8%氢氧化钠、次氯酸、戊二醛、碘消毒剂等药物,并轮换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全面保证消毒效果。消毒时要做好对圈舍、墙面、地面、槽具的消毒工作,做到不留死角。消毒时可采用雾化消毒法、臭氧消毒法,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消毒方法,圈舍内外部环境消毒时,优选雾化消毒法,合理控制消毒剂使用量,确保达到良好的雾化消毒效果。养殖人员消毒,优选喷雾消毒法。如有外来车辆需要进场卸料,也应做好清洗消毒工作,避免疫病传入或传出。

3.3杜绝餐厨剩余物喂养生猪

泔水喂猪是导致非瘟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散养户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时,应强化饲养管理工作,禁止使用泔水喂猪。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落实饲养管理工作,科学选址建舍,保证光照通风良好,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同时,还要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及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矿物质以及中草药,提高猪群抵抗力,有效防止非瘟疫情的发生。另外,基层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饭店、食堂餐厨剩余物去向,避免流入散养户,并定期突击检查散养户养猪状况,如发现有使用泔水喂猪的现象,予以严厉惩罚,起到良好的警示、劝诫作用,防止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

3.4及时消灭控制有害生物

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时,软蜱是重要的中间宿主,所以散养户要及时消灭软蜱等寄生虫,降低有害生物对猪群生长所造成的影响。养猪户应明确驱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驱虫计划与方案,合理选用阿维菌素、阿苯达唑等药物,确保将体内、体表驱虫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还应做好对鸟类的防控工作,在猪场设置防鸟网或者驱鸟器,及时驱赶麻雀等飞鸟,避免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此外,要重视圈舍灭鼠工作,综合应用粘鼠板、捕鼠笼、灭鼠药等技术,有效捕获老鼠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还要做好灭蚊灭蝇工作,减少吸血动物传播非瘟病毒的几率。

3.5加强生猪屠宰、调运等监管

为提升生猪散养户的非洲猪瘟防控水平,基层政府部门、防疫部门、兽医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彼此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生猪屠宰、调运监督管理工作。在监管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要求,落实生猪运载车辆备案制度,对运输车辆做好两证查检和验证查物工作及车辆消毒工作,落实屠宰前、屠宰时及屠宰后的检疫工作,避免患病猪肉流入市场。生猪散养户数量多、分布广,因此政府部门应统一进行工作部署,成立非瘟防控指挥部,市场监管、公安、交通、兽医等多部门成立专门的督查组,实现联防联控,认真督查生猪散养户非瘟防控工作状况,保证防控工作落实到实处且防控措施有效。要做好对检疫人员的监管工作,禁止出现违规出证、“隔山”开证等现象,严厉打击生猪违法调运等行为,避免外来动物疫情传入本地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高发背景下,生猪散养户应高度重视防控工作,明确非洲猪瘟的危害性。针对生猪养殖期间面临的诸多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非洲猪瘟防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散养户的非瘟防控意识与积极性,制定完善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切实提升非瘟防控水平,有效降低非瘟发生几率,确保猪群健康生长,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带动养殖户的脱贫致富增收,从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美.散养户对非洲猪瘟防控风险和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7):67.

[2]彭书华.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业的影响与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1(2):1+3.

[3]伍波涛,史忠辉,李星星,等.加强农村散养户生猪疫病防控的措施[J].贵州畜牧兽医,2020(6):61-62.

[4]孙建美.散养户对非洲猪瘟防控风险和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7):67.

[5]李勇,殷中兰.小型生猪养殖场及散养户防控非洲猪瘟的对策[J].兽医导刊,2020(2):77.